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瘋狂網際網路計劃:一萬多顆衛星包圍地球!為什麼馬斯克的星鏈...

2020-11-26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很多人稱2020年為空天網際網路元年。這一年,美國強勢推進星鏈計劃,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從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2020年4月20日,中國發改委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列入「新基建」範疇,這被看作是明確產業加速的標誌性事件,也意味著「衛星網際網路」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除此以外,英國、日本在內的航天大國也在加速發射衛星。空天網際網路為何會風靡全球?又將如何改變世界?本期《前行者》,鳳凰網財經邀請到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傑,聽他深入解讀空天網際網路背後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帳。

  鳳凰網財經專訪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

  「衛星網際網路」也被稱作「空天網際網路」,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2025年前,其產值可達5600億至8500億美元。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亞馬遜公司、加拿大Telesat公司、波音、三星等公司的網際網路星座計劃都在積極推進中,其中最受的無疑是美國的「星鏈」計劃。

  在呂廷傑看來,空天網際網路會成為地面基站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比較大的可能性會應用在5G的後半期。「當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到來的時候,它會成為一個有效的網絡連接的解決方案」。面對市場上對「星鏈」計劃會取代5G的質疑,呂廷傑表示,空天網際網路不可能成為主流,只能作為對5G或者6G的補充。原因有兩點:第一,所有衛星通信技術在室內是沒有信號的;第二,衛星的時延是死結。

  對於美國的「星鏈」計劃,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表示,「星鏈」計劃在通信技術方面沒有任何突破,採用的是5G頻率、5G技術。相比技術進步,「星鏈」計劃可能是出於經濟目的。而其最終的經濟效益可能來自於軍用。

  近日,人民網報導稱,SpaceX宣布與美國軍方達成協議,使用SpaceX的星鏈衛星群為美國陸軍進行通信測試,美國空軍和陸軍已經在積極探索其應用,未來或有數萬顆衛星支持作戰。「我們太多人以為馬斯克發射衛星是在給民用,這個過程就像當年GPS,沒有排除民用,而且歡迎民用,但是他最重要的目標是做軍用。」密集的衛星通信網絡將是指揮無人機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是導航的最佳備份系統。因此呂廷傑呼籲,要重視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應用,同時,應該尋找一些新的差異化的技術優勢。

  以下為採訪實錄:

  空天網際網路是對5G或者6G的有效補充

  ――不可能成為主流

  鳳凰網財經:你好呂老師,感謝您再次來到《前行者》,您能先簡單的給我們解釋一下空天網際網路是什麼意思嗎?

  呂廷傑:好的,社會上有很多傳說,說有可能6G就是衛星作為基站的空天網際網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就得看一下空天網際網路的這個特點。

  通俗來講光波就是高頻電磁波,光的顏色不同是頻率不同造成的,也就是波長不同。我們拿個手電筒照你的手,你發現手一擋就傳不過去了,這是因為光波頻率比較高的波段沒有繞射功能。

  所以我們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樓這邊建個基站,樓那邊就沒信號了,所以就要頻繁的建基站。

  現在如果用衛星做解決方案,把地面的基站變成一個天上的基站的話,就比較容易做覆蓋。所以很多人認為,空天網際網路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高頻段5G乃至6G網絡覆蓋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對於空天網際網路的定位,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它應該是5G或者6G的一個有效補充。

  5G把我們帶到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有人說到5G的後半期也就是2025年以後,可能會有一半以上的流量來自於跟物的通信,比如工業的用途、車聯網、智能家居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廉價的讓物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數據通信的機會,這就可以發揮空天網際網路的作用,但是它只能是一個補充,不會成為主流。

  第一,所有衛星通信技術在室內是沒有信號的;

  據我們所知,星鏈計劃的用戶要用網絡的時候,需要買一個像披薩餅盒子那麼大的一個像衛星天線一樣的東西,因為我們直接拿手機是上不了網的,那麼這個東西賣多少錢?家裡如果要用這個網絡就得在窗戶上放這個東西。

  第二,衛星的時延是死結;

  一萬兩千顆星有2/3也就是八千顆星是放在離地面550公裡的低軌道上,還有四千顆星放在也是比較偏低的軌道,離地面1200公裡的軌道上。這個概念是什麼?如果你一個信號從地面上到星,是基站轉發,再通過它轉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一上一下,時延550公裡的時延大概將近4毫秒,1200公裡的時延大概8毫秒。

  如果你戴一個VR的頭盔,通過這樣的天基玩雲遊戲,你可能會卡頓,可能會暈眩,那個圖像不會很流暢,會抖動,所以你更不可能想像去控制無人駕駛車的信號,和遠程手術的信號。衛星的這個時延是死結,有可能通過擴頻技術、復用技術、空間網格技術、細分的重複利用的頻率技術,來去解決這個衛星通量問題,但是解決不了時延。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沒有技術創新

  ――純粹出於經濟目的

  鳳凰網財經:所以「星鏈」計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呂廷傑:現在空天網際網路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馬斯克SpaceX的星鏈計劃,他採用的是QV波段,它頻率更高,載荷量更大,然後為了解決高通量,就需要密集放星。

  我首先告訴你,馬斯克一定不懂通信技術,因為在空天網際網路裡邊沒有任何通信技術的創新,他用的只是一個新的頻段,就是QV頻段,是毫米波裡面的一個比較空閒的頻段,可能未來要分配給6G的。

  所以我認為馬斯克主要還是出於經濟目的,有兩個重要的經濟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說現在國際上對於空間的衛星軌道資源和頻率資源採用的是報備制度,也就是先到先得, 他要佔領這個戰略資源,因為以後可能大家更多的依託於空間的資源去做某些通訊控制,甚至軍事的用途。

  第二,就是因為他掌握了火箭回收和一鍵多星的技術,所以發射衛星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國際上平均的算法是一顆通信衛星兩億兩千萬美金造價,這裡面有一半也就是一億一千萬是放星的成本、火箭的成本,還有保險費。

  假如馬斯克通過技術和批量生產的規模效應,把這個星壓到一億美金一顆了,成本降了一半還多,那當然從經濟上就敢這麼做,別人就不敢這麼做。

  「星璉」計劃在民用上不可能取得效益

  ――主要出於軍事上的考慮

  「星鏈」計劃從2019年開始放星,平均每年是放兩千四百顆星,一次60顆,一年56周,截止到 6月4號放了第八批星上去,才完成了3.5%的放量,他的預見就是2025年有四千萬人用這個網絡,一萬兩千億美金的本能收回來嗎?我們算一個簡單的帳。

  2019年三大運營商的年收入是1.31萬億人民幣。如果到了2025年,中國運營商裡邊的1/40的用戶也就是4000多萬的人用,那麼按中國現在的資費標準,一年中國市場1/40的人能產生46億美金的收益,12,000億的投資,46億年收入,你認為這在經濟上合適嗎?

  那麼如果他的收費比較高,高於我們現在中國大陸的資費水平,請問你會用嗎?

  那麼為什麼他要做這件事呢?就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

  這一點我在今年上半年一再提出,我們太多人以為馬斯克是為了民用,這個過程就像當年GPS,沒有排除民用,而且歡迎民用,但是他最重要的目標一定是軍事上的用途。

  以後都是無人機的時代,如果空間飛行器打起仗來,用衛星數據通訊網絡控制高密度網格的定位,這是多麼有效的一個工具,這是最好的用途,如果軍方買單,所有東西都做平了。

  鳳凰網財經: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中國需要如何應對?

  呂廷傑:我覺得這時候我們國家的人要冷靜下來,空天網際網路是美國在技術上有比較優勢的一個解決方案,我們不跟著跑也不行,這是囚徒困境,但如果被美國帶到這個囚徒困境,就會形成騎虎難下的「贏者的詛咒」。

  我們中國人是很有智慧的,我們可以有很多策略,比如說我們放上幾百顆星把我們中國的範圍覆蓋,至少我們中國的天基的戰略安全我們有保證了。

  同時,我們應該尋找一些新的差異化的技術優勢,6G到底是空天網際網路還是什麼?這個方向是一個無人區,我們應該真正找到6G的發展方向。

  有沒有投資價值?

  ――資本追逐空天網際網路概念需冷靜

  鳳凰網財經:現在中國的很多公司也在布局空天網際網路,您認為這些公司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呂廷傑:現在中國的很多公司也在布局空天網際網路,兩個原因,第一,這些公司並不是都放上萬顆星,成本分散到很多公司並不是那麼大的代價;第二,有資本市場支持他們。

  資本市場有時候比較跟風,我想說我們現在要冷靜,我們要看到它內在的東西,如果說中國的這些民營企業打造的網絡不能互聯互通,我相信起不到馬斯克那個網絡的作用。互聯互通非常重要,每家都想做一個自己盈利的星的解決方案,是形不成合力的。

  如果你們看過著名的矽谷投資人彼得·蒂爾的一本書,叫《從零到一》,其實只有一個判斷規則,當這個行業只有一家在做,你投就行了,不用考慮太多因素,壟斷的領域必掙錢。所以你就知道這些投資人為什麼蜂擁而至,因為現在沒有人能像馬斯克這樣放一萬二千顆星。

  為何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

  ――解決貧富差異

  鳳凰網財經:大家現在比較感興趣這個新基建的話題,而且我們看到說衛星網際網路是首次納入了新基建,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國家戰略了,您覺得這個釋放了一個什麼信號?

  呂廷傑:我們現在新基建中為什麼把空天網際網路列入,我們國家的初衷不是為了跟誰打仗,我們是為了解決貧富差異問題,解決我們的數字鴻溝的問題。

  我們國家確實有好多老少邊窮地區,網絡覆蓋是很差的,如果有了空天網際網路,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們可以通過網絡看到城裡的優秀的教師上課,甚至可以互動,那麼我們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所以我覺得新基建裡邊把空天網際網路列入進去,當然是為了解決我們整個網絡覆蓋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鳳凰網財經:最後如果讓您用一句話來總結空天網際網路的未來,您會怎麼說?

  呂廷傑:我覺得空天網際網路會成為地面基站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而且大概率會用在5G的後半期。當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到來的時候,他會成為一個非常經濟有效的,真正能實現連接萬物的網絡連接解決方案。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馬斯克到底有多瘋狂?星際飛船一次可發射400顆衛星
    9月4日,一枚二級「獵鷹9號」火箭搭載60顆星鏈衛星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發射升空。這是SpaceX自2019年以來第12次執行星鏈衛星發射任務,12次的任務先後成功發射入軌衛星總數達到713顆,這不得不說是航天史上的一個壯舉。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馬斯克和「星鏈計劃」便是其中之一。它設想向距離地面781公裡的低軌道發射66顆通信衛星組成網絡,使行動電話可以打到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由於這個計劃過於超前,在總共發射了77顆衛星之後,「銥星」計劃宣告破產。
  • 馬斯克太空「撒豆子」又一批60顆星鏈衛星上天史上最強悍火箭也...
    按照馬斯克的計劃,今年年底前,馬斯克的「星鏈星座」衛星部署將達1000顆,其中前800顆將滿足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天基網際網路」需求。說到這裡,究竟何為「星鏈星座」?2015年初,馬斯克宣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初步運營,2024年完全建成。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
  • 地球總共才幾千顆衛星,為什麼馬斯克spaceX星鏈計劃能有4萬多顆
    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上天以來,全球發射的人造衛星總計大約6600顆,而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將達到42000顆,是近60年來的人造衛星數量總和的7倍。那麼,什麼是星鏈計劃?有什麼用途?對中國航天及5G會有什麼影響呢?
  • 瘋狂的「星鏈「計劃,瘋狂的SpaceX公司
    瘋狂的「星鏈「計劃,瘋狂的SpaceX公司。早在2015年1月,馬斯克宣布了一項被命名為「星鏈」的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X計劃將約4.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所謂的「星鏈計劃」,就是打算在地球周圍布置12000顆衛星,從而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系統,為世界上每個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從19年5月24到現在,一共發行了700多顆衛星。可以說,這不是說說而已,是玩真的。
  • 12000顆衛星!馬斯克的太空星鏈搶佔資源,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來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其中的1584顆將部署在距離地球的550千米的近地軌道,這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成本較低的網際網路服務。Stalink「星鏈」衛星服務的體驗,來證明馬斯克的衛星服務可以覆蓋在偏遠地區,並且提供快速的寬帶服務和網速的低延遲。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為什麼會墜毀?
    Starlink-32就是一顆衛星,只不過在焚燒之前它就已經解體,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四個亮點。在Starlink-32墜毀之前,也有多顆星鏈衛星脫離軌道,並且至今已經有多達31顆星鏈衛星墜入大氣層。這些衛星中的絕大多數都是2019年發射,從這個角度說「集體進入大氣層」也對。
  • 國內也開始打造星鏈?星河工程計劃公布,上萬顆衛星將升空
    提到航空航天領域,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馬斯克的SpaceX公司,而馬斯克一心想要打造的星鏈計劃也備受全球的關注,因為按照SpaceX的計劃,將會發射上萬顆通訊衛星來對星鏈計劃進行部署,最終形成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網絡。
  • 「星鏈」(StarLink)計劃與「虹雲」工程,讓手機連接大空WiFi成為...
    「星鏈」計劃是由馬斯克創辦的私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在2015年提出,目的是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WIFI服務,SpaceX計劃在2020年中期前部署12000顆低成本衛星,分別在550公裡軌道部署1600顆,在1150公裡軌道部署2800顆,最後在340公裡軌道部署7500顆衛星
  • 解讀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的今世近些年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利用獵鷹九號火箭,發射了第六批星鏈衛星。目前,我們的頭頂上,一共有360顆星鏈衛星在運行。若干年後,這個數字恐怕將達到42000顆!那麼,星鏈到底是什麼呢?它為何需要這麼多衛星呢?為何馬斯克和許多國家、企業、組織都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呢?這裡面究竟暗藏著哪些驚人的利益呢?為大家揭開星鏈的神秘面紗。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從2018年2月22日,SpaceX發射了其衛星網際網路項目首批測試衛星,開始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太空「星鏈」,預計2025年最終完成部署,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至少1Gb/秒的寬帶服務和最高可達23Gb/秒的超高速寬帶網絡。據馬斯克透露,推出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需要投入約100億美元資金。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或超越5G並淘汰全球寬帶,估值達469億美元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發射了600顆衛星後,已經在全球進行私人內測,所以馬斯克這個將由數萬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網絡計劃獲新一輪估值,高達469億美元,馬斯克表示星鏈計劃不僅要超越5G,而且要淘汰全球的寬帶。2015年1月,馬斯克正式宣布商業航空公司Space 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星鏈計劃通過近地軌道上的上萬顆通訊衛星全面覆蓋地球,向全球任何地區的任何用戶提供至少1Gbps帶寬的網際網路通訊服務及通訊信號。
  • 成都星河工程將把上萬顆衛星上天,國內也開始打造「星鏈計劃」
    5月,將首批60顆衛星發射升空,有條不紊的進行浩浩蕩蕩夢幻無比的星鏈計劃。不過就在幾天前,成都國星宇航公布了最新的計劃,他們要打造屬於中國的星鏈,並取名為星河工程。按照國星宇航方面的介紹,星河計劃將有一萬顆AI衛星組成,功能和SpaceX的星鏈計劃是相似的,不過星河採用的是6G技術,傳輸的速度也更快。
  • 第十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馬斯克的又一雄心計劃即將成真
    剛剛,北京時間2020年8月7日13:12,SpaceX用獵鷹九號火箭成功完成了一次發射任務,載荷是第十批57顆星鏈衛星,外加黑色天空公司的2顆遙感衛星。這是SpaceX第二次採取拼車模式發射星鏈衛星。2020年6月13日,SpaceX在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時首次採取拼車模式,當時搭載了58顆星鏈衛星,外加3顆地球觀測衛星SkySat。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OneWeb計劃通過「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以構建高速、低延時的網絡連接。到2020年3月,他已經發射了74顆衛星,可是新冠疫情的到來,打亂了OneWeb的計劃,2020年3月27日,OneWeb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可見發展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將面臨諸多風險。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1.故障的衛星何去何從據顯示,Spacex計劃製造1.2萬顆衛星,從而在太空和地球之間搭建星鏈,用於為全球網際網路服務。而在這龐大的衛星數量背後,如今卻被曝出存在著3%的故障率。雖然McDowell教授表示3%的故障率不是很高,但如果故障率一直得不到完善和有效的解決,那麼這對於整個太空來說,也即將成為極大的安全隱患。
  • 20多顆衛星失控!馬斯克遭遇入冬第一擊,秒速7公裡成定時炸彈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7期SpaceX公司在這些年陸續發射的Starlink星鏈衛星已經部署了800多顆,試圖建立起人類第一座空間網際網路。Starlink星鏈的目標是讓偏遠地區的人們也用上網際網路,不需要建立地面基站,這個方法可以大大節約地面基站的建設成本。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智商收割機嗎?
    馬斯克創立並擔任CEO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2017年的5月份公布「星鏈計劃」,「星鏈計劃」由近1.2萬顆衛星構成,包括4425顆低軌道衛星和7518顆軌道更低的衛星,通過數量龐大的衛星來為全球各地的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 剛剛,馬斯克的SpaceX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衛星
    美國太空公司SpaceX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一枚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任務,本次任務由57顆網際網路衛星以及2顆BlackSky地球照相衛星組成。「1」馬斯克無疑是世界上擁有衛星最多的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