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可抗17級颱風(組圖)

2020-12-06 中國網

  海洋石油981

  大力號起重船

  工作人員在平臺上測繪定位

  鑽井平臺上使用的巨大直升機停機坪

  鑽井平臺工作人員工作中

  南海三號鑽井平臺

「海洋石油981」建造記

通過設計和建造上的嚴格要求,即便是三五千噸的船隻正面撞擊「海洋石油981」,也很難使其發生傾覆等狀況

三年多前「海洋石油981」交付時,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它還只是國家重大裝備製造領域中不太引人注目的一個。

包括這座龐大設備有點拗口的正式名稱: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聽起來也讓普通人一知半解——總之,它很大,能在很深的海洋中鑽井,也許僅此而已。

如今,「海洋石油981」已像南海礁盤上那些巋然不動的主權碑一樣,成為中國在這片海洋存在的象徵。

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西沙移開,投向位於上海浦東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981」的誕生之地。

自2008年4月28日切割第一塊鋼板,到2011年11月30日進行海上移交,大約1000天的 「海洋石油981」建造、調試過程,凝聚了中國人對於海洋的夢想、理解,還有與海洋有關的智慧與技術。

當然,不只是這1000天的努力。向前,人們至少可以追溯到2002年開始孕育的跟蹤項目,乃至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對於此類平臺的第一次重大嘗試。

由此向後展望,那些具有更遠大抱負的建造者,正急於彌補「海洋石油981」的一些缺憾,實現未盡的期望。

為海洋權益奠基

時間回到2002年春天,也就是「海洋石油981」正式動工6年之前、平臺交付10年之前。

剛剛到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報到幾個月的上海交大結構力學博士畢業生陳剛,被選中參與一個重大項目:「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研製」。

它是原國防科工委提出的「十五」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48個重點項目中的一個。

如今看來,「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研製」揭開了中國進軍深水開發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02年,中國新增石油產量的85%來自海洋。

只是當時,大多數人還未關注到它打開的全新世界。

由於國際油價低迷和其他複雜因素,此前20年中國的先進深水海洋鑽井平臺一直處於空白狀態,這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海洋工程低迷狀況的一個縮影。

雖然擁有廣袤的海疆和豐富的海洋能源,但中國上一次對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的嘗試還要追溯到1983年,當時由上海船廠建造了最大工作水深200米、最大鑽井深度6000米的「勘探三號」。

1974年,日本開始在東海中國海域擅自進行能源勘探。國務院和原地質礦產部啟動「勘探三號」項目,以捍衛中國海洋主權和海洋資源權益。

作為2.5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的「勘探三號」建造歷時十年,期間經歷各種曲折。「但它還是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這個項目的主持者之一、後任國土資源部海洋辦公室副主任的蕭漢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勘探三號」後來還租借給美國、俄羅斯,在全球各地工作。

至今仍在服役的「勘探三號」很好地完成了國家賦予它的使命:它在東海的工作,奠定了今日中國東海系列海上油氣田的基礎。

其中,「勘探三號」完成的最深井就是位於東海的「天外天一井」,它以5000.3米的深度,長久地保持著中國海底油氣井的最深紀錄。產量最高的則是東海「平湖四井」。

此後約20年間,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水平,由「勘探三號」時的世界前列,一直掉落到國際第三集團。

「歐美是第一集團,掌控了主流海工裝備的基本設計,韓國、新加坡是第二集團,是海工裝備製造的主力軍。」如今已經擔任外高橋造船廠副總工程師的陳剛說,「其實這段時間,國際海工裝備製造也在逐步進行產業轉移,從西方國家轉移到亞洲,韓國的海工裝備建造也正是從80年代中後期逐步得到發展,並在新世紀開始發力快速成長起來的。」

到2002年,陳剛他們和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啟動「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研製」時,手上幾乎是一片空白。

「開始這個課題主要任務是跟蹤,就是了解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水準是什麼樣,搞深水半潛平臺需要攻克哪些關鍵技術,當時還是以第五代平臺為主。」陳剛說,作為一種以深水為主的先進鑽井平臺類型,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自1962年出現,代際之間主要以平臺的工作水深、可變載荷、鑽井能力等為劃分原則。

2002年為研製「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陳剛隨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的高層領導到新加坡調研。該國是全球最強大的深水鑽井平臺製造地。

「我們在船塢裡看到了一座平臺,是第五代。當時看到它的那種心情,就是完全沒有想到我們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能建造一個,因為當時感覺差距太大了。」陳剛說。

就在2001年,被稱為中國海洋地質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劉光鼎上書中央,提出「油氣二次創業」的建議。

除了採取新的能源勘查理論,這份報告揭示了中國之前油氣勘探與產出之間的巨大差異,也警示中國將面臨更嚴重的能源挑戰。

此後,一系列能源勘探、開發的課題、項目立項。

「從『十五』末期開始,國家對海洋能源開發投入加大。接下來的『十一五』期間,國防科工委、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再次投入經費,以我國南海油田的實質性開發項目為依託工程,對深遠海油、氣開發裝備的關鍵技術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信部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海洋工程裝備專用系統和設備專家組成員肖文生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用一萬張片子「體檢」

2006年夏天,距「海洋石油981」正式動工兩年前。

高橋造船廠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建造現場,當時擔任外高橋造船廠海洋工程部副部長的陳剛遇到了一位低調的訪客。

對方來自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後來擔任「海洋石油981」的項目總經理。而陳剛本人,則成為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981」項目的負責人。

「我們聊了一會兒,就談到了中海油決定要建造這樣一個裝備。」他回憶說,這是他第一次知道中國決定建造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對方就是到外高橋造船廠來勘查船塢的。對於這個消息,陳剛難掩興奮,他連忙向船廠領導作了匯報。雖然此前幾年都在進行相關積累,但這個計劃對於他們來說,還是有些意外。

其實在2006年7月,國家科技部社發司曾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一五」863計劃「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及裝備」重大項目的實施方案論證會。

當時,由劉光鼎等9位院士,會同國土資源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船重工集團等單位,對這一重大項目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諮詢論證。

作為其間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的代表,「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及裝備」的實施,被認為對於滿足中國深水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重大需求、使中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

院士們的意見是「儘快啟動」。這個重大項目的2.43億元投入中,一部分就流向了「海洋石油981」的關鍵設備和技術。

而此前,原國防科工委、發改委、科技部等已有若干投入。

「我們60%多的油氣依靠進口,如果再不重視海洋,一旦有突發情況,路上的汽車都得停。」劉光鼎院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一直參與「中國第一船廠」競爭的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末建立伊始,就確定了船舶與海洋工程並舉的發展之路。2003年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交付的成立以來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海洋工程項目——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即通常所說的FPSO。

2002年至2004年,在陳剛於外高橋造船廠工作的前3年間,外高橋造船廠就交付了兩個代表性的海洋工程裝備:15萬噸、16.2萬噸的「海洋石油111」和「海洋石油113」兩艘FPSO。而在「海洋石油981」之前,陳剛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2007年交付的30萬噸FPSO「海洋石油117」。

除了噸位更大,對於陳剛和他的團隊來說,最大不同其實是整個設計建造流程中的精細和嚴謹。

這艘FPSO由美國康菲公司訂造,用於這家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聯合開發的海上油氣田項目。

「前兩個項目做完,我們團隊覺得至少在FPSO這方面沒什麼太大的技術難度了。」陳剛回憶說,但美國石油公司對於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的嚴苛要求,對他們來說具有「顛覆性」。

「很多文件從來沒見過,規範和標準無比詳細,比如美國公司要求對全船每一個設備的維護和維修都需要作吊運分析,對所有的關鍵系統都在基本設計和詳細設計上作風險評估。」陳剛說,另一方面,「咱們的人員大多是設計船舶出身,很多設計邏輯和思維都是從船舶設計移植過來的,不適應國際化海洋工程項目對設計方案的安全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的高要求。」

其實,對於以建造散貨船著名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來說,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不僅是兩條生產線這樣簡單,而是造船文化和海工文化的衝突與磨合。

前者側重於結果導向,按規範設計、採購,按圖施工,檢驗出結果;後者則出於對高投入、高風險等因素的考慮,更側重於過程導向,按程序做事,按程序出結果,所有的過程、環節和結果都必須可追溯。

至於建造過程與工藝,海洋工程帶來的是完全不屬於同一級別的挑戰。

「散貨船的結構、鋼板佔空船總重的60%,設備、管線、電纜等佔40%。海洋工程裝備相反,也就是說設備、系統更多、更複雜,它的系統集成工作量是散貨船的5倍以上,包括設備和系統的安裝、機械電氣完工、預調試和調試等等。」陳剛舉的一個例子是,一般轎車上有二三十個傳感器,散貨船有五六百個,「海洋石油981」上超過一萬個。

在焊接完成後,一艘十幾噸的散貨船要進行無損探傷——也就是用類似對人體拍CT的方式查看焊接縫表層和內部是否存在缺陷——需要拍三五百張片子,而一般的海洋工程裝備是照5000張左右。

「海洋石油981」拍的片子超過一萬張。

2006年8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發出投標意向徵詢函,正式確認了這個項目的存在。

2007年6月,外高橋造船廠提交標書。

2007年10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正式與外高橋造船廠籤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出席籤約儀式。

以上,就是「海洋石油981」啟動建造之前的故事。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焦點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981鑽井平臺代表了中國在南海油氣競爭中的姿態,熟悉海洋工業的人已經從編號中讀出了其身份:「9」代表鑽井船,「8」代表深水,而「1」,則代表這是邁向深水油氣資源的第一步。2012年5月9日,上午9點30分,「海洋石油981」深水鑽井平臺,司鑽(鑽井系統操作者)邱銳啟動鑽井作業系統,石油鑽杆穿透幽深的海水,緩緩伸向1500米的海下。
  • 海洋石油981平臺將在南海深水區開鑽 深度萬米
    「海洋石油981」全景   中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明天,對於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來說,將是具有裡程碑式的一天。因為,「海洋石油981」平臺明天將在南海深水區開鑽。
  • 中國981石油平臺穿越南海前往印度洋作業(圖)(1)
    981石油平臺航線示意圖 【環球軍事報導】據中國海事局消息,2015年1月1日12時,「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自三亞港至新加坡,航速4節,途經13-22.00N/110-
  • 「海洋石油981」首鑽成功流動國土開啟南海挖時代
    在林伯強看來,「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的出現,將進一步提升中海油在全球海上原油開採領域的地位,「至少將在技術上跟上BP、殼牌等能源巨頭」 「對於南海區域的油氣資源,中國現在能做的惟有一個字:挖。」
  • 中國981鑽井平臺位置披露 距我領海基線17海裡
    」鑽井平臺作業:越南的挑釁和中國的立場》的文章,詳細闡述越南對我正常作業的幹擾及中方立場。 6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5月27日以來,越南方面繼續出動包括武裝船隻在內的大批船隻,對「981」鑽井平臺兩個階段正常作業持續進行幹擾。累計衝撞中方現場執行護航安保任務的公務船超過1200艘次。
  • 中國最強海上鑽井平臺開建!超級人工島
    就在中國「海洋石油981」平臺再度開赴南海進行勘探作業的同時,中國最強海上石油平臺「海洋石油982」也曝出已經開建的消息。深圳衛視援引央視新聞的報導稱,「海洋石油982」半潛式鑽井平臺堪稱以模塊化連接起來的超大型海上人工島,可以海島或島嶼群為依託,拼接成總長2400米-3200米的主體平臺,將碼頭、浮動船塢、停機坪以及機場跑道等設施融為一體。
  • 「海洋漂浮城市」可抗17級颱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竇延文)在本屆海博會上,深圳企業中建鋼構研發的海洋漂浮城市項目亮相,成為一大焦點。據悉,「海洋漂浮城市」已有意向在廣東沿海進行試點建設,不久的將來,人類移居海洋上生活將成為現實。
  • 金曉劍:挺進中國海洋油氣深水時代
    金曉劍和他的團隊總結多個深水鑽井平臺改造設計和參與國外作業經驗,利用BERT模型平衡「效率、效益與風險」的關係,提出「南海級」新船型設計概念,提出針對南海、適應全球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以下簡稱「981」)。
  • 世界最大最深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三大厲害之處是哪些?
    在2017年6月12日凌晨3點,強熱帶風暴「苗柏」來襲,風力最大12級,在強熱帶風暴中,「藍鯨1號」始終牢牢被釘在目標海域,而設備在進行的可燃冰試採一秒也沒有停頓過。藍鯨1號完全能夠抗得住12級的颱風,甚至於可抗16級颱風。
  • 上海產石油鑽井平臺遠赴波斯灣採油
    龔軻軻 攝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陳靜 葉真於)27日,滬產石油鑽井平臺「能源顯現者」(Energy Emerger)出境「服役」,將赴波斯灣採油。這次平臺的出口是經歷了近年海工製造業寒冬後,上海地區海工企業首次自主出售大型海上石油鑽井設備。
  • 上海首制自升式鑽井平臺「勘探5號」命名交付
    上海首制自升式鑽井平臺「勘探5號」命名交付 2014-05-28 13:15:52  這座為挪威船東設計和建造的JU-2000E型自升式鑽井平臺,當天被命名為「勘探5號"。它是繼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和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之後,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開發建造的又一高端海洋裝備。標誌著上海向世界海工裝備建造中心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步。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在這人類痕跡蕩然無存的大洋深處,一座燈火通明高達近百米的海上鋼鐵巨獸聳立在洋面,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為了獲取這種能源,各大洲陸地上的石油開採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而佔了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這其中蘊藏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藉助先進的現代工藝和機械製造,人類在海洋中建造了這麼一個鋼鐵巨獸。
  • 科拉鑽井已經不是世界最深鑽井,我國鑽井平臺鑽深已能超它數千米
    其實2008年卡達的阿肖辛油井已經深達12,289米,2011年的時候俄羅斯在庫頁島的Odoptu OP-11油井鑽出了12,345米的深度,都比科拉超深鑽井的深度更深。科拉超深鑽井實際上是美俄之間進行科技競賽的一種產物,在冷戰期間,這兩國都想在每個科技領域都壓倒對方,因此卯足了勁兒比賽各自的科技能力,科拉超深鑽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鑽這個深井的目的也並非為了勘探石油以及某些礦藏,而是為了研究地球地殼的構成、地層的分界以及包含在地層中的一些信息,前蘇聯及俄羅斯的相關部門對從中取出的土壤和巖石巖心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
  • 海洋石油981船移泊 中國海事局連發航行警告
    #快訊#【海洋石油981船移泊 中國海事局連發航行警告】中海油服網站消息,HYSY981已於5月27日順利完成西沙中建島附近海域鑽探作業第一階段工作,當日轉場開始第二階段工作。news.sohu.com/20140527/n400092182.shtml report 151 #快訊#【海洋石油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基本建成比較完整的海洋石油工業體系,推動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有效開發利用海洋油氣資源。成立30年來,中國海油在我國廣袤「藍色國土」上精耕細作,不斷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油氣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海洋石油工業規模不斷擴大。
  • 廢棄的石油鑽井平臺,科學家為什麼要建議保留?不會破壞環境嗎?
    在大海上的大型人工建築,除了石油鑽井平臺外還有風力發電用的大型渦輪機,有的還有人工碼頭或者人工島,除了後者長期保留外,其他建築物一般都會被拆除,畢竟應該對環境造成影響後將其恢復原狀,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海洋生態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人工建築退出現役後,儘量還保留在原地,當然水面建築大部分可以拆除但保留識別,避免船隻撞上去,而水下則全部保留!為什麼要保留鑽井平臺,這些建築物不會破壞環境嗎?準確的說鑽井平臺確實會影響環境,當然全世界影響最大的要數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臺火災事件了!
  • 勝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鑽井公司以形式任務教育凝聚全員創效共識
    公司黨委書記張居峰帶頭開講形勢任務教育專題黨課,領導班子成員下沉到承包部門和單位開展調研、宣講形勢,面對面答疑解惑,穩定員工情緒,化解思想困惑,提振可持續發展信心;各鑽井平臺、井隊、機關和後勤保障部門通過黨員大會、職工大會、班前班後會等多種形式,迅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形成了「黨委重點統籌、宣傳部門牽頭、黨群部門聯動、業務部門主導、基層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的觀念引導齊抓共管格局。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我們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也就是77級,77年底考試,78年的春天入學。」 1978年,高德利進入華東石油學院開發系學習石油工程,1982年,他進入西南石油學院機械系攻讀力學領域的研究生,1987年,在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