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之後,星鏈計劃經過不斷的發展,到了如今已經開始了測試。在過去的幾年裡,無數人對星鏈計劃的發展,充滿了猜測和懷疑。到了2020年終於可以正式測試,有望在年底走向商業化。
馬斯克原計劃,發射超過4萬顆starlink衛星,向全球提供高速網絡傳輸服務。到了2020年數據已經更正,將會發射1.2萬顆衛星,實現在北美地區的商業化。未來全球疫情結束之後,有望在全球展開正式的商業應用,為馬斯克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收入。
在美國許多人認為,馬斯剋星鏈計劃不會取得成功,是騙人的PPT項目。一些中國網友對馬斯剋星鏈項目,其認可度也非常的低,認為是在搶佔國際衛星頻譜,並不能夠實現全球高速上網服務。在一片棒殺之下,馬斯克卻贏得了投資者的信賴,這離不開自己的「吹牛功底」。
馬斯克在特斯拉汽車的發展上,便依靠到火星去的藍圖,成功賦予了其豐富多彩的高科技內涵。儘管馬斯克的電動汽車,與不少中國品牌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依靠自身外國品牌汽車效應,以及火星電動汽車的高科技概念,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積極支持。星鏈計劃的成功離不開馬斯克「吹牛」的成分,收穫了投資者、美國聯邦財政、消費者支持,形成了非常好的廣告效應。
在馬斯剋星鏈計劃沒有正式商用之前,馬斯克利用自己的4萬顆高速網際網路概念,成功將自己的宏大夢想,變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熱門話題。無論是美國軍方,還是民間投資者,均不敢輕視100億美元初始資金,就可以換來年收入300億美元的巨大蛋糕,在這樣的畫大餅的影響之下,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客戶合同,以及追求高收益高科技項目的投資者加入其中,一起為美麗的夢想添磚加瓦。
另外,馬斯剋星鏈計劃的成功,從藍圖到走向測試,並有望在今年實現商業化,也與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有很大關係。由於馬斯克在可回收火箭上,已經取得了接連發射成功,使得美國投資者和輿論相信,相比其他網際網路衛星公司,僅僅在衛星投放到太空上的成本優勢,星鏈計劃就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馬斯剋星鏈衛星依賴的可回收火箭,其接連發射成功,也加堅定了投資者和市場對其積極的看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現悲觀情緒,引發融資中斷,一起看衰的情況發生。
可以說,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夠走到今天,一方面多虧了自己敢「吹」敢幹的性格,另外還有SpaceX公司可回收火箭發射接連成功的功勞,他們結合在一起,使一張漂亮的「PPT藍圖」走向了太空。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之下,與無限的市場想像中,他們一起保障了馬斯剋星鏈計劃的融資渠道暢通,從而避免了計劃實施過程中,因為沒有現金運轉,而夭折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