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事業也能實惠又便宜?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這次上天的九星裡,包括前一陣子發射失敗的「B站視頻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其實一箭多星、海上發射、商業發射,都是已有的模式,但是結合起來還真是第一次。而且這次發射的亮點還有冷發射、軍民融合的發射平臺,以後東風快遞上船就無壓力了,你品,你細品。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汪江波 攝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圓滿成功 (趙聰 攝) 至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 大國崛起致敬航天人!
IT商業新聞網11月6日訊 我國在航天領域迎重大利好消息,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今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任務是一箭十三星。 同時,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月震撼人心,多枚衛星成功升空
自從進入9月份之後,中國航天便展開了一系列的發射活動,將大量衛星送入了太空之中。據國內媒體9月28日消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再次使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2顆光學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 A股航天上市公司有哪些
據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順利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對於一些股票朋友來說,國內航天上市公司也是會關注的。那麼,A股航天上市公司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
中國航天一箭三星發射成功,網友戲稱為火箭軍去庫存
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23日我國成功完成探火探測器的發射任務後,短短兩天內又再次完成了重磅發射!如果真的關注中國航天,那就知道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太原中心比之其他三個發射場的作用有過之無不及。我國創造的一箭多星記錄就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達成,2015年9月20日我國長徵六號火箭首飛便完成一箭20星發射,創造了我國新的一箭多星記錄。
-
中國航天新突破!最強固體火箭發動機熱試車成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消息,7月2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發動機與伺服系統首次地面聯合熱試車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又邁出關鍵一步。該型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研製,直徑2米,採用分段對接技術,是我國目前裝藥量最大、推力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
中國一箭九星,發射成功
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
-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姜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
一箭五星 中國成功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衛星
原標題:一箭五星 中國成功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衛星 北京時間9月19日14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海上天路:中國航天新突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初春,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消散,春天的陽光還沒趕走晉西北的積雪,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出一條令科技人員興奮而又忐忑的消息。興奮的是,再戰海天,不僅事關中國航天建設一支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力量,還意味著中國航天在發射方向選擇、發射領域覆蓋和發射效率等多個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
為啥說嫦娥五號是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
又成功了!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
此次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星是兩顆光學對地遙感衛星,用於接替已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了解中國航天的航天科技迷應該都知道在這一周內,長徵四號乙已經完成執行兩次發射任務,在9月21日,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完成海洋二號03衛星的發射任務。
-
「一箭104星」成功發射創紀錄 技術遠超中美俄?
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和組織並不多,僅有中美俄歐印。印度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太空技能。△此前在國際空間站被釋放的「鴿群」衛星技術有進步 但火箭技術並無特別突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分析認為,「一箭104星」成功發射,說明印度在「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上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
-
「一箭九星」!中國航天已具備穩定高效海上發射能力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李國利、路俊)我國15日上午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當日的黃海海域,天高雲淡、碧波千裡,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立於海天之間,直指蒼穹。
-
中國航天科工再獲突破,解決關鍵技術,為「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文/梧桐就在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的新型充氣式太陽翼地面樣機已經組裝成功,並且在實驗室的地面摺疊展開也圓滿成功。該新型的太陽翼被稱為我國「一箭多星」的基礎,也是未來航天發展的一個趨勢。
-
一箭九星成功發射後,中國首個空天母港啟動建設
據央視軍事9月16日報導,隨著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在黃海海域,實現了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的壯舉,這可以說是十分振奮人心。與此同時,中國的首個海上航天發射母港,也開始了迎來了緊鑼密鼓的建設。這對於中國航天來說,如同雙喜臨門。
-
中公知識課堂-國考行測-中國航空航天大事記
2016年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從兩彈一星到返回式衛星,我國載人航天和空間探索技術不斷突破,科普中國帶你回顧中國航天發展史 1955年10月8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從美國歸來,使中國飛彈、原子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