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環球網
當地時間15號上午9點28分,印度航天局成功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了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火箭攜帶了104顆衛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隨後宣布,104顆衛星全部進入預定軌道,此次衛星發射任務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印度此次發射打破了俄羅斯在2014年一次性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記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神搭車!火箭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
這104顆衛星中,只有3顆屬於印度,最主要的是一顆來自印度本土的地球觀測衛星,重達714公斤,是所有搭載衛星中最重的。其餘101顆衛星分別來自印度、以色列、荷蘭、阿聯和美國等國,均為微型商業衛星,重量在10公斤上下。
△101顆微小衛星被裝配在這25個「箱子」裡
△來自美國同一家公司的88顆微小衛星
這並不是印度首次進行一箭多星的發射。2016年6月22號,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曾一次性將20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
一箭多星技術難在哪?
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和組織並不多,僅有中美俄歐印。印度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太空技能。
△【視頻】什麼是「一箭多星」技術
「一箭104星」的挑戰在於,不到600秒內,101顆外國衛星將以每小時2.7萬公裡的迅猛速度被送入天空——相當於客機平均速度的40倍,按順序依次序發射,使它們不相互幹擾並進入各自單獨的軌道,正如印度專家所言,在近乎零重力的情況下,這麼多衛星避免互相爭搶和推推搡搡,並不容易。
△此前在國際空間站被釋放的「鴿群」衛星
技術有進步 但火箭技術並無特別突破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分析認為,「一箭104星」成功發射,說明印度在「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上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在火箭技術上有特別大的提高。此次發射所利用的火箭推力小,運載能力低,對衛星軌道的高度和軌道的控制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不發生碰撞就沒有問題。
印度此次一箭104星,雖然創造了世界紀錄,但這只是一箭多星技術的量變過程,並不是實現人類衛星發射技術的質變突破。印度專家自己也承認,「對於重型運載火箭,我們仍缺乏像樣的設備。」
△印度本次發射使用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
或降低小衛星發射門檻
近年來各國紛紛加入「一箭多星」競爭中,目的並非完全是為炫耀火箭技術,更多是爭奪市場這塊「大蛋糕」。目前,衛星研製小型化、模塊化、集成化是國際衛星研製的基本趨勢之一。然而擺在小衛星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是單獨發射的成本過高。「一箭多星」能分攤發射成本,這為小衛星的高速發展擺平了最後一道障礙。
龐之浩認為,印度成功實現「一箭104星」發射,對全球的衛星發射還是會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一箭多星』技術進一步發展,可以大大降低發射小衛星的門檻,降低發射小衛星的費用。」
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編輯/王元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