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獵鷹9一箭送星鏈60星,這波操作如何?簡單認識一箭多星

2020-09-10 神州上卿

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已經進入實測階段,預計今年將會完成部署星鏈的1584衛星到550公裡近地軌道的任務。6月13日,SpaceX用獵鷹9火箭將61星送入太空,這已是該公司第九次用一箭60星以上的方式完成發射任務。很多網友好奇——一箭多星是如何完成發射任務的?

一箭多星很容易理解,就是用一枚火箭將數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當前,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以及歐洲航天局都掌握了「一箭多星」的技術。2017年2月15日,印度用一枚火箭將104顆衛星(包括1顆730kg的主星、2顆19kg的微衛星以及101顆小於10kg納衛星)送入同一地球軌道,成為一箭多星的記錄保持者。我在想,如果印度當時把那顆主星和另外2顆微衛星換成77顆納衛星(質量小於10公斤且具有實際功能的衛星),那麼那次的發射記錄將會變成178顆衛星。如果用長徵五號火箭,可以把兩千多顆納衛星同時送入地球同一軌道。從此,不難看出,一箭多星,衛星的數量並不是關鍵,真正的關鍵是發射方式。

一般地,一箭多星的發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把所有衛星全部送入相同或者相近的軌道;第二種,把數顆衛星依次送入不同的預定軌道。相對來說,第一種方式簡單,易操作;第二種方式複雜,技術含量高。印度的一箭104星使用的便是第一種發射方式。雖說,第一種發射方式相對於第二種方式簡單,但是,也需要很多關鍵性技術。比如,星箭分離必須保證準確無誤,釋放衛星時要保持好距離和節奏,不能發生相互碰撞等等。

第二種發射方式就是運載火箭帶著所有衛星到達第一個預定軌道時,釋放第一顆衛星,使其進入第一個指定軌道,然後火箭繼續帶著衛星上升到一下軌道,釋放第二顆衛星,依此類推,直到把所有衛星送入不同的指定軌道。一般來說,運用第二種發射方式時,介於運載火箭和衛星之間存在一個「上面級」,可多次點火啟動,將一個或多個載荷送入指定軌道。我國有多個技術成熟的上面級系統,尤其近年來研發的「遠徵」系列的上面級,不但工作時間長且具備20次以上自主快速軌道機動及部署能力。翻開北鬥導航系統的發射記錄,會發現多次一箭雙星的發射任務,其中就有「遠徵」系列上面級的功勞。

SpaceX的一箭多星發射星鏈衛星的方式屬於第一種,而且並未送入最終的軌道。很多衛星都是有自主變軌的能力,星鏈衛星也不例外。獵鷹9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一排星鏈會在遠地點進行變軌,去到自己的指定軌道中。需要注意的是,衛星的變軌幅度是有限的,不可能進行大幅度變軌道,因此,一箭多星第二種發射方式中上面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箭多星並不是數量越多就越厲害。載荷數量,軌道跨幅,載荷的質量決定了一箭多星的水平。

相關焦點

  •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為何是世界第一的?只因無限的發展空間
    1、 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難度之處1、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作用如何?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是用一發大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技術。美國選擇了讓馬斯克負責使用獵鷹9號火箭進行星鏈計劃,這的確是一次明智之舉,一方面能夠吸引到民間的投資, 另一方面又能夠激發其他企業的製造動力,提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公司的製造積極性。
  • 代號「運輸者1號」 SpaceX獵鷹9號成功發射一箭143星
    美國東部時間1月24日10時,SpaceX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首次開啟拼車「專列」,用獵鷹9號火箭專門執行小衛星拼單發射任務「運輸者1號」(
  • SpaceX公司成功將第13批星鏈衛星「一箭60星」送入預定軌道
    Space X(美國宇宙探索公司)公司在北京時間10月6日晚上19:29分左右成功以一箭60星方式將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Space X公司發射的第十三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2),是第十二批次Star link-V1.0版衛星。
  • 又現太空「撒土豆」,獵鷹9號一次送143顆衛星上天,發射價格大降
    11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火箭發射了13顆衛星,其中有10顆阿根廷研製的遙感小衛星,每顆重量只有41公斤,不過「一箭13星」並非我國一箭多星技術中最多的一次,2015年9月20日,仍然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六號火箭一次將送20顆衛星上天,是迄今為止我國一箭多星技術的最多記錄,不過長徵六號具備最多一次發射25顆衛星的能力。
  • SpaceX955顆星鏈衛星上天,獵鷹9號首次一箭七飛
    SpaceX上天的「星鏈」衛星超950顆,還誕生一箭七飛七回收火箭。美國東部時間11月24日21時13分,SpaceX第16批60顆「星鏈」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並得到部署。發射約8分40秒後,一級火箭著陸在大西洋裡「當然我仍然愛你」回收平臺上。
  • 獵鷹9號一箭七飛創紀錄,955顆衛星已在軌 | 一周新鮮事
    獵鷹9號一箭七飛創紀錄,955顆星鏈衛星已在軌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執行本次任務的B1049運載火箭此前已完成過6次發射任務,這次完美的著陸使其以一箭七飛的成績成為領跑者。獵鷹9號助推器擁有超過170萬磅的推力,自2018年發射第一枚有效荷載以來一直運行可靠,並開啟了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的新篇章。
  • 「一箭十三星」,並不是中國火箭的極限,中國火箭未來還能夠走得更遠
    一、 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難度之處1、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以及作用如何? 一箭多星技術的定義,是用一發大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技術。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誌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
  • 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慘遭失敗
    最近美國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後慘遭失敗,原來美國火箭回收任務再次失利,正在進行回收工作的獵鷹9號直接墜入了大西洋
  • 一箭20星中國創亞洲紀錄 多星發射技術僅次美俄
    此次「一箭20星」的發射任務不僅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同時也改寫了2008年印度「一箭10星」的亞洲紀錄,標誌著中國掌握的多星發射技術僅次於美俄。那麼究竟是什麼誘惑各國紛紛參與到「一箭多星」的競爭中呢?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0 時 13 分,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 Cape Canaveral 發射場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太空後將 60 顆 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放入軌道,並在放置衛星的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降落在了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0 時 13 分,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 Cape Canaveral 發射場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太空後將 60 顆 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放入軌道,並在放置衛星的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降落在了 SpaceX
  • SpaceX第14批星鏈衛星升空,又是一箭六飛六回收
    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SpaceX累計發射833顆「星鏈」衛星。繼今年8月第11批「星鏈」衛星任務中誕生首枚成功回收的六手火箭後,本次發射又誕生一枚一箭六飛六回收火箭。發射大約8分20秒後,一級火箭著陸在大西洋裡「當然我依然愛你」無人駕駛駁船上。
  • 吉林一號將以一箭九星方式發射,SpaceX估值達460億美元
    此次出徵的「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共有9顆,由包括「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衛星和6顆推掃衛星組成。據了解,本次「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將在我國黃海海域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擇期發射。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SpaceX神速狀態:十月部署180顆,星鏈寬帶即將商用
    9號復用火箭,一箭三飛三回收發射任務:一箭60星,第14批1.0版星鏈(Starlink-14 V1.0)載荷質量:15.6噸(60顆x 260公斤/顆)部署軌道:261 x 278公裡 赤道傾角53°最終軌道:
  • 獵鷹9號一箭143星
    另外由於預算削減,以及阿波羅13號差點造成致命的災難,導致NASA取消了阿波羅18號和19號,這也為後來的太空梭計劃騰出了資源。 獵鷹9號一143星北京時間1月24日23時,SpaceX在甘迺迪航天中心SLC-40執行代號運輸者-1(Transporter-1)143顆衛星發射任務,其中有10顆是自家的星鏈衛星,其餘133顆衛星來自商業和政府的衛星。我們來看一眼整流罩內部圖
  • 星鏈的軍事威脅迫在眉睫,是時候研究應對策略了!
    近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paceX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58顆星鏈衛星。本次發射後,星鏈的在軌衛星數量達到了656顆,比整個中國的在軌衛星數量還要多。雖然,星鏈的微型衛星,無論是個頭還是性能,並不能跟傳統的衛星相比。但由數量而帶來的不對稱優勢,正在逐漸凸顯。
  • 中國航天科工再獲突破,解決關鍵技術,為「一箭多星」奠定基礎
    該新型的太陽翼被稱為我國「一箭多星」的基礎,也是未來航天發展的一個趨勢。能夠大大減輕衛星的整星質量,是「一箭多星」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作為人造衛星對於自身的結構,重量,性能等要求都非常嚴格,以至於各國不管是在研製軍用衛星還是民用衛星的時候尤其是對於衛星的重量都是以「克」為單位計算的。所以和傳統的衛星太陽翼相比,我國研製的新型太陽翼不僅重量輕而且佔地方更小,這就完全可以讓衛星上可增設的設備和系統有更多的可能性。
  • 獵鷹一箭60星還不夠快,美國公司將用全球最大無人機發射衛星
    特別是在SpaceX的獵鷹和重型獵鷹相繼證明其發射可靠性之後,再加上其能夠穩定回收一級火箭的技術。在可見的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美國在航天技術的領先狀況仍將繼續。獵鷹9發射StarLink一箭60星而由於獵鷹系列火箭可以回收一級火箭發動機,甚至在未來整流罩也能回收,美國航天發射的成本已經低到相當的程度
  • SpaceX第10次星鏈發射成功 即將隱退功臣獵鷹9?
    同時回收火箭的操作——獵鷹9 第10次 星鏈發射任務。60星4、2020年4月22日,第4次星鏈任務,60星距離這次發射大約是3個多月,比正常的發射準備周期2個月,晚了1個半月,這次發射也確實推遲了5次之多,不過SpaceX方面表示,這並不是火箭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天氣
  • 獵鷹9號實現首次一箭七飛,SpaceX「星鏈」衛星已有955顆上天
    ·航空航天·獵鷹9號實現首次一箭七飛,SpaceX「星鏈」衛星已有955顆上天11月24日,SpaceX第16批60顆「星鏈」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並得到部署。發射約8分40秒後,一級火箭著陸在大西洋裡的回收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