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中,軍校女教員尤其是女教授群體,光環奪目,與眾不同。事實上,在她們身上,除了高知群體的睿智聰慧和科研群體的嚴謹務實,更有女性所特有的溫馨浪漫。她們同樣也有風花雪月、也有家長裡短。在她們的辦公室裡,常常會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且看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
「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楊彥青 賈朝星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微粒

課題有難度?大家一起上!「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常常圍著電腦,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學術問題。李曉娟攝
2月底,北京。走下領獎臺,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靜第一時間把情況發到 「開心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手機的那頭,是她辦公室的3個好姐妹。「誰有好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這已經是4人延續多年的習慣。更何況,這次的「好消息」,是她們4個人共同的大喜事——十年攻關取得的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在『開心小屋』等著給你接風。」微信裡的這句話,讓侯靜的心緒瞬間飛向星城長沙,回到國防科技大學校園內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裡。
四個「部長」一臺戲
一間不大的房子,4張桌子佔據四角、4個書櫃靠牆而立,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在這間擠著4位女教授的辦公室裡,常常洋溢著歡樂的笑聲,空氣中充滿了開心的氛圍。在該院,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員甚至是學員,都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開心小屋」。
在程湘愛的心中,這裡就是她的另一個家。「以前辦公用房緊張,我們幾個女老師就擠在一起辦公,誰知從此就再也分不開了。後來,條件改善了,領導本來要給我們每人分配一間單獨的辦公室,但我們都覺得『擠』出了感情,不想『分家』了。」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間小小的屋子裡,卻坐著4位理工科的女教授——3個博士生導師、1個碩士生導師,個個都是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個個都是軍隊「國防科技創新特區項目」的負責人,全軍優秀教師、軍隊育才金獎、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對象、全軍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不分伯仲的榮譽光環一個接一個。
按理說,同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更何況4人個個都是「學術牛人」。可事實卻是,她們從擠在一起的那天起,「開心」就成了這個辦公室的標籤。無論外面是什麼天氣,辦公室裡總是灑滿一片「陽光」。備課間隙,4位女教授常常你一言我一語:課題遇到什麼困難、學生取得什麼成績、家裡又有什麼喜事、孩子應該怎麼教育、甚至是哪件衣服時尚……歡聲笑語「交心」了十來年,這4位女教授依舊樂此不疲。
「別看我們辦公室小,個個都是『部級』領導。」採訪中,程湘愛笑著介紹每個人,「華衛紅教授是研究規劃控制的,我們就封她叫『規劃部部長』,侯靜研究員組織活動多,我們就叫她『外交部部長』,大家生活上的大事小情,寧禹副研究員都主動幫忙,我們打趣地稱她是『後勤部部長』。」
華衛紅急忙搶過話茬:「程師姐是同事心中的知心大姐和學生心中的程媽媽,她管總的,是『綜合部部長』,還是個熱心腸,所裡誰有煩心事都找她,都快成兼職副政委了。」
在筆者面前,一說起對方的好,「開心小屋」裡的每個人都恨不得多長一張嘴。「我們4個裡面,寧禹最年輕,可別提她有多熱心了。」侯靜張開手臂邊說邊比畫,「一次,她父親在湘江邊釣了一條1米多長的魚,她倒好,直接分成4段,讓老公開車給我們每家送了一段。」
「加入『開心小屋』,我學到更多的就是堅韌和樂觀,還有同事之間的坦誠相待,像姐妹一樣的相互關愛。」寧禹說,「那次程老師家裡老人生病,侯老師又是打120,又是幫著送醫院;我跟家人說了之後,家裡立馬熬好了湯,讓我送去醫院。」
拼得越狠,笑得越甜
4人剛在一起時,也曾有人嘀咕:「4個女同志成天樂呵呵地,會不會耽誤幹活?」但當她們拼出一項項科研成果後,質疑煙消雲散。「開心高效工作,快樂健康生活」,也成了她們的口號。
熟悉「開心小屋」的人都知道,開心的笑聲背後,是4位女教授在工作中付出的百倍努力。她們所在的創新團隊從事的都是國家、軍隊級的項目,每個人身上都挑著「千鈞重擔」。真正工作起來,她們那股敢打必勝的要強勁兒,無論是研究所領導,還是在一起共事的男同事都服氣。
2008年博士畢業留校工作的寧禹,幹起工作來風風火火。「她呀,比男同志還能吃苦,是團隊裡有名的『女鐵人』。2015年產假還沒結束,她就從湖南跑到大西北做試驗。別看她年紀輕輕,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都拿兩項了。」同事們這樣評價她。
程湘愛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好老師」,常年伏案工作的她,患有腰肌勞損,痛得厲害時只能趴在床上備課。「那次我一邊拔罐一邊備課,結果備課太投入,拔罐的事給忘了,背上全是血泡,但第二天的課是怎麼也不敢耽誤的。」說起上課,程湘愛眼裡透出興奮,「學院評選『我最喜愛的老師』,學生們投了我。雖說得過那麼多獎,但這個獎,讓我覺得最開心。」
開心,不僅僅是在辦公室裡的談笑默契,更源於她們醉心於工作、執著於卓越的境界升華。
為了一項費時費力又看不出任何顯性成果的方案,華衛紅一幹就是半年。「評不評獎無所謂,只要對作戰人才培養有用,就值得去做。」
2007年,侯靜的孩子只有兩歲,但她忍痛出國去做訪問學者,一待就是一年。「心裡當然捨不得家,但不親身感受世界前沿科技動態,研究怎麼進步?」
胸中有丘壑,浮塵自飄落。「開心小屋」之所以開心,緣起於彼此的樂天性格,濃厚於相互的姐妹情誼,升華於共同的事業追求。當她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教學科研上,自然就少了對日常瑣事的苦惱,多了一起奮鬥的快樂。
快樂其實會傳染
悠長的號聲響起,時鐘指向上午十點。「開心小屋」裡的「部長」們不約而同放下手頭的工作,從抽屜裡拿出點心,再衝杯熱咖啡,開始了每天的「茶歇時間」。
「大家身上的教學科研任務都很重,能夠放鬆的機會也不多。所以我們就乾脆定了個時間,短時間換換腦子,這樣效率會更高。」程湘愛說,「這時誰要是出差了,就會成為大家談到最多的那個人,有時還會來個現場視頻聊天,因為大家想她。」
每到這時,小屋門口時常會有不請自來的客人。由於任務繁重,研究所不少同志壓力山大,但「開心小屋」的快樂氛圍會「傳染」,很多年輕同志路過門口時,都喜歡進去找她們聊聊天,久而久之,也摸清了「茶歇時間」的門道。「說不出怎麼回事,但笑容不自覺地就掛到了臉上,心也很快放鬆下來。」
其實,「開心小屋」的「能量輻射」並不僅僅局限於「茶歇時間」。副研究員江天是程湘愛帶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論文答辯時,程老師帶他反覆推演,直到深夜他去睡了,程湘愛還在為他準備相關資料。第二天江天才得知,老師幾乎整晚沒睡。答辯很順利,最後陳述時,江天哭了,他說他的成績離不開程老師的辛勤付出。
對於這種傳遞溫暖、融洽氛圍的模式,研究所政治協理員陳永忠有著自己的理解:「4位女教授都是學院高能雷射技術創新團隊的骨幹成員,『開心小屋』的快樂密碼之一,就是傳承和弘揚了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團隊文化。」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前沿交叉學科學院的院名就不難看出,教員們往往需要通過跨領域、跨專業的大協作來進行科技攻關,這無形中就形成了大家願意協作、主動協作的文化自覺。而4位女教授的專業更是如此。
4人中間,侯靜和寧禹曾是程湘愛的學生,而華衛紅與程湘愛讀博士時都是院士趙伊君的「高徒」。她們每個人的研究方向都不相同,但又形成了系統研究的完整閉環,事業的需要和師生的情誼就這樣把她們牢牢地「捆」在一起。也正因如此,「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又有了這樣的雅號——科技創新「鐵四角」。

責任編輯:張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