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過時?我們把石油鑽井平臺變成航天母艦,首次就一箭七星

2020-12-05 麥田裝備觀察

美國在航天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在許多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其中之一:運載火箭的海上發射技術,利用可以移動的海上平臺來發射衛星,原本為美國獨享的技術,其實為美國、俄羅斯、挪威、烏克蘭一起搞過的項目,只是發射等工作由美國負責。

準備

如今美國從海上發射衛星不再是獨家,在2019年6月5日中午12點6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在海上進行運載火箭的發射技術試驗。我們不僅成功海上首射,還首次就實現了一箭七星。

不管怎麼說,我們已經成為全球第二,且因最早的海上發射公司已在2009年破產,我們是目前唯一實施發射能力的國家,雖說在海上發射公司之後,俄羅斯組建了一家新公司,也擁有了海上發射平臺,可惜尚沒有投入使用中,現在只能爭史上第三名,與實際能力第二了。

點火了

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技術不是很難,但是要求真不低,實際由多個平臺組成,至少包括:發射平臺,保障平臺等,其中使用不少石油鑽井平臺技術,也只有它最符合要求了。

雖說海上發射有點麻煩,需要解決不少頭痛事,但是也相當吸引人,主要是發射地點選擇方便,比如:未來可以把發射地點推到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也可以放到特定的位置,從而以滿足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還可以減少麻煩,讓火箭助推器、一級和整流罩等分離體的實際落區遠離人口稠密地區。

發射

從某種意義說,我們把石油鑽井平臺變成航天母艦,一個移動的發射場,許多人在考慮這一成就對未來航天技術的影響,也許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可以隨意機動的發射平臺,彌補現代陸上發射場不足,那麼它對於現代軍事技術的影響似乎還沒有被考慮到。

升空

如果結合各種技術進步影響的話,也許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想一下:航空母艦過時?有人說,我們的航天母艦除了用於發射太空飛行器之外,也可以用於作戰,用於發射彈道飛彈打擊敵方目標,可惜仔細研究一下,只是美好的想法,實際上存在太多的問題了。

我們的航天母艦實際上是專門用於航天發射,還不具備作為軍用平臺使用的可能性,個頭太過於龐大,且機動性很差,適航能力也不足,這根本滿足不了軍用要求,如果要讓它變成一款能夠滿足軍用要求,那麼成本代價就太過於高昂,已經相當於建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可是它的作戰效率還低,不如航空母艦那麼高,從戰術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還不如戰略核潛艇從水下發射潛射飛彈更為高效。

海上發射公司的實射

也因此所謂的航天母艦軍用的問題,實際上不現實了,還是把它用於航天領域吧,讓我們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發射更多的衛星吧!

相關焦點

  • 除了航空母艦和「航天母艦」,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母艦」們?
    > 大家都知道航空母艦,這是最典型的一種母艦艦種,其實海軍艦艇中,除了航母之外,還有不少以母艦名義命名的艦種,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千奇百怪的「母艦」。航空母艦一般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船, 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程打擊能力。
  • 美國已經開始研發地球人的「UFO」—航天母艦
    我們經常可以在美國科幻大片中看到,外星人駕駛的「UFO」攻打地球,這些外星人駕駛的飛船往往類似於在天上飛行的航空母艦,敵人的士兵和戰機可以隨意行動、起飛或者降落停靠,是外星人指揮部所在。目前美國最大的動力公司和航天公司開始合作研發這一新型武器裝備,兩家公司目前已成功實現了對空中無人機的接收。按照構想,這種「航天母艦」可以在空中接收無人機的停靠,為他們加油、維修和補充彈藥。這些停靠的飛機全部可以摺疊安放在航天母艦的腹倉,並擔任起臨時指揮部的作用,實現搜索、追蹤、攻擊等多功能一體化,真正做到全面掌握敵人動態,全天候、全方位打擊。
  • 美軍「航天母艦」明年試飛 可攜帶大量戰機與核彈
    有外媒報導稱,美軍將在2040年裝備第一艘空天母艦,並將在2050年建成三個核動力空天母艦編隊。此外,也有消息稱能夠投放無人機的巨型飛機「航天母艦」明年就要試飛。那麼,當航母真的飛上了天,未來戰場將變成何樣?美軍「航天母艦」明年試飛?英國媒體報導稱,世界上最大的飛機預計於明年起飛,它有3架波音737飛機那麼寬。
  • 上海產石油鑽井平臺遠赴波斯灣採油
    龔軻軻 攝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陳靜 葉真於)27日,滬產石油鑽井平臺「能源顯現者」(Energy Emerger)出境「服役」,將赴波斯灣採油。這次平臺的出口是經歷了近年海工製造業寒冬後,上海地區海工企業首次自主出售大型海上石油鑽井設備。
  • 美國新航天「事故」,一箭七星發射失敗,損失慘重?
    美國自二戰崛起以來,發展幾乎順風順水,特別是上世紀世界各國開始研究航天技術以來,美國更是憑藉強橫的科學技術和雄厚的社會經濟,穩坐航天領域的第一把交椅,美國的航天技術讓所有國家都「望而生畏」。然而,強大的國家,強橫的技術也總會遇到「關卡」,美國也不例外。
  • 美國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的武器裝備,航天母艦距離形成為時不遠
    航天母艦是一種巨大的、空天一體宇宙飛船,可以在離地面約3.6萬千米的太空與地球同步飛行。異於空天母艦和航空母艦。航天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並作為其空中活動基地的大型空中戰鬥群。這種超級的作戰平臺要比現役的航空母艦更為複雜,更為龐大,戰鬥能力也非今天的航空母艦可以比擬的,它能夠讓軍隊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賴當地的機場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行動。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981鑽井平臺代表了中國在南海油氣競爭中的姿態,熟悉海洋工業的人已經從編號中讀出了其身份:「9」代表鑽井船,「8」代表深水,而「1」,則代表這是邁向深水油氣資源的第一步。2012年5月9日,上午9點30分,「海洋石油981」深水鑽井平臺,司鑽(鑽井系統操作者)邱銳啟動鑽井作業系統,石油鑽杆穿透幽深的海水,緩緩伸向1500米的海下。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在這人類痕跡蕩然無存的大洋深處,一座燈火通明高達近百米的海上鋼鐵巨獸聳立在洋面,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每一座海上石油鑽井平臺需要花費3-5年進行建造,耗費幾十億元,目前全球有一百餘座鑽井平臺在全球海洋工作,晝夜不停地開採海底石油資源。
  • 中國航天科工成功研製石油鑽井的「金剛鑽」
    中國航天科工成功研製石油鑽井的「金剛鑽」 2016-05-19 16:01:29記者1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獲悉,自主研發的小口徑陀螺連續測斜儀在江漢油田通過客戶驗收,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隨著中國陸上油田進入開發中後期,小井眼鑽井及老井側鑽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國內已有的陀螺測斜儀,一方面受限傳感器尺寸,另一方面只能進行點測量。  2015年初,航天慣性啟動小口徑陀螺測斜儀的研製工作。
  • 國際資訊 | 「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漏油事件10周年後的首次墨西哥灣石油汙染調查
    剛剛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刊物《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研究,是針對10年前「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Deepwater Horizon)發生漏油事件後開展的首次全面的、全海灣範圍的石油汙染調查。
  • 一箭九星海基發射成功!中國航天突破新高,攻克東風快遞最大難題
    文/原點在近日,我國航天事業傳來一個讓人高興的好消息。中國在黃海海域通過「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進行了一次海上發射活動,將吉林一號系列衛星送入了太陽同步軌道。什麼是一箭九星呢?一箭指的是一枚運載火箭,九星是指九顆衛星,一箭九星是指通過一枚運載火箭將九顆衛星送入飛行軌道上。能夠實現一箭九星,意味著運載火箭的能力很強。在此次的一箭九星中,一箭是長徵十一號火箭,九星是由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推掃成像模式衛星組成的九顆衛星。
  • ...截至9月11日當周美國石油鑽井平臺減少了1個至180個,天然氣鑽井...
    美原油鑽井數再度下降,因各大產油商仍在縮減開支;① 儘管原油價格在過去幾個月從疫情所導致的價格低點反彈,促使一些生產商重返頁巖油盆地,但是上周數據顯示,美國四周來首次削減了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臺的數量;② 截至9月11日當周,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臺數量減少了2口,至254口;③ 此前在截至8月14日的一周中,鑽機總數降至244口的歷史最低點。
  • 美軍研發「航天母艦」維持空天霸權
    據悉,這架巨型飛機又被稱為「航天母艦」或「空天母艦」,其極有可能成為美軍第一種能夠在天上投放無人機等航空器的巨型飛行平臺。未來,美軍可能會以此為基礎,打造空天戰場上的又一種重要的新型平臺,從而在奪取和保持制空天權上發揮重要作用。
  • 世界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上海出塢
    海洋工程領域的「航空母艦」——世界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今天上午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出塢。這一「航空母艦」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所有,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七○八研究所、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聯合設計,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它填補了我國海底油氣勘探和開採特大型裝備項目的空白,是國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先進的海上鑽井平臺。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
  • 中國首次利用德渤3號船發射一箭九星長徵11號火箭
    2020年9月15日,我國首次利用船舶平臺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 波音再次復活「空天母艦」!
    如果你是一名復仇者聯盟的粉絲,你就會熟悉空天母艦的概念。超級英雄專屬的「直升機航母」本質上是一艘普通的航空母艦,增加了四個大型可展開式涵道螺旋槳系統和隱形技術,由一些超級英雄和塞繆爾·傑克遜掌管。
  • 走近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可抗17級颱風(組圖)
    包括這座龐大設備有點拗口的正式名稱: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聽起來也讓普通人一知半解——總之,它很大,能在很深的海洋中鑽井,也許僅此而已。如今,「海洋石油981」已像南海礁盤上那些巋然不動的主權碑一樣,成為中國在這片海洋存在的象徵。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西沙移開,投向位於上海浦東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981」的誕生之地。
  • 美軍研發「航天母艦」:太空戰機摧毀敵核飛彈
    據悉,這架巨型飛機又被稱為「航天母艦」或「空天母艦」,其極有可能成為美軍第一種能夠在天上投放無人機等航空器的巨型飛行平臺。未來,美軍可能會以此為基礎,打造空天戰場上的又一種重要的新型平臺,從而在奪取和保持制空天權上發揮重要作用。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我們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也就是77級,77年底考試,78年的春天入學。」 1978年,高德利進入華東石油學院開發系學習石油工程,1982年,他進入西南石油學院機械系攻讀力學領域的研究生,1987年,在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