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石油鑽井平臺上,都有一個「火炬」在一直燃燒?看完長知識
為什麼石油鑽井平臺上,都有一個「火炬」在一直燃燒?看完長知識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而為大家所熟知,但是大家知道採油的鑽井平臺都有噴火燃燒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在通常的油氣開採的過程中,一般會產生伴生氣體,對於剛產出的原油來說,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雜質」,然而這些「雜質」氣體積攢下來如果不及時放空,就會成為鑽井平臺的嚴重安全隱患。這些氣體會是什麼類型的氣體?當然是危險和非危險的了。進行冷處理的一般多為不危險的氣體;而石油伴生的氣體則是需要明火處理的。「火炬」就是為了讓這些危險氣體經過燃燒釋放危險,從而保障平臺和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
-
石油屬於易燃物品,但為什麼開採石油的時候,需要點燃一把火?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石油的開採,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石油在開採前都需要在上面點一把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石油屬於易燃易爆物品,那石油在開採前點一把火,這樣不會引起爆炸嗎?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之所以需要點燃一把火,這也是為了後續開採石油工人的安全。石油在開採出來的時候,成分是非常複雜的,其中就有天然氣。
-
油價大跌,為何上海造鑽井平臺還接二連三交付?
這是繼4月17日「國瑞」號自升式海上鑽井平臺交付後,外高橋造船半個月內交付的第二座,也是復工復產以來該公司交付的第三座自升式海上鑽井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ENERGY EDGE」號鑽井平臺,是外高橋造船與山東海洋集團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勘探開發所進行的第三個合作項目,將為卡達氣體公司提供鑽井作業服務
-
為什麼開採石油時,旁邊都有個「火炬」在燃燒?可算是知道了
導語:為什麼開採石油時,旁邊都有個「火炬」在燃燒?可算是知道了石油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除了汽車直觀的就能知道他使用的是石油做為汽車驅動的原料,除了直接可以看見的還有利用石油製作的,比如我們的衣服在製作時有的也需要使用到石油。
-
世界最大最深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三大厲害之處是哪些?
在世界上,通常的鑽井平臺都是一套鑽井系統。而「藍鯨一號」卻擁有雙鑽塔系統。以前只用一個頂驅鑽井,管子需要接一會兒,停下來,再鑽一會兒。鑽井越深,需要連接的管子就越長,頂驅接管時間也就越多。而雙鑽塔同時工作,一邊打井、一邊接管,鑽井效率至少提高30%。這在世界上屬於首創。
-
親密接觸「藍鯨1號」 世界上最厲害的鑽井平臺在中國![組圖]
大眾網煙臺12月14日訊 (記者 樊思思苑菲菲)如果你對「可燃冰」這種新型能源略有了解,那就一定知道,其開採難度幾乎和它的價值一樣「鼎鼎大名」。正因為如此,我國今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試採可燃冰的成功,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擔開採任務的「藍鯨1號」鑽井平臺身上。
-
開採不易 石油真的是從石頭裡「榨」出來的油
在很多人眼中,開採石油與打水井是一個道理: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含液體空間,其中滿滿當當儲存著數千萬噸的石油,只要用鑽頭將地層打穿,把石油吸出來就好了,沙特不是還有自噴井嘛。事實上石油是正宗的「石頭中的油」,來讓我們看看石油的原料是什麼樣子的。
-
科拉超深鑽井在9500處有大量黃金,為何不開採?
要說以蘇聯人的脾性,發現有大量鑽石黃金,而不想方設法把它弄到手,觀景被打死都不敢相信,但事後蘇聯人確實是沒有再對這些鑽石以及黃金進行開採。到底是什麼原因迫使蘇聯人放棄呢?除了在核武這個主戰場外,兩個超級大國還相互在多個領域進行競賽,特別是當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成功讓美國登上月球後,蘇聯人認為自己在太空這個賽場上已經落後了,就必須在另外一個領域取得成功,以抗衡美太空優勢所帶來的影響。思來想去的蘇聯決策層,最後通過了在美國失敗的超深勘探上,如是蘇聯人就展開了超深鑽井的準備工作。
-
廢棄的石油鑽井平臺,科學家為什麼要建議保留?不會破壞環境嗎?
在大海上的大型人工建築,除了石油鑽井平臺外還有風力發電用的大型渦輪機,有的還有人工碼頭或者人工島,除了後者長期保留外,其他建築物一般都會被拆除,畢竟應該對環境造成影響後將其恢復原狀,這是最起碼的要求。為什麼要保留鑽井平臺,這些建築物不會破壞環境嗎?準確的說鑽井平臺確實會影響環境,當然全世界影響最大的要數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臺火災事件了!2010年4月20日晚,英國石油公司所租用的深水地平線號深海石油鑽井平臺發生井噴,洩漏的甲烷引發了大爆炸,平臺陷入一片火海,美國海岸警衛隊進行了72小時搜救,最終成功救起115位工作人員,另有11人失蹤!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在這人類痕跡蕩然無存的大洋深處,一座燈火通明高達近百米的海上鋼鐵巨獸聳立在洋面,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為了獲取這種能源,各大洲陸地上的石油開採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而佔了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這其中蘊藏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藉助先進的現代工藝和機械製造,人類在海洋中建造了這麼一個鋼鐵巨獸。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981鑽井平臺選擇此時開鑽,其宣示主權、強勢介入南海油氣資源競爭的姿態意義甚至大於其技術上的實際意義。 (金良快/新華社/圖)大型深水設備被海洋油氣業界稱為「流動的國土」。在南中國海領海爭議正烈之際,981鑽井平臺的南海開鑽,現實與象徵意義同等重要。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重點是課本提到:「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能成為未來的新能源,但目前開採在技術上還存在困難。 圖片來自初中化學課本截圖 能親眼見證課本內容的突破,網友們紛紛將可燃冰開採列入「有生之年(終於見到)」系列。事實上,這一次突破的確難能可貴。
-
它們要怎麼開採?
為什麼不可再生呢?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到底有哪些?他們操作重型機械,把煤從地上挖出來並運到地面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工作,因為割煤會釋放危險氣體。這些氣體會引起爆炸或使礦工呼吸困難。當煤離地表很近時,我們可以採用露天開採。為了得到煤炭,公司必須首先清理該地區。他們拿走了樹木和土壤。這樣煤炭就可以更容易地從地下開採出來。但是整個棲息地在這個過程中被破壞。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開採 為什麼這麼重要?
-
中國造出37層樓高海上巨無霸,鑽井深度超全球最深海溝...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新年賀詞中提到了十項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其中就有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項目美國還在研究,日本也在去年五月份宣布基本開採成功,而中國這次領跑可燃冰開採,的確是歷史性的突破,能夠把可燃冰開採出來,全靠這個超深水鑽井平臺「藍鯨1號」,這可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
-
向地球深部進軍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開採為什麼這麼重要?「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9.9%。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開採為什麼這麼重要?但截至目前,除我國以外全球僅有3個國家開展了可燃冰試開採(表1)。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本次海域試採,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分別達到了86.14萬立方米和2.87萬立方米,均為目前世界上可燃冰試採的最高紀錄,使可燃冰開發利用成為現實可能,對推進可燃冰勘查開採產業化意義重大。「可燃冰」開採技術為什麼這麼難?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國家期望石油工業再擔重任,多產石油多出口創匯,但穩產上產壓力巨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與國外先進技術差距很大,產量滑坡隱憂仍在,人才緊缺更是迫在眉睫。「我這一輩子從』七五』開始選擇了「定向鑽井理論與技術」這樣一個研究方向,可以說這類技術越來越管用,越來越需要。」
-
鈾是重金屬,為什麼鈾濃縮要用氣體離心機?
全球每年大約開採6萬多噸鈾礦,其中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佔了全球年開採量的70%以上,這些開採出來的鈾礦基本上都用在了生產核電站所需要的燃料。 在地球上,鈾基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於鈾礦石中,其中主要是二氧化鈾(UO )、三氧化鈾(UO )和微量的過氧化鈾(U O )。
-
世界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上海出塢
海洋工程領域的「航空母艦」——世界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今天上午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出塢。這一「航空母艦」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所有,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七○八研究所、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聯合設計,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它填補了我國海底油氣勘探和開採特大型裝備項目的空白,是國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先進的海上鑽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