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利用獵鷹九號火箭,發射了第六批星鏈衛星。目前,我們的頭頂上,一共有360顆星鏈衛星在運行。若干年後,這個數字恐怕將達到42000顆!
那麼,星鏈到底是什麼呢?它為何需要這麼多衛星呢?為何馬斯克和許多國家、企業、組織都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呢?這裡面究竟暗藏著哪些驚人的利益呢?為大家揭開星鏈的神秘面紗。
所謂的星鏈計劃,又可以稱作「天基網際網路」,是馬斯克在2015年提出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發射海量的衛星,打造一個全球性的網際網路,這個我們在本期和未來會拆開細說。
不過,馬斯克並非是這個點子的原創。它的前世,要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星鏈的創意,來自於上個世紀的移動通信巨頭——摩託羅拉。1985年,該公司一位工程師在加勒比度假時,他的老婆抱怨信號不好。於是他突發奇想:在地球上空組建一個衛星網絡,將信號覆蓋到世界各個角落,不就行了?
於是,他向摩託羅拉提出了這個建議,並且很快被採納,於90年代開始執行。按照他的計劃,這個項目需要77顆衛星。在這個過程中,他聯想到了化學元素周期表,於是以原子序數77的核元素為之命名,這就是噬星計劃(不過後來只發射了66顆)。略顯尷尬的是,由於地面通訊迅速崛起,摩託羅拉這個耗資34億美元的項目基本上算是打了水漂,打了0.6折,2個億賣給了美國軍方。估計當時摩託羅拉的老闆都恨死這個工程師了,不過有一個人很感謝他,那就是馬斯克。站在摩託羅拉這個巨人的肩膀上,馬斯克看到了更遠的未來。如今,他正在這個創意的路上,向著無限美好的未來前進著。
馬斯克認為,他重啟這個項目,自然是有大把好處的。他敏銳地意識到:雖然以前的通訊不再需要這項技術,但不代表沒有其他方面需要它。如今,通訊已經不僅僅限於打電話發簡訊了,最重要的,是網絡。在世界上很多偏遠地區,網絡都幾乎是空白的。這是一片巨大的市場,馬斯克看到了。要知道,全球目前仍有約49%的家庭沒有接入網絡,美國也有數千萬人包括在其中。
你可能說:這市場怕是和網絡一樣,在那些區域都是空白的吧?如果網絡運營商這麼慈善,給所有山區都加強信號,愚公至於移山嗎?
你錯了,偏遠地區,不代表就是窮人聚集區。很多富豪,都面臨過偏遠地區沒信號所帶來的麻煩。光美國就有20萬架私人飛機,這些飛機上也叫偏遠地區。但是沒網。尷尬不?即使不是土豪,一般富裕的人,平時也會去個帛琉啊、湯加啊、斐濟啊這些島國和潛水聖地——也沒網。
即使不是土豪,一般家境還可以的人,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啊。這裡,我們隨便列舉一些數字:
有人統計過,2018年的時候,全球有2850萬人次乘坐郵輪旅行,平均每人次要在郵輪上待7天。2850萬,意味著不僅限於土豪,而且群體也相當龐大。他們在郵輪上,一個星期沒網。於是,馬斯克拍著胸脯跟他們說:等著,我給你們鋪網!
而且,星鏈所能提供的網絡,不僅僅是隨便一個網就行的,其網速非常快。據估計,它所能提供的網速為1Gbps,秒殺傳統衛星,也超過了光纖。這個網速,5G也趕不上,恐怕得6G了。於是,很多普通人在沒有WiFi的時候,也可以體驗到快到飛起的網速。再者,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自動駕駛將是未來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會乘坐自動駕駛汽車。那麼,你能保證你的車只在城市穿行或者來個自駕遊嗎?你能保證旅途上哪裡都有網嗎?
因此,雖然天基網際網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地面基站的合作,但是它是必不可少的,擁有著驚人的巨大市場。除了驚人的網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星鏈項目的低成本。和現在的海底光纜相比,星鏈的成本要低得多得多,可能只有它的1%於是,一顆顆星鏈的衛星升空,土豪們都笑開了花,普通人也笑開了花。比他們笑得更燦爛的,是馬斯克。
(未完待續)
編輯:內閣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