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小康「綠洲」

2021-01-09 北京海澱官方發布
古江巴格鄉賽克散村扶貧車間女工們忙碌

《荀子·勸學篇》書有「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崖不枯」,自古以來,美玉便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所在。

在崑崙山與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坐落著以「和田美玉」聞名的和田市,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之一,但因地處沙漠邊緣,耕地嚴重不足,貧困戶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外出務工受阻,長期以來貧困就像黃沙,阻擋了百姓的致富路。自2017年北京市海澱區與和田市籤署攜手奔小康行動協議以來,累計投入資金6500餘萬元,建項目、促就業,教育、文化交流深入方方面面,讓「絲路古國」成為小康社會中的「沙漠綠洲」。

2019年和田市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了脫貧摘帽任務,累計實現22095戶、101748人脫貧,9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全市113個行政村「一降五通七有」全部達標,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各項指標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和田市正在用嶄新的步伐奔向屬於他們的小康生活。

59座扶貧車間讓千個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和田市,是一個由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等13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戶籍人口41.26萬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23.86萬人,和田市屬於國家「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市,下轄8個鄉鎮113個行政村,其中深度貧困鄉鎮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91個,其中深度貧困村63個。

就業是民生之本、脫貧之要,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海澱區精準幫扶和田市以來,首先瞄準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精準發力,通過扶貧項目落地,讓一大批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脫貧。

古江巴格鄉賽克散村44歲的村民阿吉尼沙·阿布杜拉就是在家門口就業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她說:「我之前開了一家裁縫店,收入特別不穩定,還要供兩個女兒上學,負擔很重,聽說村裡要建服裝廠扶貧車間,我第一個就報了名。」現在的阿吉尼沙在服裝廠的扶貧車間上班,既沒有丟掉老本行,每月還能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她的二女兒從和田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也來到車間工作,還當上了車間管理員,一家人搬進了安居富民房,生活越來越好了。

和田與海澱遠隔千裡,是海澱區所有扶貧縣、旗、市中最遠的地區,也是海澱區歷任領導最為關心的地區。2017年,時任海澱區常務副區長孟景偉赴和田市進行工作調研;2018年時任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曾勁深入和田扶貧攻堅一線考察,對通過扶貧項目促進貧困村民就業做出重要指示。 

在對口幫扶區級資金使用方面,海澱區建立了優先用於縣以下貧困鄉鎮就業扶貧,深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的專項資金使用總體要求,全面覆蓋了產業扶貧、勞務協作、社會事業、以及能力培訓等重點領域和方向,讓就業崗位來到貧困戶的「家門口」。據了解,2018年海澱區支援1000萬元在深度貧困村建設的11個扶貧衛星車間已全部竣工。2019年再投入1700萬元援建了17個項目。

目前,和田市已建成投入運行扶貧車間廠房59座,解決了1542人就業,其中貧困戶828人,2020年還將新建廠房15座,預計帶動700人就業。

古江巴格鄉沙漠深處的脫貧樣本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和田市古江巴格鄉,是和田市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這個鄉的貧困戶過去都靠務農維持生活,主要種植核桃、紅棗等經濟作物和小麥等糧食作物,但由於和田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的城市,距烏魯木齊市有1500公裡,又地處沙漠腹地,交通成為最大的成本,農民務農的收入並不高,貧困人口相對集中。

為了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2019年海澱區在和田市設立了以工代賑的公益崗位,主要是從事保潔、保安等服務性工作的崗位,每人每月能夠有850元的穩定收入。在古江巴格鄉,這些崗位主要提供給了貧困程度高、因身體或技能等原因導致勞動能力較差的貧困戶。一些因為年老體弱或身體有殘疾,文化過低的貧困戶,通過這些特設的公益崗位每月領取固定工資,實現了脫貧。

秋季開學,和田市的中小學生們穿上了嶄新的校服,這些校服有的就來自於古江巴格鄉的服裝加工廠。2018年,海澱區出資近200萬元在古江巴格鄉投建了服裝加工廠項目和金屬加工廠項目,服裝加工廠主要從事中小學校服的生產,並且就近銷往和田地區,金屬加工廠主要從事金屬門窗等製品的生產。兩個廠房建成投產後解決了90餘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現在的古江巴格鄉,徹底摘掉了貧困鄉的帽子,跟上了全國人民奔小康的腳步。

物質上的脫貧,還帶來了古江巴格鄉村民觀念上的變化。「脫貧之後我們鄉最大的變化就是老百姓願意出來做點小生意了,賣涼粉、燒烤,擺攤賺錢,這種情況在之前都是沒有的。」採訪中,和田市古江巴格鄉扶貧專幹張濤告訴記者。

「2019年海澱區還投資100萬元給我們鄉建設了5個現代化的蔬菜大棚,現在我們鄉裡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都上來了,農戶的收入更穩定了。」張濤說,「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個小院兒,人居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也更注重生活質量了。我們現在的工作已經從脫貧脫困逐步進入鄉村振興,我在和田從事扶貧工作兩年多,老百姓致富之後精氣神的變化感受最明顯。」

文化扶貧進和田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2018年10月15日,由和田地委宣傳部與海澱區文化委共同承辦的「同心齊向黨·京和一家親」——新疆和田新玉歌舞團赴京感恩匯報演出在海澱區北部文化中心開演。「帶著和田260多萬名各族群眾的感恩之情,來到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帶來的節目有和田傳統的歌舞,又有新編的反映脫貧攻堅民族團結援疆成就等方面的節目內容。」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導演吐送江·阿卜杜拉說。

集體舞《北京和田一家親》、獨唱《歡迎您到和田來》,融合歌舞、說唱與表演於一體的新疆特色表演形式萊帕爾《黨中央的政策亞克西》等精彩的新疆歌舞表演讓海澱市民領略了和田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的熱情與風採。和田的風貌不能在一場演出中完全展現,演出也只是一個開端,從這一刻開始讓更多的人知道在和田,可以品嘗香甜的水果,可以體驗大漠黃沙的壯闊,可以發現古絲路的神韻,讓文化從遙遠的南疆走出來,讓更多人發現沙漠深處的美。

2019年5月,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舉辦了首屆陽光體育田徑運動會,孩子們在標準的塑膠跑道上跑步、跳遠、跳繩,參賽運動員達1000人。來自古江巴格鄉的亞合牙·買提肉孜非常高興,「我是從古江巴格鄉學校過來的,以前的學校沒有這麼大的操場,我轉到這個學校很開心、很知足,一定會好好學習。」

據了解,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2018年9月竣工開學,是和田基礎設施最好的小學,為了在優質硬體的基礎上打造出持續優質、穩定的教學軟實力,海澱區派出優秀教師團隊和優秀校長,實現對該小學的「組團式」支教,利用海澱區優勢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力爭將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努力打造成全市義務教育和幼兒教育的示範學校。

和田海澱攜手奔小康多年以來,雙方高層交流頻繁,相關部門密切聯繫,在產業經貿、人才交流、教育醫療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海澱區正努力挖掘和田消費扶貧潛力,穩定優質農副產品進京渠道,堅持精準幫扶,發揮科創資源稟賦優勢,深化就業幫扶,助力和田市走向新時代「絲綢之路」上的小康生活。

2019年和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5%。截至2020年5月底,和田市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達到7168元,而這只是「絲路古國」新發展的開始。

作者:陳乃禾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2019-07-02 18:36:43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地理科學方面,一直是大家喜歡的話題,今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一個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問題,因為長時間以來沙漠的治理一直是人們牽掛的問題,那麼這個沙漠能成為綠洲嗎?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不過想將沙漠變成綠洲,最主要的就是其根本的問題的了解,才能做到實質性的治理!
  •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如果改造成綠洲,會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建的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年蒸發量3000mm左右,平時風力達5-6級,這樣的環境,變成草原可能性不是很大,假設能變成草原,我國西部邊緣從此再也沒有沙漠,會對我國氣候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2015年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洪波等人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晚漸新世至早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遠早於此前各學者推測的時間。研究人員在阿爾塔什和柯克亞剖面的礫巖中發現的火山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出了火山灰的絕對年代,將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年代再次推前。鄭洪波等人認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所處的塔裡木盆地曾是一片被稱作「副特提斯」的淺海。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隋唐時期人的確生活在這兒,奔流不息的內陸河為塔克拉瑪幹營造出了人類文明的萌生發展融匯的空間,與絲綢之路相伴,不同的民族在這裡休養生息,在塔克拉瑪幹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至今依舊於沙海世界並存,流沙之下潛藏著獨具特色的綠洲遺址,為世人演繹著歷史與現實。
  • 塔克拉瑪幹沙漠有雨就會變成綠洲?專家:耕地增加5億畝太給力了
    關於沙漠若是出現暴雨能否變成綠洲這個問題,應該算得上比較經典的一個話題,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暴雨不僅很難直接改變沙漠地區乾旱的氣候環境,而且還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災害的發生,尤其是像塔克拉瑪幹沙漠這種主要是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的沙漠,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
    「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新聞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2月23日(上)和4月29日(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局部衛星反演圖對比 圖片來源:NASA太長不看版:1。 塔克拉瑪幹沙漠曾是古地中海一部分,後由於地質時間尺度板塊運動,逐漸變成沙漠。2。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衛星監測的區域本來就是綠洲,新聞有「標題黨」誤導的嫌疑。
  • 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多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有哪些秘密?
    玄奘記錄這個故事雖然有神秘色彩,但是它也說明,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風暴,是湮埋這一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原因。其實,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大風並不多,並且在高大沙丘區,沙丘移動十分緩慢,一年移動距離不足一米。所以,人們常說的歷史時期以來,塔克拉瑪幹沙漠向南移動了八十至一百公裡的說法是不對的。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被稱為的「死亡之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塔克拉瑪幹沙漠,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僅次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中國的死海,用維吾爾語來說就是出不去,當然也有膽大的人挑戰沙漠,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部,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沙丘的高度一般在
  • 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的幾億棵樹,現在長成什麼樣了?
    沙漠地區不適合有生命存在,這裡沒有生命所需的水源,也沒有堅固的土地可以建立房屋,更沒有穩定的天氣條件,一天之中可以變化好幾次,因此人類是無法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也只有極其耐旱的才能在沙漠之中站穩腳跟,平常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沙漠仙人掌,小型灌木之類的植物,因此我國面對荒漠化問題,更是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了幾億棵樹,相信很多人好奇:現在長成什麼樣了?
  • 塔克拉瑪幹沙漠|生命的禁區The Takan Desert Hint erland
    地理位置: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裡木盆地中央,東西長約1000餘千米,寬北寬400多千米,總體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入選理由:有人說「塔克拉瑪幹」是「山下大荒漠」之意,也有人說是「進得去,出不來」之意。
  • 世界排名前十大沙漠,中國塔克拉瑪幹沙漠排第八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極度稀少、空氣極度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一個很好的例子,陝西毛烏素沙漠,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世界前十大沙漠中,中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只能排第七。第一位,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也是世界最知名沙漠。撒哈拉沙漠長4800千米,寬1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大概可以容納整個美國本土。
  •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表之下竟藏著海洋,水來自哪?中國沙漠中的奇觀
    說起我國新疆地區,不少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無邊無際的大漠,的確事實也是如此,在新疆境內沙漠所佔的面積太大了。今天筆者要帶大家了解的是位於新疆素有死亡之路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橫亙南疆,這裡的流沙在幾千年的歲月當中埋葬了眾多繁盛一時的綠洲文明。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那麼,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一片草原的話,那麼對中國的氣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毛烏素、庫布其沙漠快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沙漠不僅佔據著大片的土地,而且還是惡劣沙塵天氣的來源,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北部,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由於庫布其沙漠距離首都北京較近,北京常遭受到沙塵天氣,打個比方,吹到北京來的十粒沙子中就有八粒來自於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庫布其沙漠是非常必要的
  • 重磅:受夏季風影響,塔克拉瑪幹沙漠中西部地區明顯變綠
    今年南亞夏季風持續時間長,強度高,通過風雲4號衛星觀測,今年夏季平均每10天會有一次積雨雲層從南亞通過海拔較低的帕米爾高原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當然這種情況與印度、巴基斯坦兩國持續引水灌溉塔爾沙漠有很大關係,畢竟印度河作為南亞第二大河流,每年入海流量高達2000億立方米且全流域距離塔爾沙漠不足50公裡,據說印度河古河道是流經塔爾沙漠的,引水後蒸發的水汽減弱了
  • 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可再造一個華北平原!然而這是個無解的難題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動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比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大,與德國和日本的國土面積差不多,然而我國華北平原上卻生活著超過4億人,是我國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我國經濟、農業和工業等方面的重要區域,塔克拉瑪幹沙漠與華北平原的緯度幾乎相同,然而這邊區域中卻是黃沙漫漫
  • 中國塔克拉瑪幹沙漠,投資幾億種下大量植物,如今成了什麼樣?
    中國現在有多少種植物在沙漠裡投資?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時期,人們開始瘋狂地掠奪自然資源,說到沙漠,我覺得那就是「死亡之地」,面對沙漠的威脅,我國也採取了很多防沙措施,很多沙漠都有成功的「治癒」,例如,毛烏素沙漠,經過幾代中國人的建設,再次回到草地和良田,在中國的新疆,有一個叫做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漠,這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億萬棵樹,大家記得嗎?現狀讓人很意外
    除了這些美景,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就在新疆境內。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雖然壯觀,但卻對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諸多危害。塔克拉瑪幹沙漠繼續隨風流動,侵蝕著我們生活的土地。為了治理沙漠,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進行植被改造,能在沙漠中生存下來的植物並不多。胡楊就是其中之一。政府為此每年投入1億元植樹造林。
  • 探秘塔克拉瑪幹沙漠,尋找神秘村落,據說「走進去,出不來」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也是中國最早的沙漠公路。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的中心,如今這裡成為自駕遊愛好者的天堂。沙漠公路全線通車後,神秘的塔克拉瑪幹逐漸露出它的真面目,古老又可怕的「死亡之海」究竟有哪些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