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
星鏈發射
獵鷹9號火箭回收成功
這是spacex的第十批星鏈(正式運營第九批),原計劃在6月24日發射的,但是由於GPS衛星發射等各種原因推遲至8月7日發射。本次的載荷大約18~19噸,其中包括57顆星鏈衛星,2顆BlackSky衛星。使用發射的火箭芯級編號為B1051.5,小數點後的數字代表發射次數,也就意味著這是火箭芯級的第5次發射。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
星鏈衛星
星鏈衛星的主要目的是為全球偏遠的人群提供服務,包括廣大稀疏的農村、海洋船隻、飛機、沙漠、高山等,這些地區地面基站極少,或者是根本沒有信號覆蓋,因此星鏈網際網路是一個好的選擇。相對於光纖或者地面基站,目前星鏈的通訊費用可能會比較高一點,但是對於有錢的富豪,他們喜歡坐飛機、遊輪,喜歡野外冒險,喜歡在郊區建房子,喜歡嘗試新事物,他們的消費能力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因此,馬斯克前期只要為這部分人提供好服務,就能夠維持下去。很多人以為星鏈要和地面基站、光纖搶生意,但目前看來,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沒這個可能。
星鏈覆蓋示意圖
至於星鏈通訊的速度,馬斯克表示目前北美地區20ms左右的延遲,未來(下一代星鏈衛星)甚至還能達到8ms。當然,這個只是馬斯克說的理想狀態,或者是星鏈衛星比較密集的地區。不過目前這個速度,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已經夠用了。星鏈的第一個大客戶就是JF,他們對星鏈的速度、穩定性及保密性要比普通人嚴格得多吧,他們都可以滿足使用,商業上還有啥不能滿足的?根據目前測試反饋情況,下載速度在30~60Mbps之間,上傳速度大約10Mbps。
星鏈速度測試
當然,要接受星鏈衛星的信號,所以你首先需要安裝一個帽子大小(直徑0.48米)的圓碟形接收器。馬斯克形容這個接收器為一個棍子,上面頂著一個UFO,遠遠看去確實挺像的,就是小了點。這個接收器幾乎無需安裝,只要在室外找一個沒遮擋的地方固定,然後插上電源即可。接收器內置了一個電機,可以自動尋找衛星的方向,無需人工對準方向,使用極為方便。
星連結收器
另外,還有一個讓很多馬斯克迷、spacex迷激動的消息,就是spacex已經面向全球,邀請大家進行星鏈測試。無需進行安裝、完全免費(測試期間)的高速網際網路,地球上人人可以申請。申請方法也很簡單,在官網填寫你的郵箱、郵編、國家信息就可以。當然,不是申請就可以,如果你所在地區出現測試機會,spacex會發郵件通知你。不過說實話的,如果手機不能直接連接星鏈信號,申請到測試機會的朋友,難道spacex會免費郵寄一個接收器過來?
夜空中的星鏈肉眼可見
根據公開信息來看,星鏈將首先從高緯度地區進行測試,並且是先進行私人Beta版測試,然後再進行公開的Beta版測試,不過目前世界很多範圍都已經可以進行測試了。很多人對星鏈的延遲表示質疑,但是根據目前計算和測試結果,馬斯克表示星鏈具有很好的實時性,不影響大家玩實時電子競技遊戲。或許我們很多人當前沒有獲得測試機會,不過如果網際網路真的邁入太空時代了,相信我們還是會很快可以使用的!
星鏈網絡延時計算
星鏈衛星發射
太空不是屬於某個組織或者個人的,它是屬於全人類甚至是全體生命的。技術也應該一樣,應該是服務全人類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希望可以早日看到我國的星鏈上天,讓我們可以享受到太空網際網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