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邵芳 通訊員 王為
面對疫情防控和油價暴跌帶來的經營壓力,勝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鑽井公司以形勢任務教育凝聚全員創效共識,打造高素質隊伍、高標準管理、高質量服務優勢,全力夯實鑽井主業和外闖市場質效提升基礎。「只要堅定信心、痛下決心,把井打成打好打快打出效益,才能徹底扭轉被動局面。」談及打贏「百日攻堅創效」攻堅戰和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海洋鑽井公司經理許軍富信心十足。
堅持價值引領
凝聚創效共識
「現在感覺很踏實,眼前有方向,心中有目標。」在海洋鑽井公司青工「五四」座談會上,外部市場生活服務項目部固井生活服務班楊蓮蓮分享了她的轉崗心得。
楊蓮蓮曾是海洋鑽井公司運輸公司員工,去年年底,在人力資源優化和專業化改革中,她來到服務保障中心待崗。今年4月,外闖市場項目一經發布,楊蓮蓮等30名員工主動應聘到固井技術服務中心食堂工作。雖然一日三餐讓大家忙的團團轉,但是楊蓮蓮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曾經不願意幹、幹不了的崗位,如今卻成為許多人眼中的「香餑餑」,歸根結底在於嚴峻形勢下的思想轉變。今年年初,受疫情防控和國際油價暴跌雙重因素影響,石油石化企業面臨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向全系統發出了「百日攻堅創效」動員令:以超常決心、超常舉措、超常力度,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
海洋鑽井公司黨委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制定行動實施方案、目標任務,並將形勢任務教育帶動思想轉變作為打好攻堅創效行動重中之重,匯聚「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把落下的效益掙回來」強大動力。
公司黨委書記張居峰帶頭開講形勢任務教育專題黨課,領導班子成員下沉到承包部門和單位開展調研、宣講形勢,面對面答疑解惑,穩定員工情緒,化解思想困惑,提振可持續發展信心;各鑽井平臺、井隊、機關和後勤保障部門通過黨員大會、職工大會、班前班後會等多種形式,迅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形成了「黨委重點統籌、宣傳部門牽頭、黨群部門聯動、業務部門主導、基層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的觀念引導齊抓共管格局。
此外,海洋鑽井公司利用「兩微一端一群」平臺,採編公司新聞上百條,微信微博上百條,讓觀念引導融入日常工作生活;製作形勢任務教育專題片、目視化大屏、宣傳欄、《勝利海洋》、形勢任務教育簡報等,推動觀念引導進食堂、進班車、進廣場、進宿舍;通過「今天我來講+」、「五分鐘小課堂」、形勢任務教育APP答題競賽等形式,實現觀念引導進外部市場、進班組、進崗位、到個人。
堅持統籌優化
提高發展質效
埕北30A-4側B井,是勝利油田海洋採油厂部署的一口開窗側鑽井,受多個斷層、高壓水層、下古生界灰巖發育易發裂縫性漏失等複雜地質情況影響,施工難度較大。
負責這口井施工任務的新勝利五鑽井平臺,在全面做好施工設計、風險點管控的同時,科學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生產運行計劃,提前22天高質高效完工,收到甲方的表揚信。
無獨有偶。勝利六號鑽井平臺高效實施埕北306-3井鑽井任務,獲得甲方書面表揚;勝利七號、勝利九號鑽井平臺在煙臺完成塢修,加入到打井行列;奈及利亞項目人員努力克服境外疫情防控難度大、倒班推遲時間長等困難,平穩運行殼牌和ELCREST項目,兩條平臺一季度日費獲取率均為100%,殼牌公司對項目部和新勝利一號平臺提出表揚……
高質高效施工,離不開海洋鑽井公司黨委對當前生產經營形勢的判斷,更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舉措。兩個月來,海洋鑽井公司以「百日攻堅創效」行動為抓手,進一步實施專家駐井制度,把技術措施傳遞到生產一線,為實現快速鑽井提供有力技術保障;通過推行參數提效,在鑽井生產中採用大排量、高泵壓的參數進行鑽井施工,提高水力破巖能力和清洗攜砂效率,並與甲方協商改良了井徑考核標準的要求,提升鑽井效率。勝利八號平臺在承鑽的埕北353井中,實現單日進尺1012米,全井平均機械鑽速62.06米/小時,兩項數據均創今年勝利海上鑽井新紀錄。
今年以來,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專門制定外委項目公式管理辦法,要求各單位擬實施的單個5000元以上的外委項目,必須首先在平臺上公示,由內部單位搶單承攬,這無疑拓寬了海洋鑽井公司外闖市場空間。
「公司各級領導非常關心我們,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站好崗執好勤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再次上崗後,從沒上過夜班的護衛女隊員毛曉梅工作起來一絲不苟,她所在的服務保障中心近日又承攬了測井公司護衛項目,38名員工實現了價值增值。截至5月30日,海洋鑽井公司在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內部已經先後承攬生活服務、運輸、護衛、視頻製作等15個項目,合同額達2300多萬元。
與此同時,海洋鑽井公司堅持勝利內外部市場齊頭並進,最大限度提高人力資源價值創造力。今年3月,海洋鑽井公司綜合錄井部首批5名儀器隊長和地質師以專車直達方式前往浙江舟山,承攬上海海洋石油局綜合錄井服務,年創效能力預計超百萬元。
按照勝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資源價值增值工作要求,海洋鑽井公司持續做好外委轉自營工作,並加大對外委轉自營項目的獎勵力度。目前,他們通過集中經驗豐富的平臺員工組建設備維修站,先後完成20多個修理項目,節約維修費用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