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石油鑽井平臺,科學家為什麼要建議保留?不會破壞環境嗎?

2021-01-15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大海上的大型人工建築,除了石油鑽井平臺外還有風力發電用的大型渦輪機,有的還有人工碼頭或者人工島,除了後者長期保留外,其他建築物一般都會被拆除,畢竟應該對環境造成影響後將其恢復原狀,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但海洋生態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人工建築退出現役後,儘量還保留在原地,當然水面建築大部分可以拆除但保留識別,避免船隻撞上去,而水下則全部保留!

為什麼要保留鑽井平臺,這些建築物不會破壞環境嗎?

準確的說鑽井平臺確實會影響環境,當然全世界影響最大的要數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臺火災事件了!

2010年4月20日晚,英國石油公司所租用的深水地平線號深海石油鑽井平臺發生井噴,洩漏的甲烷引發了大爆炸,平臺陷入一片火海,美國海岸警衛隊進行了72小時搜救,最終成功救起115位工作人員,另有11人失蹤!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大火燒了36小時平臺沉沒,當天下午一點開始開始漏油,據英國石油公司估計,此後每天的洩漏量超過25800立方米,從2010年4月23日到7月15日之間,總共洩漏了超過320萬桶石油,至少2500平方公里海域被原油覆蓋。

油汙影響範圍,4月28日-5月2日

所以石油平臺影響是很大的,那麼為什麼要保留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些海洋中的龐然大物壽命一般都超過20~30年,因此在這些大型平臺的下方直達海底的建築上,海洋生物已經構建起龐大的生態系統。相信各位應該會發現,從遠洋回港的船舶底部,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最多的應該是藤壺。

它們的存在會降低船舶航速,增加油耗,會腐蝕油漆等等,但卻沒有好辦法清除它們,只能回港口專門請清理公司人員清除這些海洋生物!而在石油平臺上,同樣會長滿這些生物,而且會層層堆積,形成類似珊瑚礁的效果。

海底鋼結構上長滿了海洋生物

再往後,這裡就成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家,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會聚集於此,無論是藻類還是軟體動物或者甲殼類,甚至大型魚類,是它們生長的地方,也是覓食之地,更是躲避天敵的寶地,儼然成了大海中的一個綠洲。

圖為鑽井平臺下的海洋世界,各種魚類休養生息,厚唇石鱸居住在一層,而燕魚則居住在二層,互不幹擾。

所以你要把這個綠洲拆除嗎?這可是大自然花了二三十年構建起來的,現在你又要破壞它,就相當於強拆,這不是要引起「公憤」嗎?當然海洋生物不會投訴你,但海洋生物學家明白這個道理。

人工魚礁對魚類的重要性,有哪些人工魚礁?

我們經常看到建造人工魚礁,為什麼要製造人工魚礁卻不太清楚。珊瑚礁是海洋生物最聚集的區域,因為那裡有最完整的海洋生態環境,珊瑚礁的生態是立體的,從珊瑚開始到礁石再到下面的巨石之間的縫隙,都是海洋生物的家,各位小朋友喜歡看的《海底總動員》的小丑魚尼莫家就在珊瑚礁中。

但海洋中珊瑚礁這樣的立體生態位置是有限的,很多區域根本不具備珊瑚生長環境,或者珊瑚蟲還沒打算在這裡落腳,那麼怎麼辦?人工移植?顯然成本太高,很簡單,製造一個立體生態的環境即可!

移植珊瑚

因此海洋生物學家會會選擇合適的地方,製造人工魚礁,一般可以投放石塊、樹木、廢車船、廢輪胎和鋼筋水泥預製塊等,以形成人工礁,可誘集和增加定棲性、洄遊性的底層和中上層魚類資源,形成相對穩定的人工魚礁漁場。

在紀錄片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沉船在海底數年後基本已經看不出原來的形狀,都是密密麻麻的海洋生物附著,再往後這裡將擴大成為一座海底小山,因為軟體動物死亡後,貝殼堆積,甲殼類死亡後也堆積,慢慢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沉船生態

這架飛機拆除發動機後被沉入水底做魚礁

所以在海底,沒有真正的死亡,或者說死亡可能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就像大洋底部的鯨落一樣,即使是剩下幾根鯨骨,它一樣能滋養一個微生物群!

相關焦點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據平臺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補給船除了為平臺補給所需物品以及提供應急服務外,還要守護平臺,以防過往船隻給平臺帶來威脅。當然,相比油氣作業環境,最讓外界感到驚訝還是這個龐然大物的靈活、安全性。在981鑽井平臺擔任海上設施經理的劉超曾在南海6號鑽井平臺工作過,在他的記憶中,過去平臺要進行錨泊定位之時,往往需要八艘拖船耗費近30小時幫忙,但在981鑽井平臺只要借用動力定位系統,「開到井位,輸入坐標,幾個小時即可定位」。「以往司鑽都可以修理鑽井中的一些小毛病,現在啥都看不到,都是儀表。」劉超說。
  • 為什麼石油鑽井平臺上,都有一個「火炬」在一直燃燒?看完長知識
    為什麼石油鑽井平臺上,都有一個「火炬」在一直燃燒?看完長知識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而為大家所熟知,但是大家知道採油的鑽井平臺都有噴火燃燒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在通常的油氣開採的過程中,一般會產生伴生氣體,對於剛產出的原油來說,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雜質」,然而這些「雜質」氣體積攢下來如果不及時放空,就會成為鑽井平臺的嚴重安全隱患。這些氣體會是什麼類型的氣體?當然是危險和非危險的了。進行冷處理的一般多為不危險的氣體;而石油伴生的氣體則是需要明火處理的。「火炬」就是為了讓這些危險氣體經過燃燒釋放危險,從而保障平臺和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這一飛躍帶來了土地資源的節約和鑽井成本的降低,解決了諸如救險、繞障及海洋鑽探等複雜工程問題,並特別有利於特殊油氣藏的勘探與開發。特別是石油鑽井從定向井發展到水平井,更是被譽為當今石油工業的革命性技術進步,在全世界受到高度重視。
  • 上海產石油鑽井平臺遠赴波斯灣採油
    龔軻軻 攝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陳靜 葉真於)27日,滬產石油鑽井平臺「能源顯現者」(Energy Emerger)出境「服役」,將赴波斯灣採油。這次平臺的出口是經歷了近年海工製造業寒冬後,上海地區海工企業首次自主出售大型海上石油鑽井設備。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在這人類痕跡蕩然無存的大洋深處,一座燈火通明高達近百米的海上鋼鐵巨獸聳立在洋面,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為了獲取這種能源,各大洲陸地上的石油開採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而佔了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這其中蘊藏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藉助先進的現代工藝和機械製造,人類在海洋中建造了這麼一個鋼鐵巨獸。
  • 國際資訊 | 「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漏油事件10周年後的首次墨西哥灣石油汙染調查
    自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BP)漏油事件以來,南佛羅裡達大學(USF)的海洋科學家從墨西哥灣的359處不同地點採集了2,500多條91種魚類種群的樣本,並且在這些個體樣本中都發現了接觸石油的證據。這些樣本中包括一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海鮮,其中,黃鰭金槍魚、金線魚和紅鼓魚體內檢測到的石油含量最高。
  • ...截至9月11日當周美國石油鑽井平臺減少了1個至180個,天然氣鑽井...
    美原油鑽井數再度下降,因各大產油商仍在縮減開支;① 儘管原油價格在過去幾個月從疫情所導致的價格低點反彈,促使一些生產商重返頁巖油盆地,但是上周數據顯示,美國四周來首次削減了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臺的數量;② 截至9月11日當周,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臺數量減少了2口,至254口;③ 此前在截至8月14日的一周中,鑽機總數降至244口的歷史最低點。
  • 走近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可抗17級颱風(組圖)
    包括這座龐大設備有點拗口的正式名稱: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聽起來也讓普通人一知半解——總之,它很大,能在很深的海洋中鑽井,也許僅此而已。如今,「海洋石油981」已像南海礁盤上那些巋然不動的主權碑一樣,成為中國在這片海洋存在的象徵。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西沙移開,投向位於上海浦東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981」的誕生之地。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專家組對實施方案給予肯定,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該項目重點從複雜地層智能表徵與超前探測方法、複雜地層智能化破巖作用機理與導向控制方法、井筒穩定性閉環響應機制及智能調控方法以及複雜油氣鑽井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擬解決地質-工程複雜環境感知與智能表徵,鑽井過程閉環調控機制及智能決策等關鍵科學問題,在複雜地層鑽井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控制,複雜地層鑽井風險預警、診斷與智能調控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
  • 慶陽市生態環境局合水分局強化油田鑽井廢棄泥漿無害化治理監督...
    為了強化生態環境執法,保障今冬明春生態環境安全,減少廢棄鑽井泥漿中的金屬離子和有機物對土壤的侵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與危害。11月16日合水分局執法人員對轄區內兩家廢棄泥漿治理現場開展了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 鑽井平臺上開採出來的氣體為什麼要燒掉?網友:用心良苦
    為什麼油井上面總有一把火在燃燒?說浪費的都是外行人我們在一些採油現場或者視頻中有時總會看到一些油井上面會噴火,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在油井上面點上一把火?石油一般埋在地下幾千米的位置,目前最普遍的開採方式就是鑽井,比較特別的是,這類鑽井的最上方通常都會有一把明火在燃燒,那麼工人們為什麼要將採上來的石油燒掉呢?
  • 每年挖掉1200萬噸石油,地下都採空了,不會破壞地球結構嗎?
    到現在為止,石油仍然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血液」,據媒體公開資料,2019年全球石油開採總量約為900億桶,按全球一桶石油平均137千克計算,大約為1200萬噸,看起來這個不是個小數字,那麼從地殼中抽出了那麼多石油,地球結構會被破壞嗎?
  • 全球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只剩下一個鑽井平臺
    委內瑞拉的原油儲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油價暴跌和美國對委內瑞拉日益嚴厲的制裁,加速了委內瑞拉石油工業的衰退。根據貝克休斯的國際鑽機數據,3月委內瑞拉運營中的石油和天然氣鑽機還有25座。這兩個鑽井平臺位於奧裡諾科油帶,由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與外國公司合資經營。而PDVSA面臨著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多年來沒有對石油設施進行投資,也無力對精煉廠進行維護。價格暴跌和疫情對委內瑞拉石油業的打擊,主要體現在委內瑞拉石油的國際客戶變少了,PDVSA不得不開始關閉油田。
  • 中國最強海上鑽井平臺開建!超級人工島
    就在中國「海洋石油981」平臺再度開赴南海進行勘探作業的同時,中國最強海上石油平臺「海洋石油982」也曝出已經開建的消息。深圳衛視援引央視新聞的報導稱,「海洋石油982」半潛式鑽井平臺堪稱以模塊化連接起來的超大型海上人工島,可以海島或島嶼群為依託,拼接成總長2400米-3200米的主體平臺,將碼頭、浮動船塢、停機坪以及機場跑道等設施融為一體。
  • 我們把石油鑽井平臺變成航天母艦,首次就一箭七星
    不管怎麼說,我們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且因最早的海上發射公司已在2009年破產,我們是目前唯一實施發射能力的國家,雖說在海上發射公司之後,俄羅斯組建了一家新公司,也擁有了海上發射平臺,可惜尚沒有投入使用中,現在只能爭史上第三名,與實際能力第二了。
  • 科學家們開發新型海綿 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石油鑽井汙染的海水
    多倫多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海綿,他們相信這種海綿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鑽井汙染的海水。科學家說,由於向周圍水中釋放出微小的油滴,每年在海底鑽探和壓裂產生的石油汙染廢水達1000億桶。
  • 石油不斷被開採,會不會破壞地球的內部結構,導致塌陷碎裂?
    不過這個理論科學家認為石油中的生物標誌物是由居住在巖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所以支持這個理論的人很少,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從這兩種情況來看,確實形成的方式沒有確定,也很難確定出再生不再生,只不過趨向於不再生的情況較大。
  • 採原油石油鑽井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採原油石油鑽井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石油鑽井的一般流程:  在油氣田開發方案確定之後,進入開發流程,這其中包括鑽井和生產兩個主要環節。鑽井環節涉及的設備有鑽機設備系統(其中又包括八大系統)、測錄井設備,生產環節涉及的設備有採油設備、測錄井設備。
  • 通往地獄之門的超深鑽井-科拉超深鑽井
    在這裡,不僅能看到美麗的極光,更是世界上最深鑽井-科拉超深鑽孔所在地。這個世界最深鑽井據說在鑽井過程中打通了地獄,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下圖是網上流傳最廣的科拉超深鑽孔的圖片,但石油地質行業的都知道,地質鑽井的井徑都比較小,一般不會超過10英寸(25.4 cm)。該圖應該是採礦的圖片,可以看出礦坑邊緣有著環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