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指地表完全被沙子覆蓋,植被非常稀疏,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屬於「荒漠自然帶」中的一類。在陸地自然帶的分類中,主要包括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三大類,產生三大類自然帶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水分」的多少,在溼潤、半溼潤地區多分布森林自然帶,在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多分布草原自然帶,在乾旱地區多分布荒漠自然帶。
所以,形成沙漠的最重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在乾旱的環境下,地表植被難以存活,植被稀疏,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巖石逐漸碎裂,形成風化殼,最終形成沙漠。全球沙漠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世界上主要的沙漠分布區包括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亞歐大陸內陸地區(中亞、我國西北地區)、美國中西部地區和南美洲智利和巴塔哥尼亞高原等地。

從分類上來看,全球的沙漠大致可以分為「熱帶沙漠」和「溫帶沙漠」,其中熱帶沙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造成撒哈拉沙漠氣候乾旱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同時受來自亞歐大陸的乾燥的東北信風影響,也不能增加降水,使得氣候更為乾旱,從而形成了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的熱帶沙漠分布區。

溫帶沙漠主要分布在溫帶內陸地區,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大量分布溫帶沙漠,其中位於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典型的代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加上四周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崑崙山脈等高大山脈的阻擋,地形封閉,使得盆地內部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