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院巡禮:電子科技大學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12-05 中國校園在線

求實求真 大氣大為

培根鑄魂 開拓創新

秉承天府蜀都千載遺風

造就電子學界無數英才

即日起,電子科技大學將推出《相約成電 逐夢未來》欄目,相繼介紹各個學院和專業,以便廣大學子深入了解成電,更好地服務於心懷夢想的學子們。本期推送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讓我們一起相約成電,向未來進發!

專業名片

專業名稱:工科試驗班(電子工程類)

該專業(類)包含電子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電波傳播與天線(國防特色緊缺專業)四個專業。

一句話簡介

培養德才兼備、富有領袖氣質和家國情懷的電子工程精英人才。

優勢特色

該專業面向電子科學技術領域的微波通信、雷達系統、微系統、物聯網等方向,培養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並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專業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該專業至今已連續招生61屆,培養本科畢業生近萬人。

該專業擁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博士學位比例達到82.6%,包括院士在內的高層次傑出人才67人。目前,本專業除了擁有「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外,還依託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部級平臺,建立起良好的軟硬體條件,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該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在2012、2017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綜合排名第一。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省教書育人名師:張懷武

學生在MIT進行短期學習

解決問題

小到家用電器、汽車電子,大到航空航天領域的各類電子儀器與系統都由各類電子器件組成。隨著社會發展需要,電子系統越來越複雜,要求其必須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消耗功率小以及質量輕、小型化、成本低等特點。智慧型手機、手提電腦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要求尺寸更小、厚度更薄、集成度更高。汽車電子化被認為是汽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革命,用傳感器、微處理器、執行器、成百上千個電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組成的電控系統極大地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和娛樂性。我國殲-20戰機的電磁隱身技術、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的太空相機圖像傳感器技術等等,都離不開電子工程類專業在信息材料技術、器件技術、電子系統、基礎物理學等綜合領域的進步。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校長助理、國家工程中心主任:鄧龍江

誤區解讀

誤區:電子技術不如時下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究領域熱門。

其實恰恰相反,電子技術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是眾多學科的基礎,計算機系統的硬體部分、人工智慧的電路設計、各種無線信息傳輸搭載空間的電磁波以及天線都是需要電子技術的參與,直接影響著系統的電性能、結構性能甚至產品外觀等。電子技術的發展將是科技發展的「剛需」,其常青地位勢必更加明顯。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仕文

畢業走向

1、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電子科學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卓越專業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電子器件、電路與系統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知識,掌握電子信息系統中微系統、物聯網、高功率微波、太赫茲技術等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製造工藝和測試技術等。該專業分為固體電子學方向、物理電子學方向等,其中固體電子學方向突出電子元器件和系統集成技術相關領域的知識結構和工程應用,物理電子學方向突出物理電子和微波技術相關領域的知識結構和工程應用。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20%以上的學生到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超過50%的學生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也可直接在微波通信、雷達系統、微系統、物聯網、微波電真空及其他真空電子器件、微波能應用等軍用與民用方面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2、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微電子器件與集成電路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卓越專業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微電子基礎物理、器件、工藝、設計和測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工程實踐知識,掌握微電子器件與集成電路等相關領域的設計、製造、測試和應用技術。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20%以上的學生到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典皇家理工等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超過50%的學生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也可直接在微電子器件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製造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3、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電磁場理論與無線系統工程應用能力的卓越專業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電磁波的產生、傳輸、輻射、傳播、接收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知識,掌握電子信息系統中射頻、微波電路及天線等相關領域的計算仿真、設計與製作技術。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20%以上的學生到哥倫比亞大學、休斯敦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超過50%的學生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也可直接在郵電、通信、廣播電視、航空航天、遙感、遙測遙控、雷達、電子對抗、電子元器件、資源探測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從事理論研究、工程設計、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4、電波傳播與天線專業

該專業為國防緊缺特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電波傳播與天線設計理論以及工程應用能力的卓越專業人才。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電磁波的無線發射、接收以及空間傳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知識,掌握無線系統中天線的分析設計、數值仿真計算,以及天線在通信、雷達等電子系統中的應用技術。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20%以上的學生到休斯敦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超過50%的學生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也可直接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電信、雷達、通信、遙感遙控等領域從事天線相關的理論研究、工程設計、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畢 業 去 向

1、國內深造情況

電子學院2019屆畢業生人數520人,有244人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讀研深造,有13人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科研院所讀研深造,有2人進入其他機構讀研深造。在選擇國內深造的259人中,直博深造學生45人,直博率(直博人數佔畢業生比例)8.69%。

2、國外深造情況

電子學院2019屆畢業生出國(境)深造人數共106人,佔比20.38%。其中25%的學生前往美國深造;到亞洲地區深造的學生佔比接近65%,此外有不到10%的學生前往英國、瑞典、德國等歐洲國家。海外深造的學生中直博人數為23人,佔出國深造人數的比例為20.72%。

出國(境)深造學校排名方面,申請到世界QS排名前20學校,有18.02%,QS排名前50的學校,有43.24%的學生,56.76%的同學申請到QS前100的學校繼續學業。

依託學院獨有出國項目資源,有43人提前鎖定出國院校,學生通過這些項目獲得獎學金總額超過1000萬。

3、就業及其他情況

從就業情況來看,135人選擇直接就業。從事行業前三名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95人),製造業(16人),軍隊(6人),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6人)。

教授寄語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活力強勁、發展快速的專業,當前和未來的一個非常重要方向就是「超越摩爾定理」。經過了60餘年的高速發展,半導體晶片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晶片的特徵尺寸接近物理極限,「延續摩爾定理」變得越來越難,因此,整個半導體晶片行業的發展正處在歷史的分岔路口上,而這個分岔路口通向之一就是「超越摩爾定理」。「超越摩爾定理」不再單純地追求更小的線寬和更先進的製程,而是將更多功能賦予我們的晶片,「超越摩爾定理」的晶片不僅能夠運算和存儲,還能直接與外部環境進行交互,讓數位化的信息與真實世界緊密連接起來。這樣未來的信息化將不再局限於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而將遍布我們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物聯網、工業4.0、智慧農業、醫療健康、無人駕駛、智能家居以及我們居住的城市,都將離不開「超越摩爾定理」的晶片。

在這裡,我們不僅需要學習晶片的結構和製造技術,還需要學習晶片化的傳感器、執行器、射頻器件、量子器件等眾多功能器件的原理、設計與加工方法;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學習和掌握先進的集成技術,將電路和這些功能器件集成為功能強大、體積微小、功耗超低的微系統。微系統作為智能世界的「神經末梢」,將為人工智慧AI這個「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並將AI的決策返回給我們的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加智能、更加美好!毫無疑問,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超越摩爾定理」晶片誕生的搖籃,是未來智能無處不在的起點,充滿巨大想像和發展空間。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張萬裡

學長寄語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將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相結合,物理科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高精尖專業。作為IC界的中流砥柱,該專業擁有了微電子的知識,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如果你對物理有熱情,那麼可以參與最頂尖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究;如果數學邏輯才是你的菜,你也可以成為一名晶片架構師,參與片上多核晶片的設計;當然,傳統的電路設計和版圖繪製永遠有你的一席之地。如今,我慶幸自己選擇了微電子專業。經過本科四年的學習,我對在電子電路領域,從計算機編譯器層到物理原子層所需要的一切入門級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我研究方向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微電子的時代一直在持續,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興起的當下。英特爾、臺積電、三星仍然不斷地在半導體製程上角逐;英偉達、AMD不斷地推出更強有力的圖形處理單元。算力永無飽和之日,在可預知的未來,通用智能對算力的需求將是不可想像的,這些都將是微電子人的機會。

——2014級本科生、成電傑出學生:李競濤

校友感言

1、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從手機到衛星,從使用藍牙耳機通話到星際穿越中,無線通信技術都跟微波技術息息相關。未來的無線化場景都是通過微波技術實現的,現在全球都在爭奪的5G中最重要的技術也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更接近物理和數學的基礎學科,所以對於計算機技術來說,微波技術不輕易被顛覆,反而越積累越精通。

在大學的四年學習中不僅系統地學習了微波技術並且把知識用在電子設計大賽上,體會科技對人類的價值。同時大學期間參與學院教授的課題組,跟碩士、博士師兄、師姐實踐學習,期間寫論文和申請專利都對我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甚至現在的創業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2009級本科生、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福布斯30 under 30上榜者:李超

2、電波傳播與天線專業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動支付、實時視頻通話、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的傳遞離不開電磁波的傳播,而天線作為信號發射和接收的載體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學習電波傳播與天線,你將會和很多前沿技術走得更近:你會知道嫦娥四號是如何在月球背對我們的一側,通過中繼技術實現與地球的通信;你會懂得汽車的無人駕駛需要汽車雷達的協助;你會了解如何設計出更好的5G手機和基站,以實現更快更穩定的傳輸。

學習電波傳播與天線,需要紮實的功底,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在成電,你將會在基礎課程學習後,動手參與多個實驗課程。通過「高大上」的測試儀表和工具,你可以看到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波信號,也可以知道什麼樣的天線設計可以讓信號傳輸得更遠,在此過程中你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會得到快速提升。相信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和鍛鍊,你的綜合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為推動國家信息化發展和國防建設的中堅力量!

——2009級本科生、是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客戶經理:王偉

3、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我國的科學技術歷經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粗獷式、追趕式發展,目前很多領域的發展進入瓶頸期,也有一些領域進入探索的無人區。要突破這種發展瓶頸,或者在無人區中做好引領者,大力發展基礎學科的研究勢在必行。

電子材料專業是我校的優勢專業之一,而我本身也從材料專業畢業。本科階段的學習中,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授課的老師在學業上給予我們孜孜不倦的指導,各種類型、由淺入深的實驗課讓我們這幫學子把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校在我們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也會安排一些諸如LTCC生產線實踐之類的活動,讓我們對技術的落地、實現產業化有了更好的認識。

母校對我的培養,讓我走出校園之後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人,能夠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公司創造價值。母校的這幾年,是我職業發展中不竭的動力。電子科技大學,一路隨行,感謝有您。

——2011級本科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李樂

2017年1月,宮玉彬教授團隊一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7年12月,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獲得全國學科評估「A+」。 2018年1月,劉盛綱院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19年1月,張萬裡教授團隊一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9年1月,鄧龍江教授團隊一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8年1月,3門MOOC(慕課)入選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18年6月,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2018年10月,林媛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8年12月,張懷武教授主持的一項教學成果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8年,我院本科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8 IEEE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等國際頂級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論文。

1、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2018年11月,李曉文同學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2、電波傳播與天線專業

2018年7月,萬密同學獲四川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

3、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2018年4月,吳維熠同學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2018年11月,鹿琦同學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大本科招生

相關焦點

  •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原標題:●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具有遠距離識別、批量識別、移動識別、數據加密等優點,大大加快了裝備物資器材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 本期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培國教授為您講述   射頻識別作為軍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讀取目標電子標籤相關數據,實現對其自動識別、實時追蹤和管理控制,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籤上數據可以加密等優點,被業界公認為本世紀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
  • 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協辦 2020全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關鍵...
    由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安徽工程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等聯合主辦,《機器人技術與應用》雜誌社承辦,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南京師範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等協辦的「全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關鍵技術大會」於2020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dqkxygcxy.htm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前身是1961年成立的「地質與測量教研室」。學院下設四個系:基礎地質系、礦產地質系、水文與環境系、地球物理系及一個地質科學實驗中心。
  • 電子科技大學,985工程、雙一流大學,信息高校的首選
    一、學校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211
  • 驅動觀天之眼 敢採九天之火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工程學科...
    如今,伴隨著我國電子裝備所經歷的跟蹤、仿製、獨立研製、創新突破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電子機械學科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有關高校對此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機械工程學科及所在學院的發展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贊教授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贊教授便是50位獲獎者之一。「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囊括「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這九大最熱科學領域,由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人民幣作為獎項啟動資金。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且其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 四年錄取數據統計告訴考生,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要多少分
    段日子,老馬講述了西安的「長安聯盟」五所高校,講述了以西交大為首的陝西三所985高校,有家長反饋,讓老馬講講西安的另外兩所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今天,老馬想帶你了解一下「兩電一郵」中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生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11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第十次學生代表大會在菁菁堂順利召開。院黨委書記蘇躍增、副書記李勁湘,校團委副書記周琳琰,校學聯主席團成員、電院計算機系2020級博士研究生高宇岑,兄弟院系團委老師以及學院思政教師代表出席本次大會。兄弟院系學生會、研究生會主席團成員和往屆電院學生會主席團成員應邀參與。
  •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所實力最強?
    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電子科技大學,前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由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是響噹噹的「國防七子」之一。
  •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九三學社社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星弼先生。195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在廈門大學電機系、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系擔任助教。1956年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任教。1983年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 「兩電一郵」之一的電子科技大學實力有多強,學科評估告訴你!
    電子科技大學源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由當年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是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後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在2017年進入雙一流建設。那麼電子科技大學實力如何,一起來看看!
  • 名校風採——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位於西安市,以輕工為特色,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陝西省共建,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輕工高等院校,1958年創建於北京,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陝西鹹陽並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年成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8年改隸陝西省,2002年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學校西安未央、太華路和鹹陽三個校區,下設15個學院(部)、59個本科專業。
  • 電子科技大學,ESI中國大學排名43?這是真正的實力麼?
    電子科技大學在2019年5月份公布的ESI中國大學排名中第43名。這樣的排名並不能體現出電子科技大學的真正實力。近幾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科技大學不斷壯大,實力越加雄厚。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電子科技大學的組成。
  • 重點項目建設巡禮⑦ | 前7月,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完成...
    重點項目建設巡禮⑦ | 前7月,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80% 2020-09-07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年人才招聘啟事
    一、單位簡介山東科技大學建校於1951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工科優勢突出,行業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是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共建的海洋學院。學院定位為研究教學型學院,將建立以海洋技術本科專業為基礎,逐步建設船舶與海洋工程本科專業,研究生培養以海洋測繪、海洋信息技術、海洋探測技術、海岸帶環境與近海工程等博士點、碩士點為基礎,逐步建設海洋科學博士點、碩士點。
  • 電子科技大學學霸宿舍:全部保研北大等名校,其中1人選擇西湖大學
    在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有這麼一個高顏值學霸的寢室——本科四棟110。110寢室門口的生命之樹學習對我們來說不是難事,更注重的是挑戰自我大學的前兩年時光裡,全寢室6:30她們是校史館和電子科技博物館的解說員,繁忙的學習中抽空背下了一萬多字的中文說明和英文說明,把學校的發展與傳承深深地記在腦海裡,用心去感受這個校園的變化。她們在各類競賽的舞臺上也嶄露頭角。
  •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機械工程專業考研信息匯總(含報錄比)上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趕緊來看看吧! 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和「985」大學,也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也是電子信息
  • 優秀: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ACM MM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王譚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陽教授和徐行副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Matching Images and Text with Multi-modal Tensor Fusion and Re-ranking
  • 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術氛圍
    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個在學術氛圍上更好?這兩所學校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中間有較大差距。即使是在學風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風超好。 網絡中有傳言:「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中科大」。這話不是沒有原因的。
  • 名校考研冷門專業大盤點
    【摘要】許多考研的學生想要通過考名校來改變普通大學的命運,但名校對於很多考生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考生們要從名校的冷門專業下手,找到適合自己上名校的院校專業,滿足自己的名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