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絕對忠誠是這個時代價值觀的絕對選擇
80歲高齡依然夙夜在公致力雷射事業的丁金星,38攝氏度高溫擋不住心懷壯志的老兵張兵志,陳青用幾萬個零件總裝起的「飛鯊」讓國人興奮舞出「航母style」……電視專題片《絕對忠誠》的鏡頭中,走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軍工科學家,撞擊著我們的心靈。(9月10日《人民日報》)
電視專題片《絕對忠誠》在當下以娛樂和生活為核心內容的電視節目序列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傳播和收視優勢,但是這檔電視節目卻創造了一個奇蹟:不到10天時間,《絕對忠誠》第二季網絡視頻瀏覽量已經超過3000萬,主要微博和論壇參與互動的博主超過15萬人,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
一個沒有選秀投票也沒有大牌明星更沒有什麼競賽娛樂的電視專題片,為什麼會有如此廣泛的傳播收視效果,人們不禁要問,是節目的哪一方面吸引了已經被肥皂娛樂節目給侵徹透底的電視觀眾,答案其實就在這個電視專題片的節目名字裡——絕對忠誠。
是的,就是這四個字,激起了人們對於「忠誠」二字的再一次認真審視和理解,因為對於這兩個字,我們已經忽略它太久太久。這一方面是和當代人的價值觀多元化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文化體系不再佔據壟斷地位,人們對於「忠誠」的定義和理解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在一些人看來,「忠誠」可以是「死心眼」、「傻子」,也可以是「自己的選擇,不予置評」,還可以是「對自己價值觀的堅守」,無論怎樣,「忠誠」有了多種解讀是不爭事實。
但是通過第二季《絕對忠誠》的若干採訪對象的採訪,很多觀眾還是被片子當中的主人公們對忠誠的理解給深深的震撼到了,因為作為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群體,軍工科學家可能較之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來說,他們收穫更多的是寂寞、無名,甚至是隱姓埋名,即使取得卓越成績,也不能公之於眾,接受公眾的敬意,所以對於這群人來說,他們奉獻的要比一般意義上的科研工作者奉獻的更多。但是我們通過片子可以看到,他們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衝突,毫不猶豫的選擇犧牲個人利益,成就國家的利益,像哈軍工原教員丁金星,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小時,埋頭44年換來國產雷射陀螺問世「遼寧艦」航母總監造師楊雷,做夢時都在說「下面我講三點」,幾年時間,滿頭烏黑濃髮已經變成花白……他們用犧牲小我成就了大我,而這種對祖國的絕對忠誠的原動力來自哪裡?就來自他們對這個價值觀多元化時代裡對自己所信仰的主義和價值的「絕對忠誠」。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們這些科學家觀念太守舊,因為時代變遷了,追求個人的利益價值最大化無可厚非。誠然,這種說法不能說錯,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這個時代,總是需要一群具有高尚情操和忘我無私情懷的人,總是需要有一批具有強烈家國情懷並為之奮鬥的人,總是需要有一支為國鑄劍、獻身科研的人,所以我們在肯定大部分人追求個人利益的價值選擇的同時,也要對這群默默無聞奉獻祖國的軍工科學家們豎起大拇指點讚,因為他們在這個多元的時代面前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理性價值選擇,選擇用忘我的投入和奉獻來踐行人生觀價值觀,如此情懷、情操、情感,不僅僅是感人,更是教育和指引人。
也正是因為電視專題片《絕對忠誠》製作方深入到了科學家們的日常生活點滴,表現出了對他們對國防科研事業的痴迷和投入,所以才能更加讓觀眾信服,信服這個時代還有這麼一批偉大的人在為我們國家的國防事業默默奉獻。而他們的這種奉獻精神都是源於對祖國的絕對忠誠,這種絕對忠誠的意識又是當代國人所亟需汲取和領會的,因為這是中華民族一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丟了根基,一切都談不上,更別說國家繁榮,小家幸福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透過軍工科學家們的精神之光,樹立一個清晰的信念,即讓「絕對忠誠」成為這個時代人們樹立價值觀時的「絕對選擇」。
文/史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