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門妍) 27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 2018)上,同期舉行了三大油物資採購需求專場會議,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商務合同部副總經理劉瑞在會上發表了致辭,並在會後接受了記者專訪,他談到,在國際化步伐和布局加速的過程中,海洋石油工程公司逐漸探索在國際合作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控股公司,是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甲級工程設計單位,國家一級施工企業。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工程設計、陸地製造和海上安裝、調試、維修及液化天然氣、煉化工程為一體的大型工程總承包公司,海油工程公司立足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是目前遠東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海洋油氣工程EPCI(設計、採辦、建造、安裝)總承包之一,是一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專業化能源工程服務公司。
在談到「走出去」過程中採購方面遇到的難題,劉瑞表示,隨著公司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海油工程公司算是做出一點名氣,但是知名度、影響力還遠遠不足。在一些國際合作的廠商名單中,有時很難建立聯繫,也很難獲得有利的報價,這是我們目前在採購渠道建設方面遇到比較大的困難。
具體來講,「第一個就是語言的差異,包括中西方價值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都會對實際業務有一定影響。第二,像採購這種業務,如果不在日常工作當中建立良好的互動和聯繫,保持一個日常的溝通,就如同偶爾去買一個東西,獲得的產品服務和價格或者支持,肯定是不太足夠的。第三,在油氣行業領域,有很多資源在國外也是相對壟斷的。」
此外,隨著加工貿易、出口貿易增多,在海外包括一些進出口的政策、清關的支持服務,以及物流、當地的法律政策等等因素,對業務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劉瑞說。
根據國際形勢,今年業務布局上有哪些側重,劉瑞分析道,油價回暖之後,首先回暖的是勘探、鑽井、油服行業,工程領域會稍微得緩慢一些。隨著投資的增長,油價的回升,應該業務量會越來越多。「我們現在不斷加大國際市場的開發,國際業務基本上佔到整體業務的半壁江山,可以說,國際市場的開發對我們的業務量貢獻是非常大的,我認為後續還是比較可觀的。」
據了解,海油工程公司員工8000餘人,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適應工程總承包的專業團隊;擁有國際一流的資質水平,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運作程序和管理標準。在天津塘沽、山東青島、廣東珠海等地擁有大型海洋工程製造基地,場地總面積近350萬平方米,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補、覆蓋深淺水、面向全世界的場地布局;擁有3000米級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世界第一單吊7500噸起重船"藍鯨"、5萬噸半潛式自航船、3000米級多功能水下工程船、深水多功能安裝船、深水挖溝船等20艘船舶組成的多樣化海上施工船隊,海上安裝與鋪管能力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
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海油工程公司形成了海洋工程設計、海洋工程建造、海洋工程安裝、海上油氣田維保、水下工程檢測與安裝、高端橇裝產品製造、海洋工程質量檢測、海洋工程項目總包管理八大能力,擁有3萬噸級超大型海洋平臺的設計、建造、安裝以及300米水深水下檢測與維修、海底管道修復、海上廢舊平臺拆除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具備了1500米水深條件下的海管鋪設能力,先後為康菲、殼牌、哈斯基、科麥奇、Technip、MODEC、AkerSolutions、FLUOR等眾多業主提供優質服務,業務涉足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海油工程公司將堅持和大力發展海洋工程主業,面向海外、面向深水,通過管理提升、科技發展和裝備升級,努力打造一流的上遊和中下遊工程能力,推進國際一流能源工程公司建設,不斷譜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