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2020-11-24 中國軍網

在常人眼中,軍校女教員尤其是女教授群體,光環奪目,與眾不同。事實上,在她們身上,除了高知群體的睿智聰慧和科研群體的嚴謹務實,更有女性所特有的溫馨浪漫。她們同樣也有風花雪月、也有家長裡短。在她們的辦公室裡,常常會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且看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

「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楊彥青 賈朝星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微粒

課題有難度?大家一起上!「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常常圍著電腦,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學術問題。李曉娟攝

2月底,北京。走下領獎臺,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靜第一時間把情況發到 「開心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手機的那頭,是她辦公室的3個好姐妹。「誰有好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這已經是4人延續多年的習慣。更何況,這次的「好消息」,是她們4個人共同的大喜事——十年攻關取得的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在『開心小屋』等著給你接風。」微信裡的這句話,讓侯靜的心緒瞬間飛向星城長沙,回到國防科技大學校園內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裡。

四個「部長」一臺戲

一間不大的房子,4張桌子佔據四角、4個書櫃靠牆而立,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在這間擠著4位女教授的辦公室裡,常常洋溢著歡樂的笑聲,空氣中充滿了開心的氛圍。在該院,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員甚至是學員,都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開心小屋」。

在程湘愛的心中,這裡就是她的另一個家。「以前辦公用房緊張,我們幾個女老師就擠在一起辦公,誰知從此就再也分不開了。後來,條件改善了,領導本來要給我們每人分配一間單獨的辦公室,但我們都覺得『擠』出了感情,不想『分家』了。」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間小小的屋子裡,卻坐著4位理工科的女教授——3個博士生導師、1個碩士生導師,個個都是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個個都是軍隊「國防科技創新特區項目」的負責人,全軍優秀教師、軍隊育才金獎、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對象、全軍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不分伯仲的榮譽光環一個接一個。

按理說,同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更何況4人個個都是「學術牛人」。可事實卻是,她們從擠在一起的那天起,「開心」就成了這個辦公室的標籤。無論外面是什麼天氣,辦公室裡總是灑滿一片「陽光」。備課間隙,4位女教授常常你一言我一語:課題遇到什麼困難、學生取得什麼成績、家裡又有什麼喜事、孩子應該怎麼教育、甚至是哪件衣服時尚……歡聲笑語「交心」了十來年,這4位女教授依舊樂此不疲。

「別看我們辦公室小,個個都是『部級』領導。」採訪中,程湘愛笑著介紹每個人,「華衛紅教授是研究規劃控制的,我們就封她叫『規劃部部長』,侯靜研究員組織活動多,我們就叫她『外交部部長』,大家生活上的大事小情,寧禹副研究員都主動幫忙,我們打趣地稱她是『後勤部部長』。」

華衛紅急忙搶過話茬:「程師姐是同事心中的知心大姐和學生心中的程媽媽,她管總的,是『綜合部部長』,還是個熱心腸,所裡誰有煩心事都找她,都快成兼職副政委了。」

在筆者面前,一說起對方的好,「開心小屋」裡的每個人都恨不得多長一張嘴。「我們4個裡面,寧禹最年輕,可別提她有多熱心了。」侯靜張開手臂邊說邊比畫,「一次,她父親在湘江邊釣了一條1米多長的魚,她倒好,直接分成4段,讓老公開車給我們每家送了一段。」

「加入『開心小屋』,我學到更多的就是堅韌和樂觀,還有同事之間的坦誠相待,像姐妹一樣的相互關愛。」寧禹說,「那次程老師家裡老人生病,侯老師又是打120,又是幫著送醫院;我跟家人說了之後,家裡立馬熬好了湯,讓我送去醫院。」

拼得越狠,笑得越甜

4人剛在一起時,也曾有人嘀咕:「4個女同志成天樂呵呵地,會不會耽誤幹活?」但當她們拼出一項項科研成果後,質疑煙消雲散。「開心高效工作,快樂健康生活」,也成了她們的口號。

熟悉「開心小屋」的人都知道,開心的笑聲背後,是4位女教授在工作中付出的百倍努力。她們所在的創新團隊從事的都是國家、軍隊級的項目,每個人身上都挑著「千鈞重擔」。真正工作起來,她們那股敢打必勝的要強勁兒,無論是研究所領導,還是在一起共事的男同事都服氣。

2008年博士畢業留校工作的寧禹,幹起工作來風風火火。「她呀,比男同志還能吃苦,是團隊裡有名的『女鐵人』。2015年產假還沒結束,她就從湖南跑到大西北做試驗。別看她年紀輕輕,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都拿兩項了。」同事們這樣評價她。

程湘愛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好老師」,常年伏案工作的她,患有腰肌勞損,痛得厲害時只能趴在床上備課。「那次我一邊拔罐一邊備課,結果備課太投入,拔罐的事給忘了,背上全是血泡,但第二天的課是怎麼也不敢耽誤的。」說起上課,程湘愛眼裡透出興奮,「學院評選『我最喜愛的老師』,學生們投了我。雖說得過那麼多獎,但這個獎,讓我覺得最開心。」

開心,不僅僅是在辦公室裡的談笑默契,更源於她們醉心於工作、執著於卓越的境界升華。

為了一項費時費力又看不出任何顯性成果的方案,華衛紅一幹就是半年。「評不評獎無所謂,只要對作戰人才培養有用,就值得去做。」

2007年,侯靜的孩子只有兩歲,但她忍痛出國去做訪問學者,一待就是一年。「心裡當然捨不得家,但不親身感受世界前沿科技動態,研究怎麼進步?」

胸中有丘壑,浮塵自飄落。「開心小屋」之所以開心,緣起於彼此的樂天性格,濃厚於相互的姐妹情誼,升華於共同的事業追求。當她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教學科研上,自然就少了對日常瑣事的苦惱,多了一起奮鬥的快樂。

快樂其實會傳染

悠長的號聲響起,時鐘指向上午十點。「開心小屋」裡的「部長」們不約而同放下手頭的工作,從抽屜裡拿出點心,再衝杯熱咖啡,開始了每天的「茶歇時間」。

「大家身上的教學科研任務都很重,能夠放鬆的機會也不多。所以我們就乾脆定了個時間,短時間換換腦子,這樣效率會更高。」程湘愛說,「這時誰要是出差了,就會成為大家談到最多的那個人,有時還會來個現場視頻聊天,因為大家想她。」

每到這時,小屋門口時常會有不請自來的客人。由於任務繁重,研究所不少同志壓力山大,但「開心小屋」的快樂氛圍會「傳染」,很多年輕同志路過門口時,都喜歡進去找她們聊聊天,久而久之,也摸清了「茶歇時間」的門道。「說不出怎麼回事,但笑容不自覺地就掛到了臉上,心也很快放鬆下來。」

其實,「開心小屋」的「能量輻射」並不僅僅局限於「茶歇時間」。副研究員江天是程湘愛帶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論文答辯時,程老師帶他反覆推演,直到深夜他去睡了,程湘愛還在為他準備相關資料。第二天江天才得知,老師幾乎整晚沒睡。答辯很順利,最後陳述時,江天哭了,他說他的成績離不開程老師的辛勤付出。

對於這種傳遞溫暖、融洽氛圍的模式,研究所政治協理員陳永忠有著自己的理解:「4位女教授都是學院高能雷射技術創新團隊的骨幹成員,『開心小屋』的快樂密碼之一,就是傳承和弘揚了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團隊文化。」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前沿交叉學科學院的院名就不難看出,教員們往往需要通過跨領域、跨專業的大協作來進行科技攻關,這無形中就形成了大家願意協作、主動協作的文化自覺。而4位女教授的專業更是如此。

4人中間,侯靜和寧禹曾是程湘愛的學生,而華衛紅與程湘愛讀博士時都是院士趙伊君的「高徒」。她們每個人的研究方向都不相同,但又形成了系統研究的完整閉環,事業的需要和師生的情誼就這樣把她們牢牢地「捆」在一起。也正因如此,「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又有了這樣的雅號——科技創新「鐵四角」。

 

責任編輯:張思遠

相關焦點

  • 永不停轉的「陀螺」——追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新華社長沙9月11日電  題:永不停轉的「陀螺」——追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龍  新華社記者蘇曉洲、張汨汨、劉少華  雷射陀螺——現代戰爭終極致勝的「武器之眼」,高新裝備跨越星辰大海、實現精確運行和精準打擊的「導航之芯」。
  • 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婷美小屋勢以研發決勝未來
    ​繼諾貝爾獎得主鈴木章教授、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Rothman)教授、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之後,婷美小屋又又又又拿下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啦!Klein教授和Jorgensen WL教授成功加盟婷美小屋,日後將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對婷美小屋的產品研發提供幫助和支持!
  • 陝西2位女教授:雙雙破格晉升,如今還同時入選「女科學家」名單
    近日,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英教授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盛敏教授的安全自組織無線通信網絡團隊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視察國防科技大學時,參觀了學校科研成果展示,並勉勵創新團隊成員們埋頭苦幹、再接再厲,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取得更大成績。這份囑託,為跋涉在攻關之路上的團隊成員們定向賦能。千裡之外的國防科技大學北鬥科研樓內,爆發出陣陣歡呼。這一天,比之前定下的開通目標,提前了半年。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發展、獨立運行、全面可控,這既是「北鬥」系統的最大優勢,也回應著統帥的深謀遠慮:「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 山東"硬核軍人":少將軍銜,54歲當選院士,現任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
    從一名助教成長為教授、工程院院士,從基層研究室副主任成長為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少將,劉澤金院士始終秉持一顆"科技報國"的初心,為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期推送,帶你領略劉澤金院士的風採!
  • 又又牽手第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婷美小屋為研發創新造最堅實後盾
    10月28日,婷美小屋再度攬下一名諾獎得主——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鈴木章教授。之後,鈴木章教授將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加入到婷美小屋的產品研發當中!資料顯示,鈴木章(Akira Suzuki)教授畢業於北海道大學,是日本化學家、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和鈴木反應的發現者
  •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這兩所大學的名字極為相似,曾有很多人認為兩者是一所院校,只是名稱不同。事實上,這是兩所不同的大學,其區別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到底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也就是人們口中著名的「哈軍工」,此學校的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便是陳賡大將。準確地說,國防科技大學創建於韓戰時期,是新中國的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也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中重點建設培養的軍事院校。
  • 四國家級國防科技工業工程應用中心西安揭牌
    2008年4月8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難變形材料鍛造技術工程應用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工業難加工材料加工技術工程應用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工業(西北)特種製造技術工程應用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工業(陝西)電器設備技術工程應用研究中心」等四個國家級工程應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西安隆重舉行。儀式由陝西省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秦民生主持。
  •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原標題:●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具有遠距離識別、批量識別、移動識別、數據加密等優點,大大加快了裝備物資器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面對軍事領域的競爭,我國也加大了軍事射頻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制定,2013年正式啟動基於自主標準的射頻識別系統設備研製項目,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國內優勢力量研製出電子標籤、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等設備,形成了完整的軍用射頻識別系統標準體系。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川大供圖)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寰 劉虎)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位科技專家新當選院士。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
  • 國防大學教授這樣說
    基因武器,涉及到國防領域,我不是軍事專家,為了增加說服力,我今天特意去採訪了一位真正的軍事專家,他是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與軍事娛樂評論家不同,李大光教授是中國國防大學研究國際安全問題的資深專家,也是中國科協科普作家協會成員。他是一位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的軍事專家,參加過多次高級別軍演,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極大,多年來受到過最高層面的多次表彰。
  • 心動的信號:男四高調上線,女三不再孤單,反而女一被眾人遺忘
    《心動的信號》的四位男嘉賓出場自帶BGM,畢竟他的職業給人的感覺是很高大上的在來到心動小屋的時候,其他幾個男嘉賓也有了一定的危機感。 無論是從個頭,力氣,以及學識陳劉俊夫都比其他的三位男嘉賓要好,因此在心動小屋瀰漫著一種即將要打仗的氛圍。但坐在客廳七個人其樂融融的畫面,讓大家感受到了這場沒有戰火的硝煙即將開始。
  • 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這樣說
    基因武器,涉及到國防領域,我不是軍事專家,為了增加說服力,我今天特意去採訪了一位真正的軍事專家,他是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 與軍事娛樂評論家不同,李大光教授是中國國防大學研究國際安全問題的資深專家,也是中國科協科普作家協會成員。他是一位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的軍事專家,參加過多次高級別軍演,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極大,多年來受到過最高層面的多次表彰。
  • 中國女科學家謝毅教授折桂「女性諾貝爾獎」(組圖)
    索邦大學"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頒獎現場獲獎者合影謝毅現場演講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謝毅教授成為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方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後第四位贏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聯合國宣布2015年為「國際光年」,旨在全球範圍內慶祝科學和知識為人類發展所做的貢獻。
  • 閃耀海天的創新之光——記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
    創造這一佳績的是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他們用43年孜孜不倦的創新,在茫茫海天託舉起了中華雷射陀螺之光。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它利用物體在慣性空間轉動時正反兩束光隨轉動而產生頻率差的效應來感測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或轉角。
  • 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普通高中畢業生招收計劃發布
    無軍籍本科學員招生計劃不分男、女,具體如下:歡迎廣大考生報考我校無軍籍本科學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工業進步貢獻青春與智慧!國防科技大學無軍籍本科學員2020年度招生執行章程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證國防科技大學無軍籍本科學員招生工作順利進行,維護考生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和國家、軍隊有關規定,結合我校無軍籍本科學員招生工作的具體情況
  • 恭喜南科大劉俊國、地大成秋明等四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分別為:香港理工大學曹建農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劉俊國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餘翔教授。恭喜這四位科學家。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四位教授的科研領域。(北京)成秋明教授成秋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 華中科技大學王成亮教授團隊:微納結構生長助力共軛配位聚合物的...
    其中,Ni與N的共軛配位聚合物,早期已有報導(圖一)。該配位反應比較快速,如圖二所示。 華中科技大學王成亮教授從早期在共軛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單晶和微納結構的控制經驗(Chem. Soc. Rev., 2018, 47, 422)出發,認為要實現精準配位獲得圖一中的一維共軛配位聚合物,必須採用慢速反應。快速反應會造成不可控配位,獲得質量較差、結晶度較低的二維交聯配位聚合物(圖三)。
  • 國防科技大學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導讀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張杰、吳春旺和陳平形與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合作,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潘義明博士後(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張杰講師(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為該項成果的並列第一作者,潘義明博士後、吳春旺講師(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為並列通訊作者,陳平形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Eliahu Cohen教授(以色列巴伊蘭大學)、Nir Davidson教授(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為合作作者。
  •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2019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計劃於2019年8月20日至8月23日在長沙舉辦2019碩士研究生招生夏令營活動,為一批德才兼備、素質全面、熱愛科研、基礎紮實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構建交流平臺、創造機遇。活動期間,將邀請相關領域著名專家學者開設專題講座、前沿報告,同時還將組織青年學者交流、優秀生源考察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