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第10次星鏈發射成功 即將隱退功臣獵鷹9?

2020-08-10 頭頭勢道


美國東部時間 8月7日凌晨1點12分,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SpaceX再次毫無懸念地 進行了 一箭六十星 同時回收火箭的操作——獵鷹9 第10次 星鏈發射任務。

載荷為57顆星鏈衛星+2顆黑天地球觀測衛星。

如此,Starlink星鏈衛星已發射總數便逼近了600顆,早已是擁有衛星總數最多的私營企業。但是,在距離地球近550公裡的近地軌道運行時,其太陽能電池板反射造成的光線影響比較明顯,尤其受到了天文方面人士的抱怨,比如這曝光時長為25秒的的天文望遠鏡照片:

他們認為這很影響觀測。直觀原因如下圖小箭頭所示,反光主要指衛星在陽光被照到的上空,反射到黑夜裡正在觀測中的地面。尤其指在剛進入晚上和黎明前所 總共約90分鐘的時間裡,產生的反光在黑暗中顯得尤其明顯:

而SpaceX卻願意為了這90分鐘進行改進,與主要天文團體合作減輕衛星反光率。

從第7次發射時,使星鏈衛星通過在軌姿態調整,使這90分鐘的光線不會直接反射到地面。

另外,從這次的星鏈任務開始,為所有57顆星連衛星 全面配備 可展開式遮陽板VisorSat。

以阻擋陽光照射到衛星天線最亮的地方。

因此,早期的幾百顆星鏈,將成為夜空中有限時段內,僅有幾列的「衛星火車」:

星鏈進度超過了1.4%,即將初具規模 ,當達到800顆衛星時,將提供 一定量的網際網路覆蓋,並先為北美地區提供服務和封測

而這次發射後,SpaceX大放內部福利——給員工、朋友和家屬優先測試Starlink網絡,該網絡有朝一日將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覆蓋。用戶將通過UFO碟形終端接收網際網路連接,這種終端能夠自我調整方向,從在軌的星連衛星獲得信號。


本次發射的獵鷹9火箭

前期為了這將近600顆衛星發射,立下汗馬功勞的獵鷹9,

這次是在夜間發射,又帶來了奇特的觀感,成為了「夜鷹9」:

經過多次魔改,獵鷹9號的9個梅林1D+ 開式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推重比高達200:1,動力強勁,高壓之下的燃燒產生大量的光和熱,

長時間曝光的照片裡,可見其在黑暗的天空中留下一道明亮的弧線,在離開地球大氣層前往往還留下煙跡。如同煙花或極光

升空約8.5分鐘後,助推器從太空返回,夜空中完美地降落在「當然我仍然愛你」的無人船上。

這是獵鷹9系列火箭第88次發射,其中49次著陸,34次再次發射,要算上捆綁獵鷹9而成的獵鷹重型的話,實際有58次著陸

這是SpaceX第3枚火箭執行5次發射,也是第2枚成功著陸5次的獵鷹9火箭。

這次發射的編號為B1051的一級火箭是第5次發射,因此詳細編號由B1051.4變成B1051.5

B1051發射歷史:

1、2019年3月 進行了 NASA 商業載人航天任務的Demo-1

2、2019年6月 為加拿大發射了4噸重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3、2020年1月末,執行 第3次星鏈任務60星

4、2020年4月22日,第4次星鏈任務,60星

距離這次發射大約是3個多月,比正常的發射準備周期2個月,晚了1個半月,這次發射也確實推遲了5次之多,不過SpaceX方面表示,這並不是火箭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天氣

如此看來,火箭發動機的多次使用後,並沒有產生明顯的運力下降,第5次發射依然是可回收模式下近乎滿載的重量16.6噸

證明經過10餘年的發展與改進,新版獵鷹9 Block5 可回收獵鷹9 動力強勁,發動機壽命長,發射重量提升80%以上,使其能攜帶冗餘燃料垂直反推降落無人船,如果是輕量載荷,則可直接返回地面。

如今第5次發射仍可做到載重16噸並且返航,充分證明了 所號稱的可重複發射100次,每10次以內不需要大修的使用壽命

而且現在更加極致的是 整流罩也搞打撈甚至直接接住,上次已然回收了兩塊,這次1塊沒能撈到。

這足夠讓獵鷹9成為現役全球最閃耀的系列火箭,一級自動返航 無與倫比,整流罩回收降本極致。


獵鷹9功勳卓著,為SpaceX佔領了美國發射市場,同時今年二季度看,太空飛行器發射重量佔全球2/5以上,風頭一時無兩

燃鵝。。。

就是這樣功勞顯赫的爆款,SpaceX沒有再給其更多的魔改和挖潛,在Block5推出並取得成功後,直接宣布停止改進。


如今叱吒風雲的獵鷹9將被「完爆」:

按馬斯克的說法,是全力研發BFR星艦,我們這就通過對比來分析,星艦憑什麼能讓SpaceX決定讓「功臣」加快退役成為「老臣」:

1、載荷能力:

如下圖右邊獵鷹9 本來已經很多的配置 16.6噸(60顆星鏈),深空運力有限,需要重型獵鷹

被馬斯克強調的星艦,可回收版本下,約100噸的LEO運力,預計達到240~360顆星鏈,也就是達到了獵鷹9的4~6倍。(下圖為樂觀估計下,沿用獵鷹9星鏈的部署架構,極限狀態120噸的版本——420顆)

2、用途:

當前,獵鷹9可發射普通太空飛行器,例如衛星,另外還有指定宇宙飛船 龍和載人龍。

星艦,除了普通太空飛行器,本身具備宇宙飛船功能,也可以進行深空太空飛行器部署、亞軌道洲際載人上運飛行,通過在軌燃料加注,可以把更重的載荷運送至深空並且還能返航(包括了火星起飛)

3、可復用性

可回收形態下,60顆星鏈,獵鷹9需要無人船出海接應,整流罩回收非常看運氣,而二級火箭目前還無法回收,估價700萬~800萬美元。

星艦則不需要再擔心 二級火箭和整流罩的問題,可以整艦直接返航,一級火箭自動返回發射臺,星艦也可垂直反推降落,整套火箭全可復用!

4、燃料

獵鷹9採用液氧煤油組合,算是主流。但來自石油,不可再生。煤油容易產生積碳問題,影響發動機壽命和保養工作。

星艦採用液氧甲烷組合,除了可以開採天然氣提純,也可以人工合成,甚至在火星上都有以及可生產。當前價格僅為煤油的 1/3,而且 燃料本身比衝上限459比 煤油370高,理論效率更高,更適合深空飛行。 甲烷充分燃燒是水和二氧化碳,沒有什麼積碳現象。對發動機更友好。

5、發動機

獵鷹9的梅林1D 亮點在於推重比200:1,可以說是冠絕全球。但方式為開式燃燒循環,燃燒效率還不夠高。壽命為100次。再發射準備周期2個月

星艦的猛禽發動機,得益於更優良的合金,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方式,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燃料利用率更高,燃燒室壓更高,可達300個大氣壓,當今最高,然後實際運行中,下調數值,達到更穩定可靠的工作狀態,1000次飛行。 同一枚一級重型火箭再發射最多1個小時

6、綜合成本

獵鷹9,多次重複發射的成本大約是1000餘萬美元(主要為二級火箭+燃料+0.5~1個整流罩)其中整流罩方面的回收還不太可控

星艦,每次發射可以不考慮二級火箭的大約700萬美元,以及600萬美元的整流罩,加上更貴的造價,馬斯克透露是200萬美元,我們可以先翻3倍來算,保守估計其為600萬美元,但這仍然比獵鷹9要便宜得多。


因此,很明顯了

同樣是可回收版本,獵鷹9部分回收,「只能」 16噸 60顆星鏈。

而星艦全可回收,運力100噸,240~360+的星鏈衛星,是獵鷹9的4~6倍以上

而發射成本星艦是獵鷹9的1/2都不到(把馬斯克號稱星艦的200萬翻3倍來算),


也就是說,部署效力方面

每次獵鷹9發射60顆的費用,星艦可至少發射2次以上(實質可能到6-7次),每次240~360顆,同成本部署量是獵鷹9 的8~12倍或以上

「只帶」240顆仍然大有空間的樣子

若真按馬斯克所說200萬美元的成本來算,可達24~36倍


這完全是對獵鷹9的碾壓、完爆,傳統火箭連比試的資格都沒有


同樣是星鏈衛星,在相同費用下

我們看到1年多以來,10次獵鷹9 發射了600顆星鏈,而將來換成BFR星艦,可以看到20次以上發射,4800~7200顆(20×240~360) 或以上

而要達到同樣4800~7200顆的部署量,獵鷹9要發射多少呢? 80~120次發射!跟部署力數字一樣,翻8~12倍,這帶來了不小的維修保養工作:

每2個月回收檢修再發射1次,這樣單枚獵鷹9年發射量最多6次,這就需要至少14~20枚獵鷹9,

如果每個20餘人的檢修小組進行維護,則需要300~500人來維護,每人每年維護 6個周期

星艦本身,由於發動機高可靠性,基本上2枚左右的重型一級火箭,以及2艘星艦就可以輕鬆達成此發射量, 發動機方面的維護保養工作要簡單得多,每次發射間隔按小時算,50次發射以上才需要進行檢修,因此從根本上來說,1艘星艦一年內可輕鬆完成這20次發射


所以如果是發射衛星,還真不如換成星艦來的高效。僅僅一兩套星艦系統,即可完成年部數量4800+,那要是10套,就是翻5倍,1年即可24,000+,


4萬2千的衛星,獵鷹9都要進行700次的發射,10枚獵鷹9要發射12年,而要想2年內完成,起碼要100枚獵鷹9

這要是換作別的公司,用傳統 不可回收火箭發射,4萬2千的衛星,簡直不堪設想,

700枚運力16.6噸的火箭,至少700億美金搭進去了,而且有生產和準備周期。根本耗不起。

而這絕對不是吹出來的「星球大戰」,不是為了「拖垮」別的公司,別的機構當前連能夠與獵鷹9對位匹敵的火箭都沒有,SpaceX根本不需要擔心。而是對於該項業務勢在必得。

即便是即將研發成 新謝潑德火箭的藍色起源,也只是貝佐斯通過亞馬遜申請了3000餘顆。

而藍色起源和ULA雖然在成本等各方面遠不如星艦,但畢竟可回收版會比獵鷹9有燃料成本優勢,而且號稱的完成進度比較早,均為2021年。

即便ULA和藍色起源能各自完成可回收版本的液氧甲烷火箭,有燃料成本優勢,但還不足以反超SpaceX的獵鷹9。從這次 SpaceX和ULA在美國空軍發射競標中勝出,分別拿到3億餘美金的訂單就可知,還沒完成火箭首飛的藍色起源是多麼被動,在面對已經停止改進的獵鷹9Block5時,依然沒有足夠的底氣。

則就更加助長了SpaceX加緊研發星艦的資本、動力與雄心


因此,與其費勁思考回收二級和整流罩、進一步改進獵鷹9成甲烷版,還要還不如趕在 新謝潑德 以及採用了藍色起源BE-4甲烷發動機的ULA新火神等甲烷火箭之前,憑藉仍然領先的猛禽發動機,實行跨越式發展,研發出全部可復用的高頻度大運力的星艦進行新一輪的「碾壓」!

SpaceX正加緊研發BFR星艦的同時,規劃施工博卡奇卡的發射臺,甚至是墨西哥灣多出海上發射平臺的原因之一

而按照現有星艦原型機的研發進程來看,SpaceX步步緊逼,

剛做完靜態測試,過一天就做了試飛

採用主體「鐵罐」單獨進行150米跳的方式,率先測試發動機與RCS、起落架等基本設備

然後再進一步多次「起跳」達到更高更遠的測試距離,以及飛行方式

為了入軌飛行,還必須依靠新一代的超重型火箭,星艦的助推器Super Heavy,因此趕工搭建Super High Bay,現已快完成了3層

同時還不斷改善材料和工藝,打造更多部件

更為精細和全面的SN8,即將完成主體部件,也即將進行總裝

同時旁邊還停靠了久候多時的SN6,因此是多個原型機並駕齊驅、互為備案的形式,對最終的目標實現全方位合圍。

這樣多次測試失敗後 仍然進行「量產式」的大規模研發的,全球僅此一家:

1、首先是私營,CEO與總工程師集於一身,夢想火星的馬斯克話語權極重,公司目標明確,而星艦的深空能力明顯強於獵鷹9,更適合作為火星飛船使用

2、公司目前在馬斯克帶領下,熬過了艱難歲月,終於打造了可回收的爆款火箭獵鷹9,如今非常成功,「不怕失敗與奮鬥」的文化底蘊十足

3、當前獵鷹9仍然極具競爭力,仍可保持,一年半載,同時獵鷹9將來即便不生產,仍有許多枚火箭遠遠沒有達到100次的壽命上限

4、有了充分的經驗和理論依據,有了強大的人才班底和工程團隊,同時和特斯拉一樣,是當前美國工程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最嚮往的單位!

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一切順利,那SpaceX可以在2021年前完成所有基礎測試,在2022年完完成實際驗證,並開始執行星鏈發射。屆時就會是現在的網紅獵鷹9 眼紅的時候了。

如果2023年前,通過足夠多的發射,讓可靠性得到驗證,那麼2023年前有可能進行載人飛行(這個可能不一定需要專業航天員了),成功後,將如期讓日本富豪繞月飛。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靠天吃飯」的SpaceX深知這個道理,馬斯克也深有體會。因此除了加緊進度,還有就是祈求 各種運氣了,從數據收集、公式與算法的驗證與調整、天氣與進度的配合 等等。

SpaceX計劃2027年完成星鏈,而按照BFR星艦的發展進度來看,

比較看好這幾年提前完成星鏈部署,但前提是星鏈衛星生產速度要趕得上星艦發射的效力。


獵鷹9的後半生

毫無疑問,星艦 鐵罐子 SN5的驚天一躍,標誌著星艦成功的倒計時,也意味著獵鷹9往後的「日子不多」了。但星艦出來後,獵鷹9未必馬上退役

還有各種發射訂單,比如美國空軍3億餘的訂單,以及NASA的商業載人計劃,尤其NASA,暫時還沒有計劃讓星艦直接對接國際空間站,如果繼續選擇載人龍飛船,應該暫時不需要也不希望星艦來部署

星艦體積超大,完全可以自成空間站

畢竟NASA兩次太空梭的陰影面積太大,估計還不會急於使用星艦,而且NASA對於其垂直降落的方式充滿了「敵視」,他們不敢在地球讓人冒險

畢竟獵鷹9有100次的使用壽命,預計也會在這幾年繼續為國際空間站送貨送人。而且憑藉其與NASA良好的合作關係,甚至可以用「二手」火箭發射第2次正式載人任務(實際第3次載人任務),

如果開了這個頭,並且成功,那將可能會有三手火箭執行載人任務的可能,尤其是一些只發射2位太空人的任務。

因此,星艦上位恐怕還需要到2023年載人任務後,尤其是2024年NASA月球基地版成功之後。

也就是說,獵鷹9在未來2-3年依然會比較活躍,隨著競爭對手以及星艦的成功後,會在幾年後慢慢淡出,只發揮其已執行任務證明過自己的優勢,繼續為NASA等機構執行載人航天服務

相關視頻:

但因為星艦的成本與運力優勢,以及反推著陸特性,NASA絕對會在火星任務上優先考慮星艦。而且SpaceX也會在市場上大力推廣,刺激消費,比如「團購」,甚至可能鼓吹帶動發射各種物品上天,而不只是衛星,比如富豪們各種紀念品放上月球/火星,畢竟2018馬斯克已經開了個頭,讓座駕上天

老闆,覺得這樣酷嗎?

如果太空發射與載人飛行大降價,你會參與嗎? 單選
0
0%
有機會進行深空旅行
0
0%
去火星月球即可
0
0%
去火星即可
0
0%
去月球即可
0
0%
近地軌道遊即可
0
0%
1小時的洲際飛行也不敢上
0
0%
不上天,發射物品到太空或星球上也很酷


by頭條 頭頭勢道 百家 愛客行 公眾 愛閱福音 特約作者天行客

總編John正

轉載合作請私信

相關焦點

  • spacex第100次發射,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
    是的,你沒看錯,spacex剛剛又成功的發射一批星鏈衛星了。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spacex「6手」獵鷹9號火箭成功點火,順利將第十一批星鏈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不但使得spacex的星鏈衛星超過650顆,而且也是spacex的第100次發射!
  • 發射成功100次:SpaceX書寫歷史
    9號B1060.3火箭成功發射第15批星鏈衛星。這是SpaceX第100次成功的入軌發射。來看看一組數字。 100 SpaceX公司已成功實施100次軌道發射,其運載火箭包括95枚獵鷹9號、3枚獵鷹重型和2枚獵鷹1號。成功的100次發射之外,SpaceX也遭遇了3次獵鷹1號發射失敗和1次獵鷹9號發射失敗。
  • SpaceX的獵鷹火箭第100次飛行,Starlink網際網路星座完成69%的發射
    SpaceX公司的第10次「星鏈」v1.0衛星發射、「整個Starlink」計劃第11次發射,以及今年第9次「星鏈」發射將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星期一上午10:31 (UTC 14:31)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
  • 星鏈測試達不到預期?spacex今天第11批星鏈發射,沒有太多看點?
    根據計劃,spacex的第十一批星鏈衛星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發射,屆時將使用一枚「6手」獵鷹9號火箭,搭載58顆星鏈衛星及3顆Skyasat衛星升空。獵鷹9號本次發射使用的火箭一級編號為B1049.6,前面的B1049是該枚火箭的編號,點後面的6表示是第六次使用,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獵鷹9號火箭回收成功這是spacex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馬斯克的SpaceX,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三手火箭完成第100次成功發射不是第100次發射,而是第100次成功發射。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獵鷹9火箭已經將180顆星鏈衛星送上了太空。而在過往的100次成功發射任務中,獵鷹9佔95次,獵鷹重型火箭3次、獵鷹1一次。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在即將進行首次載人發射一天前,該公司進行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籌集3.462億美元資金,估值達到360億美元。因此,2000年前後,很多初創公司試圖製造低成本運載火箭,但是多年過去成功的只有spacex。那麼SpaceX到底是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SpaceX的爆發點在2010年,當年SpaceX成功發射了獵鷹9發射重型火箭。
  • 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第12批星鏈衛星
    Space X公司原本計劃在8月29日發射第十二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1),但是由於天氣情況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第十二批星鏈衛星推遲發射。Space X公司在北京時間9月3日晚上20:46分成功發射第十二批星鏈衛星,第十二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1)共計60顆。
  • SpaceX開發火箭回收系統,獵鷹9號將第六次執行發射任務
    目前SpaceX的火箭回收系統一級助推器B1049已經用於獵鷹9號火箭,並且已經幫助獵鷹9號成功回收5次。下一批星鏈衛星即將發射,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獵鷹9號即將使用同一枚助推器進行第6次發射任務,如果此次發射任務不出意外,SpaceX的助推器回收利用十次的目標就完成一大半。
  • SpaceX下次星鏈任務和ULA的發射幾乎同時,獵鷹9號先飛
    本周早些時候,SpaceX的第十三次星鏈任務或第12次星鏈衛星 V1.0(Starlink v1.0)的發射日期似乎已經確定,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星期四)下午2:17發射。與SpaceX幾乎同時,ULA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18日上午12時30分前進行Delta IV重型火箭的第三次發射嘗試。
  • SpaceX在繁忙的10月發射活動中增加了第三次星鏈發射
    SpaceX公司在10月份的清單中又增加了一次星鏈發射,並計劃用創紀錄的獵鷹9號助推器來支持這次任務。多家媒體近日證實,SpaceX將嘗試在不早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8日上午8:25(世界協調時)8:25發射星鏈-13--第13次發射運行的v1.0衛星,總體上是第14次發射。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0 時 13 分,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 Cape Canaveral 發射場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太空後將 60 顆 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放入軌道,並在放置衛星的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降落在了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0 時 13 分,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 Cape Canaveral 發射場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太空後將 60 顆 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放入軌道,並在放置衛星的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降落在了 SpaceX
  • SpaceX的第13次「星鏈」發射在即,網際網路衛星來了
    本周早些時候,SpaceX的第十三次Starlink發射Starlink 12 v1.0發射日期似乎已經確定,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星期四)下午2:17發射。在ULA第二次重型火箭發射失敗後的11天裡,SpaceX成功完成了兩次獵鷹9號軌道發射,將阿根廷SAOCOM 1B地球觀測衛星和60顆新星鏈衛星送入軌道。
  • 僅隔6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60顆星鏈衛星
    2020年10月24日上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發射臺使用一枚三手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第15批次60顆星鏈計劃衛星(Starlink)。9號一級火箭, 這是SpaceX第63次成功回收火箭。
  • 【Starlink】SpaceX成功發射第14組「星鏈」60顆衛星
    據悉,此次發射是SpaceX公司在2020年的第18次發射升空,也是迄今為止的第95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目前,該公司最繁忙的發射之年仍是2018年,當年SpaceX完成了21次發射任務。被稱為B1051的一級助推器在當天火箭發射任務完成後已經實現6次發射和著陸,也是SpaceX公司第二枚實現6次發射和回收的獵鷹9號助推器。
  • SpaceX第10批星鏈,在軌共597顆發射成功!密集任務很猛烈
    SpaceX公司的星鏈星座再次發射!9號運載火箭(編號B1051.5)發射第10批57顆「星鏈」衛星以及搭載BlackSky2顆小衛星。一星期內每隔2天一次大任務(載人龍飛船返回+星艦SN5試飛+星鏈10批)!年度發射數量也很密集。
  • SpaceX再發射60顆星鏈衛星 獵鷹9號重複利用次數創紀錄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4日下午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東部時間周三晚上9點25分,SpaceX公司在短短4天之內再次發射了第二枚獵鷹9號火箭。本次發射的火箭為其星鏈(Starlink )網絡攜帶了60顆衛星。
  • SpaceX公司第十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
    Space X公司在北京時間8.7日中午13:12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衛星-Starlink-9。此前由於多方面原因推遲了大概6周的時間,此次重新發射取得了完美的成績。Space X上一次星鏈發射是在6月13日。此次Space X公司總共發射了57顆Starlinkv-1,0衛星以及兩顆很相似但不同的地球成像衛星。
  • Space X公司即將發射第14批星鏈衛星
    Space X公司在10月初成功發射了第十三批60顆星鏈衛星Starlink-12,第十三批次發射所使用的的火箭為執行第三次飛行的獵鷹九號B1058-3。第十三批次星鏈衛星任務,火箭在發射後大約8分30秒B1058-3成功降落在海上回收船OCISLY上此次降落非常完美而且直播畫面也實現了無卡頓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