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09 朝辭小學僧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面積超過33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年代一直存在爭議,中外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幾十萬年至上千萬年的推測都有。2015年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洪波等人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晚漸新世至早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遠早於此前各學者推測的時間。研究人員在阿爾塔什和柯克亞剖面的礫巖中發現的火山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出了火山灰的絕對年代,將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年代再次推前。

鄭洪波等人認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所處的塔裡木盆地曾是一片被稱作「副特提斯」的淺海。後來地殼運動使海洋退去,加之後來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以及天山的隆升,將塔裡木地區三面包圍形成盆地,海洋水汽難以抵達,致使塔裡木盆地極度乾旱。外力侵蝕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乾旱氣候與物質來源大約在2500萬年前達到臨界,共同促成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原因各種研究結果都很接近,只是推測出來的形成時間不同。

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成因,1981年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發表的論文《塔克拉瑪幹沙漠成因的探討》描述得更加清楚。

沙漠是乾旱氣候的產物。在第三紀時塔裡木地區已是乾燥氣候。第三紀中期發生了強烈的地殼運動,古地中海消失,歐亞大陸連成一片。上新世末更新世初,再次發生強烈的地殼運動,青藏高原開始大幅度隆起升,到上新世晚期高原海拔已在3000米左右,對東亞季風環流起到明顯的維持和強化作用,引起各地氣候帶的重新分異。

深居內陸、被高原山脈包圍的塔裡木盆地,夏季受不到海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冬季受冷高壓控制,又處於高原上空上升氣流的補償下沉區,乾燥程度進一步加劇。

但僅僅靠乾旱氣候還不足以形成沙漠,還需要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也就是沙源。

第三紀末第四紀初,崑崙山和天山受構造運動影響強烈隆升,塔裡木盆地的形態已經和現代非常接近。第四紀初冰期來臨,溫度驟降,山地降水/雪增多,發育了大規模的山地冰川。冰雪融水匯集成眾多水量較大的河流,把大量山地風化破壞的碎屑搬運到盆地裡堆積,形成了巨厚的沉積物,這些就是形成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主要沙源。

所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是海洋、陸地、大氣、河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搬運而來的沉積物為沙漠形成提供物質基礎,但也能滋養出大面積的綠洲,為人類提供生存的條件,進而發展出農業區和定居點,為了連接這些定居點,我國修建了幾條貫穿沙漠的公路,稱為塔裡木沙漠公路。為防止沙漠公路被流沙給吞噬,人們在公路兩邊修建了防護林,稱之為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是建在沙漠裡的綠色長城。防護林沿途都設有滴灌管道,每隔4公裡就要打一眼水源井,抽取地下水利用滴灌方式為植物供水。我國耗費了巨額人力物力財力和數十年的努力,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戴上了一條綠色腰帶,避免我國最大的沙漠成為「死亡之海」。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多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有哪些秘密?
    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年齡,有過許多的說法。我國權威的沙漠學家、前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所長朱震達研究員認為,塔克拉瑪幹沙漠是第四紀中更新世以來形成和發育的,也就是說只有十四萬年的歷史。這種認識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和認同。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怎麼形成的?普通人能進去麼?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它從東到西長有1000多公裡,南北寬400多公裡,面積達到了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江蘇省的面積。並且塔克拉瑪幹沙子極厚,平均大概深3.7米,也就是有大概1.81萬億噸的沙子在沙漠中流動。
  • 非洲「撒哈拉沙漠」和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原因相同嗎?
    所以,形成沙漠的最重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在乾旱的環境下,地表植被難以存活,植被稀疏,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巖石逐漸碎裂,形成風化殼,最終形成沙漠。撒哈拉沙漠從分類上來看,全球的沙漠大致可以分為「熱帶沙漠」和「溫帶沙漠」,其中熱帶沙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 用幾十億元在沙漠種植億萬棵樹,塔克拉瑪幹沙漠怎麼樣了
    沙漠!當你聽到這個詞彙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哪裡的生存條件,沙漠在每個人的眼裡都是荒無人煙非常艱苦的地方,而如何治理沙漠以及土地荒漠化一直都是許多國家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因為在如今特殊的環境影響下,如果不及時治理沙漠的問題,沙漠影響的地方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擴大。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國最大的沙漠是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多江蘇省的大小,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沙漠。塔裡木盆地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離海洋十分遙遠,加上周圍高大山脈,如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等山脈的阻擋,水汽更是難以進入,這裡是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 庫布齊、毛烏素沙漠都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庫布齊沙漠以及毛烏素沙漠的成功治理,意味著我國在治理沙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意味著我國的治沙經驗可以用於更多沙漠的治理。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國沒有消滅塔克拉瑪幹沙漠呢?其實在治理沙漠時,地質學家們會研究沙漠形成的原因。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紅白山位於墨玉縣喀瓦克鄉,距離烏魯木齊1000多千米,距離和田市180千米,他守護著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緣,也是唯一橫亙其間的綿長山體。雖然這山並不高,可是在茫茫的沙海之中顯得格外醒目。要知道塔克拉瑪幹沙漠可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沙漠,比我們的江蘇省和河南省面積加起來還要大。
  • 新疆和田 | 塔克拉瑪幹沙漠雪景美如畫
    這是12月27日拍攝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無人機照片)。 在新疆嶽普湖縣達瓦昆沙漠旅遊風景區內,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皚皚白雪映襯下更添秀色,黃沙與白雪相映成趣,景色如畫。這是白雪映襯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無人機照片,12月27日攝)。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當地有什麼影響?
    比如:塔克拉瑪幹沙漠。還有一種沙漠形成原因和人類有關,人類濫砍濫發,導致當地水循環被破壞,使得這裡的土地荒漠化。比如:人們會在熱帶雨林放火燒山,然後在燒焦的土地上耕種。而塔克拉瑪幹沙漠東部的秦嶺,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使得這裡成為了永久性沙漠和極端乾旱地區。
  • 可以開採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恢復羅布泊嗎?
    塔裡木盆地周圍高山圍繞,是一個大型的三面封閉性的山間盆地,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被阻隔在外,無法進入,因此這裡極端乾旱,形成了天然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可思議的是,就是在這樣的大沙漠之下,竟蘊藏著巨大的地下水資源,水量堪比10個貝加爾湖,簡直就是一片「地下海洋」。
  • 塔克拉瑪幹沙漠|生命的禁區The Takan Desert Hint erland
    「塔克拉瑪幹」一詞分為兩部分,「塔克拉」和「瑪幹」其中「塔克拉」意為「地下」,「下面」「瑪幹」意為「領域」,「家園」,「生活的地方」:因此「塔卡拉瑪幹」意思是「地下的城市」或「地下有座城市」。地理位置: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裡木盆地中央,東西長約1000餘千米,寬北寬400多千米,總體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入選理由:有人說「塔克拉瑪幹」是「山下大荒漠」之意,也有人說是「進得去,出不來」之意。
  • 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大地的天體營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 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它位於南疆塔裡木盆地中心,面積三十二萬四千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那麼,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一片草原的話,那麼對中國的氣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地球環境所在塔克拉瑪幹永久沙漠形成與中更新世氣候轉型研究中...
    利用巖芯碳酸鹽碳氧同位素和粒度記錄,研究人員揭示了塔克拉瑪幹沙漠7Ma以來的詳細沙漠化歷史,為黃土高原粉塵來源及構造和氣候雙重控制下的亞洲內陸乾旱化過程提供了新證據。  研究結果表明大約4.9百萬年(Ma)之前塔裡木盆地還存在間歇性的湖泊群,氣候明顯比當代溼潤,證實了周圍山體的隆起擴張對水汽的阻隔作用。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
    「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新聞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2月23日(上)和4月29日(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局部衛星反演圖對比 圖片來源:NASA太長不看版:1。 塔克拉瑪幹沙漠曾是古地中海一部分,後由於地質時間尺度板塊運動,逐漸變成沙漠。2。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衛星監測的區域本來就是綠洲,新聞有「標題黨」誤導的嫌疑。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2019-07-02 18:36:43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地理科學方面,一直是大家喜歡的話題,今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一個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問題,因為長時間以來沙漠的治理一直是人們牽掛的問題,那麼這個沙漠能成為綠洲嗎?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不過想將沙漠變成綠洲,最主要的就是其根本的問題的了解,才能做到實質性的治理!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追沙人」
    (圖片由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提供)  一場沙塵,漫天黃色。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當大風揚起細小沙粒,來不及戴上任何防沙裝備的沙塵研究人員,便眯著眼拉開門衝了出去……像這樣的「追沙人」總會第一時間衝進那片蒙黃。因為他們是氣象人,是觀測沙塵暴的研究人員。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被稱為的「死亡之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塔克拉瑪幹沙漠,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僅次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中國的死海,用維吾爾語來說就是出不去,當然也有膽大的人挑戰沙漠,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部,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沙丘的高度一般在
  • 毛烏素、庫布其沙漠快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沙漠不僅佔據著大片的土地,而且還是惡劣沙塵天氣的來源,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北部,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由於庫布其沙漠距離首都北京較近,北京常遭受到沙塵天氣,打個比方,吹到北京來的十粒沙子中就有八粒來自於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庫布其沙漠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