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上天以來,全球發射的人造衛星總計大約6600顆,而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將達到42000顆,是近60年來的人造衛星數量總和的7倍。
那麼,什麼是星鏈計劃?有什麼用途?對中國航天及5G會有什麼影響呢?
在介紹星鏈計劃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故事
2020年4月21日晚上,恰好是天琴座流星雨到來的日子。
無數歐洲人抬頭仰望星空,卻意外地看到數十個異常閃亮的星星排成一排,像小火車一樣匆匆穿越夜空,許多人看得瞠目結舌,連許願都忘了:「誰知道現在正穿越天空的都是些什麼鬼?到目前為止有50多顆了!」
大家紛紛去社交平臺尋找答案,有些人認為它是流星,趕緊對著天空許個願,有的人認為這是一隊飛機,甚至有人認為是太空裡的不明飛行物。
「剛在花園裡看星星,結果看到幾十顆星星以相同的間距向北移動,這肯定不是飛機,因為飛機正閃著光從它們下面飛過,這也不是流星,難道是UFO來了?!」
如果馬斯克看到了這一幕,肯定會捧腹大笑,因為這些排著隊的「星星」,正是他SpaceX公司星鏈計劃(Starlink)的一部分。
一、什麼是星鏈計劃(Starlink)
星鏈計劃(Starlink)是SpaceX發起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低地球軌道衛星網絡,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整個星鏈計劃(Starlink)預計將投資100億美元,到2020年底,將在低、中、高的三個軌道上部署近12000顆衛星(最終將達到42000顆),另外還將建設100萬個接入型地面站、6個衛星網關站。
每顆StarLink衛星重約227公斤,配備有高通量天線、太陽能面板,衛星的寬度約為2米。
每顆衛星的設計使用壽命為5-7年,退役後,將減速並脫離軌道,掉入大氣層中燃燒。目前,StarLink衛星可以燃燒其重量的95%,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它將能夠在大氣中實現100%的銷毀,而不會對地面上的人或建築物造成任何傷害。
二、星鏈計劃有什麼用途
理論上,Starlink網絡可支持400萬用戶,主要應用在如下場景:
1.民航客機、私人飛機
目前,全球有2萬架民用客機,未來20年裡這一數字將增加一倍,而且僅美國就有20萬架私人飛機,全球的數量將更多,這些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網際網路訪問需求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2.遠洋船舶
主要包括大型郵輪、大型貨輪。
目前,世界上有300-400艘載客1000人以上的大型郵輪,大型貨輪有上萬艘,各種遠洋船隻、近海遊輪、私人遊艇、中小型商業遊輪等,在海上航行時的網際網路接入需求也非常大。
3.海島
光纜。
4.科考、旅遊業
比如在南北極、沙漠、珠峰等地區的科考及旅遊中,所需要的網際網路服務。
5.偏遠地區
比如地面行動網路、固定寬帶網絡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的網際網路接入問題。
6.緊急情況下的備份上網方案
此外,馬斯克還對StarLink提出了其他應用建議,比如登陸火星後,有助於解決火星上的通訊問題。
三、星鏈計劃的實行方案
按照SpaceX公司的計劃,將在2027年11月之前完成42000顆StarLink衛星的組網工作。
儘管看起來衛星數量非常巨大,但實際執行起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困難。
這是因為,StarLink衛星的發射和部署方式與我們已知的其他衛星不同, 「獵鷹9號」,也就是最近運送SpaceX載人龍飛船的火箭,可以同時發射60顆衛星。
根據計算,如果要使覆蓋整個地球的網絡,至少需要360顆StarLink衛星,要達到中等程度的覆蓋則需要720顆衛星,預計最早要到2020年底才能開始商業運作,但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時間表可能會略有延後。
但是我們簡單估算一下,利用「獵鷹9號」一次60顆的運載能力,6次就可以發射360顆衛星,12次就可以實現中等程度的網絡覆蓋,根據SpaceX的官方聲明,向美國和加拿大提供服務僅需6次發射,而在全球範圍內只需進行24次發射即可。
而SpaceX正在研發的「星艦Starship」更驚人,一次能發射幾百顆衛星,就像在太空軌道裡「撒豆子」一樣,發射成本僅相當於「獵鷹9號」的10%,
正常情況下,StarLink在1-2年內將可以實現商用。
據估計,到2025年,StarLink用戶將超過4000萬,預計收入將達300億美元。
四、SpaceX星鏈計劃對中國航天的啟示
1、發展商業航天
SpaceX是美國的一家私人商業航天公司,不僅具有NASA技術系統的支持,而且在業務靈活性、商業敏銳度、快速響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商業衛星通常需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收回成本,而且應用端的成本非常高。
SpaceX星鏈計劃之所以引起全球的關注,亮點就是沒有採用體積龐大的傳統衛星,而使用數量眾多的微小衛星,這為商業航天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微小衛星的開發周期短,通常可以在1年半內完成,而且發射方式靈活,可以與其他衛星一起發射,大大降低了研發、發射的成本,有望打破過去幾十年來傳統航天業固有的商業模式。
相信在市場的推動下,中國的商用航天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2、廉價發射技術
SpaceX星鏈計劃的殺手鐧就是廉價發射,成本的低廉不僅在於一箭幾百星的批量發射上,而且在於可回收的火箭技術。
SpaceX在實際發射中使用了回收的二手有效載荷整流罩,並應用了回收一級火箭的技術,將來,SpaceX還會使用巨型氣球來回收二級火箭。
SpaceX表示,回收一級火箭可以節省80%的成本,如果將來回收二級火箭,發射成本將是當前的1%。
3.需求驅動的思路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衛星通信建設主要是作為地面通信的備份和補充手段。
Starlink項目是一個典型的需求驅動項目,追求的是「全球隨時隨地的高速衛星寬帶網絡」服務。
SpaceX的衛星系統主要為全球個人、商業、機構、政府、專業用戶提供各種寬帶和通信服務,在部署大約800顆衛星之後,SpaceX將能夠提供覆蓋全球的寬帶服務。
馬斯克的Starlink計劃會對5G構成重大威脅嗎?
雖然5G具有許多優勢,例如:更低的空口延遲和更高的傳輸速度;
但是5G的缺點也非常明顯,例如:基站耗電量很高,僅能覆蓋300米範圍,不到4G基覆蓋半徑的三分之一,而且5G嚴重依賴基建水平,對於光纖無法到達的區域,5G根本無法提供服務。
Starlink衛星通信模式的優點是具有較大的覆蓋範圍,並且不依賴於光纖基礎結構;
缺點是無法為通信設備密度高的區域提供高質量和穩定的通信服務。
因此,5G和Starlink是完全互補的通信方法。
這樣說吧,如果你家是在上海市區,那麼千兆光纖入戶+WiFi是你的最佳選擇;
如果你在人民廣場散步,那麼5G通信設備是最佳選擇;
如果你在偏遠的美國鄉村、在飛越太平洋的航班上、在撒哈拉沙漠的科考路線上、在大西洋的觀光郵輪上,那麼Starlink就是替代5G、昂貴海上衛星通信的最佳方案。
結語
星鏈計劃表面上是一個龐大的通訊網絡項目,其實背後暗含著的是對太空軌道資源的爭奪。
國際衛星通信界、聯合國等機構目前對於太空低軌道資源奉行的原則是,先到先得,也就是一旦佔有了就能永遠擁有。所以,目前各國都在開展低軌太空資源的跑馬圈地,這個機會如果喪失,將來再租用別人的軌道資源,那就是天價了。
如今,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在航天領域,我們雖然起步晚,壓力重重,但卻不能鬆懈,要建立國家主導、社會參與的機制,儘快補齊太空資源的短板,不斷創新,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