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具有遠距離識別、批量識別、移動識別、數據加密等優點,大大加快了裝備物資器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視點聚焦

  軍事物聯網作為軍事物理系統和數字信息系統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統,可以實現對數以萬計的軍事物理實體的實時動態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武器、系統、環境等軍事實體之間信息交換的需求。

  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讀取目標電子標籤相關數據,實現對其自動識別、實時追蹤和管理控制,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籤上數據可以加密等優點,被業界公認為本世紀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

  加快信息採集

  提高管理效率

  射頻識別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飛機雷達探測技術。1948年,哈裡·斯託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訊」奠定了射頻識別的理論基礎。根據頻段的不同,射頻識別系統可以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頻段4種,低頻和高頻射頻識別系統工作距離短、成本低,發展已經十分成熟,主要應用在門禁、身份證等領域。超高頻和微波頻段射頻識別系統具有讀寫距離遠、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在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物資跟蹤等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射頻識別技術的核心設備由電子標籤、讀寫器和管理平臺等部分組成。電子標籤是物品的標識信息,像身份證一樣標註在物品表面,供讀寫器來識別。讀寫器通過接口通信協議與電子標籤進行數據交換,匯集到管理平臺,實現數據採集、處理、集成、存儲及利用。在射頻識別中,附著有電子標籤的物品只要進入讀寫器的覆蓋範圍,就能從讀寫器發出的射頻信號中獲得能量,自動向讀寫器發送存儲在晶片中的產品信息。讀寫器接收到物品上電子標籤的信息並解碼後,發送至管理平臺進行有關數據處理,實現物品信息的自動識別、登記、處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由於射頻識別技術具有遠距離識別、批量識別、移動識別、數據加密等優點,在軍事領域可廣泛用於武器裝備、物資器材管理,能大大加快裝備物資器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已成為現代軍事物流、軍事武器裝備管理使用的「大管家」。

  縮短補給時間

  節省後勤費用

  射頻識別技術可用於裝備和器材物資自主可控、透明可視管理,如特定物品查尋系統、途中物資可視化管理系統、單兵電子病歷卡、軍械軍備物資出入庫管理等,已得到軍事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據美國國防部估算,採用射頻識別技術後,每年可節約1億美元的後勤運行費用,並能將價值10億美元的庫存物資在內部調劑使用,從而大大節省採購費、運輸費和維修費。

  2003年,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憑藉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後勤保障系統,大大縮短了補給時間,提高了作戰效率。相比第一次海灣戰爭,海運量、空運量及物資儲備量減少80%以上,為美國國防部節省了幾十億美元的開支。美軍還將射頻識別標籤縫入士兵衣服袖口,用於跟蹤受傷士兵的位置,提高了對傷病士兵的救援效率。

  助力軍事變革

  發展方興未艾

  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射頻識別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方興未艾。近年來,美國國防部將射頻識別作為實現準確數據信息採集的技術基礎,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聯合全資產可視化」管理系統。德國、日本等國都將射頻識別技術看作軍事互聯互通最重要的基礎之一,紛紛制定出臺扶持政策。

  面對軍事領域的競爭,我國也加大了軍事射頻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制定,2013年正式啟動基於自主標準的射頻識別系統設備研製項目,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國內優勢力量研製出電子標籤、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等設備,形成了完整的軍用射頻識別系統標準體系。

  可以預見,未來自主可控的射頻識別系統,將大大加快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和應用,滿足裝備管理業務系統和指揮一體化作戰平臺的信息需求,實現對裝備器材物資的實時追蹤和指揮控制,推動軍事物聯網向保障精確化、管理智能化、實時可視化、決策科學化邁進。

  專家小傳:劉培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主任,主要從事射頻識別、電磁防護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出版專著、教材8部,發表論文100多篇。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名校名院巡禮:電子科技大學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期推送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讓我們一起相約成電,向未來進發!——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校長助理、國家工程中心主任:鄧龍江誤區解讀誤區:電子技術不如時下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究領域熱門。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沈重陽教授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9月4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沈重陽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做了題為「土壤中膠體的吸附和解吸行為研究進展」的高端學術報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紹輝教授主持,學院60多名師生傾聽了此次報告。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王祥科教授作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8月18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祥科教授在騰訊會議為全院師生作了題為「氮化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研究」的高端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楊東江主持,60餘名師生在線參加。
  • ...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測試中心主任孫建林教授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測試中心主任孫建林教授這樣告訴記者。為了發揮「示範」作用,實驗測試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模式,在「綜合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驗教學體系構建,「材料科學與工程虛擬實驗室」研發,國家實驗室與計量資質認證認可,大學生科技活動平臺建設,舉辦多種培訓班和技能大賽,接待國內外同行參觀、高校學生實習等方面獲得了良好的建設效果和示範輻射作用。
  •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 西南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員工100餘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8人,博士41人。有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5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名,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綿陽市科技傑出貢獻獎2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7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成員4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6人,校級教學名師2名,學校傑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    目前開展環境科學與工程(工科)博士點汙染環境生物效應與修複方向博士招生。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贊教授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贊教授便是50位獲獎者之一。「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囊括「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這九大最熱科學領域,由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人民幣作為獎項啟動資金。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且其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面向海內外誠聘博士人才
    一、院校簡介國防科技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前身是「哈軍工」電子工程系,是「哈軍工」按學科設立的系,位於湖南長沙。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重點學科(A類,併入選教育部首批雙學科建設名單),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學科(B類),兩個學科均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且均已納入國家「雙」專項建設。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chkxygcxy.htm測繪,顧名思義為測量繪圖,即測角量邊並繪製成圖。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已實現傳統測繪向數位化測繪的轉化和跨越,正走向信息化測繪道路。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測繪也迎來了智能時代。
  • 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協辦 2020全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關鍵...
    由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安徽工程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等聯合主辦,《機器人技術與應用》雜誌社承辦,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南京師範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等協辦的「全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關鍵技術大會」於2020
  • 南京大學教授孫為銀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作報告
    新聞網訊 5月18日下午,南京大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孫為銀教授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團隊的邀請,在學院學術報告廳向教師代表和研究生作了題為《多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結構調控及其性能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後,孫為銀與楊東江團隊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dqkxygcxy.htm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前身是1961年成立的「地質與測量教研室」。學院下設四個系:基礎地質系、礦產地質系、水文與環境系、地球物理系及一個地質科學實驗中心。
  •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
    國防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紅軍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教導隊,可以說國防大學是我軍從弱到強、從小到大變革的見證者。國防大學先後經歷過多次改革,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軍等都是它之前的名稱。直到1985年,我國才正式將其成立為國防大學。
  • 《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迎來浙江大學的結業生!
    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杭州睿數科技(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聯合舉辦的《海豚大數據競賽暨數據科學訓練營  本次《數據科學基礎訓練營》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杭州睿數科技(海豚數據科學實驗室)共同舉辦,從全院眾多報名學生中挑選出了50人,涉及自動化
  •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研究員朱小謙為您講述——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磁導航技術研究取得一定進展,並在空中飛行器、水面船舶、水下潛航器等上面獲得初步應用。例如,基於地磁導航新理念、新技術,美國率先開展了低軌道太空飛行器地磁導航研究,目前已研發出空中、地面和水下地磁導航系統,將其作為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重要補充和備份。俄羅斯通過對地磁導航技術的深入研究,成功應用於飛彈制導,有效增強了突防能力。
  •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九三學社社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星弼先生。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5日訊(記者 陳淋)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九三學社社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星弼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2月4日17時1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  陳星弼先生1931年1月28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
  • 青春之光,為打造科技強軍高地激情綻射 ——記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
    在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 最年輕的剛剛過完30歲生日,卻都已經在各自的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譜寫出一曲曲科技強軍的青春戰歌!」中,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年僅32歲的研究員周樸赫然榜上有名。
  • 四年錄取數據統計告訴考生,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要多少分
    段日子,老馬講述了西安的「長安聯盟」五所高校,講述了以西交大為首的陝西三所985高校,有家長反饋,讓老馬講講西安的另外兩所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今天,老馬想帶你了解一下「兩電一郵」中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澎湃訊 2019-03-26 21:49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子科技大學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本期推送,就來回顧一下近五年來電子科技大學所獲得的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謝建良教授、蔣亞東教授、邱昆教授(從左至右)參加大會在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3項大獎。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電子科技大學牽頭的2個獲獎項目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張小松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網絡環境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學校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
  • 「兩電一郵」之一的電子科技大學實力有多強,學科評估告訴你!
    電子科技大學源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由當年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是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後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在2017年進入雙一流建設。那麼電子科技大學實力如何,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