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發射4.2萬顆衛星想取代5G?不僅不行,還可能是地球災難

2020-12-03 李論科學

埃隆·馬斯克是一位非常具有野心和人格魅力的企業家,而且還算得上是一位科學家吧。畢竟人家整天搞得都是太空上的事。

發射火箭、建造星際飛船、殖民火星這些都是馬斯克的工作,而且還造電動汽車、搞腦機交互、人工智慧開發,可以說這位SpaceX公司的掌門人就是現實版的託尼·史塔克。

不過他的業務可不止這些,在2015年的時候他就曾提出要建立覆蓋全球的衛星通訊網絡,為全球各地的人提供低價、穩定的網絡服務。

這讓人一聽感覺是要取代現在地面、地下、海底架設的光纖、以及遍布全球的通訊基站。到時我們只需要連接天上的衛星就可以實現高效的網絡服務了。

這麼有野心的計劃像是在吹牛一般,不過馬斯克這個人的魅力就在於他曾經吹過的牛都付諸實施了,而且基本上都實現了。

通訊衛星這件事也不例外,2019年5月搭載60顆衛星的獵鷹9號火箭進入太空,將每顆重量只有260公斤的衛星送上了300公裡的軌道,隨後這些衛星將通過內置的引擎逐漸爬上550公裡的近地軌道。

這就是為什麼在剛發射後的一段時間內,人類可以肉眼看到這些衛星排成一排划過夜空,這也足以見得這些衛星反射陽光的能力非常強。

這些衛星主要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太陽能電池板具有很高的反照率,而且衛星自身也會為了防止受陽光直射吸收太多的熱量,通常會身披金甲或者銀甲,這些衛星本身的反照率也很高。

第一次發射以後這項計劃就被正式命名為「星鏈計劃」,並且將衛星的數量擴展到了1.2萬顆,計劃首先在550公裡高的軌道上先部署1584顆衛星。

到目前為止也就是2020年的6月,星鏈計劃總共發射了9次,已將近600顆衛星送上了近地軌道,這項計劃未來還將持續;

而且馬斯克貌似對1.2萬顆衛星還不滿意,還增加了3萬顆的計劃,未來就光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就要發射4.2萬顆衛星,這簡直像一個天文數字。

這項計劃在明年將會為北美和加拿大提供網絡服務。

馬斯克認為這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作為吃瓜群眾看了之後只能讚嘆一句牛!也不得不佩服馬斯克是唯一一個能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實現的人。

不過在讚嘆之餘,人們就會擔心我們剛主導的5G是不是要被顛覆了?要被取代了?感覺人家在天上提供網絡服務很高大上。

其實不然,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不僅不能取代5G,也不能和5G相提並論,甚至還沒有4G來的方便呢。

為什麼會這樣?那為什麼馬斯克還願意燒錢幹這事?

首先馬斯克的星鏈並不是讓我們的手機、電腦、平面等電子終端直接連接衛星上網,因為衛星傳輸信號所使用的波段跟我們所使用的電子終端接受的信號波段不一致。

如果要使用衛星上網,就需要使用額外的接收設備來接受和轉化信號才能使用。就像下圖中的這個玩意。

我們出門總不能隨身攜帶這個吧。

那在家裡可以用啊,但是衛星使用的高頻毫米波穿透能力很弱,因此你想要在家裡用的話,就需要在房子外邊裝上這個天線,這不就有點回歸到當年的天線鍋的感覺了,多此一舉。

而且最主要的是,4.2萬顆衛星也帶不動全球用戶的需求,現在在全球的4G基站以及5G基站少數也得一千多萬個,就這覆蓋範圍還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而馬斯克區區4.2萬顆衛星同樣,也無法帶動全球用戶上網的需求,如果用戶數量太多,能卡到爆炸。

因此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開放的,他要限制用戶數量,也並不想取代地面上的光纖,以及數千萬個通訊基站。而是想補充地面基站通訊的死角。

例如有些偏遠的地區,高山山脈、海洋、原始森林等這些地方無法建設基站,那麼這就是星鏈的用武之地。

還有高空通訊,如地球的平流層這些都是基站的死角,而星鏈在這些地方就具有絕對的優勢。可以用作民用航空,也可以用作軍用,這一點對於軍事來說非常重要。

而馬斯克也和美國軍方有相應的合作。看似是在高民用網絡通訊,其實是美國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劇,到時美國的軍隊走到哪裡都可以用到快人一步的網絡通訊,因此錢途廣闊,具有非常大的利益。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地球外的軌道是有限的,是非常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雖說軌道資源是全球各個國家共享的;

但是地球外的軌道一直是先到先得,馬斯克4.2萬顆衛星升空,其實就是對軌道資源的一種合理性的掠奪;

人家現在把有利的軌道佔了,那麼後續你在想發射自己的通訊衛星,就需要另闢蹊徑。

還有令全世界天文學家擔心的是,這麼多衛星升空,對地球來說可能是一種威脅,甚至未來會把人類困在地球上,或者造成人類無法在地面上進行天文觀測,因此天文學家一直都在反對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要知道人類自從上世紀60年代發射衛星以來到現在,全世界發射的衛星總數也不過4千多顆,而馬斯克一個人就像發射4萬顆衛星,直接翻了10倍。

以前我們常說天空垃圾是未來人類走出地球的威脅,那麼馬斯克放蒼蠅式的發射衛星就會導致地球軌道外衛星發生膨脹的風險大幅增加。

例如在2019年的9月份,星鏈44號衛星就險些跟歐空局的一些氣象衛星發生碰撞,最後通過緊急變軌才避免了這次事故。

如果碰撞那麼形成的微小高速碎片就像子彈一樣,在地球空間外到處亂穿無法預測。會給地球外所有的太空飛行器造成威脅;

假如一個太空飛行器被擊中會直接損壞,又形成更多的碎片,長期下去地球外層就會變成一個垃圾場。

這樣的地球就會把人類死死的困住,我們的結局只有等待滅亡。

因此科學家認為在我們還沒有想到如果快速高效的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時候,不要激進的大量發射衛星。

發射衛星一時爽,但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除了太空垃圾,天文學家頭疼就是光汙染問題。

把地球外空間整成下圖這樣,看起來很有科技感,但是這些玩意反照率太高了。

這些衛星會影響地面光學望遠鏡對夜空的觀測,這對天文學家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雖然這些衛星肉眼一般看不到,看起來還沒有天上的星星明亮,但是天文學家需要觀測的不僅僅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恆星、星系;

還需要觀察早期宇宙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看到遙遠的、光線非常微弱的恆星,因此天文學家經常用光學望遠鏡對著天空會進行長達數小時的曝光,來收集黑暗夜空中的一個個光子。

如果地球外到處都是衛星,那麼這些衛星就會破壞長時間的曝光,使得我們看到的夜空是下圖這樣的。

這一道道的線都是衛星划過天空留下來的,這就讓圖片失去了一些細節。如果衛星再多一些,那麼天文學家就要失業了。完全沒辦法觀天了。

你可能會想,我們可以將望遠鏡發射到外天空就像是哈勃望遠鏡一樣,不僅可以規避衛星的影響,還可以規避地球大氣的影響。

但是發射一顆望遠鏡到外太空的成本太高了,而且維護起來相當的困難,花費巨大,因此地面天文臺依舊是現在觀天的主力軍。

而且這些衛星工作的頻率,也會影響射電天文學,給射電望遠鏡帶來更多的背景噪音。

所以說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問題還是相當多的。各方也希望馬斯克的團隊能夠跟科學家、天文學家能夠有更多的交流,找出解決的辦法。

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到未來4.2萬顆衛星升空,對天文學家來說將是一個災難,對地球軌道外的安全也是一種威脅。

相關焦點

  • 馬斯克預計發射4.2萬顆衛星,會取代5G嗎?這可能是一場災難!
    馬斯克預計發射4.2萬顆衛星,會取代5G嗎?這可能是一場災難!埃隆馬斯克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企業家。作為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你以為他的成就只有電動汽車人工智慧開發嗎?與傳統的方式不同,它不需要在地下海底沙漠中鋪設光纖,建立通訊基站,而是將4.2萬顆衛星發射到地球的近地軌道上,這樣就可以實現全球高效的網絡服務了。每當馬斯克計劃被提出的時候,都會受到外界的質疑,這項通訊計劃也是同樣。2015年被提出之後,在2019年這項計劃正式實施,獵鷹9號搭載著60顆衛星成功地進入太空。
  • 馬斯克要發射4.2萬顆衛星,中國5G還沒建設,就要被顛覆嗎?
    近日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可以說火爆網絡,2020年4月22日,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基地發射了60顆衛星,到目前為止星鏈計劃已經發射超過422顆衛星,馬斯克承諾最終發射數量將達到42000顆。
  • 4.2萬顆衛星,誰給了馬斯克佔領太空的底氣?| 甲子光年
    此前,SpaceX的星鏈計劃在2019年10月16日將衛星發射總數量從1.2萬顆更新到了令人咋舌的4.2萬顆衛星(1.2萬顆已獲批准,3萬顆已提交申請)。這些衛星,將打造天基網際網路,實現高帶寬、低延時的衛星通信。4月22日,當這一宏偉計劃的第七批60顆衛星上天后,馬斯克進一步宣稱:該衛星網際網路業務「3個月內內測,6個月內公測」。
  • 馬斯克到底有多瘋狂?星際飛船一次可發射400顆衛星
    按照計劃,擬於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一個由1.2萬顆衛星組成的網絡,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最終將使所有衛星連成一個「星座」,目標是為整個地球全天候提供高速低成本衛星網際網路。
  • 4.2萬顆衛星背後,一場被忽視的太空資源競爭
    此前,SpaceX的星鏈計劃在2019年10月16日將衛星發射總數量從1.2萬顆更新到了令人咋舌的4.2萬顆衛星。這些衛星,將打造天基網際網路,實現高帶寬、低延時的衛星通信。至今,SpaceX已發射的星鏈衛星總數達422顆。而今年,星鏈共計劃送1000多顆衛星上天。未來,如果4.2萬顆衛星全部上天,則馬斯克會憑一己之力,將目前太空的衛星密度提高20倍——目前,人類發射的仍然在軌的衛星數量僅為2000顆左右。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會威脅5G甚至寬帶的地位嗎?
    星鏈計劃卻竟然要發射12000顆衛星,而且已經開幹了,幾十億地球人未來都將可以通過StarLink接入星鏈計劃提供的網際網路,這將會是對電信與網際網路格局的一場徹底顛覆?而馬斯克在媒體電話會議中表示,每顆衛星的功能性帶寬為 1 Tbps(Terabit per second),Business Insider 指出,這足以同時為 40000 人提供 4K 級別的流媒體視頻服務,40000*12000=4.8億。也就是說spacex的12000顆上天后(實際計劃發射4.2萬顆),可以同時滿足全球5億人觀看4K視頻。
  • 地球總共才幾千顆衛星,為什麼馬斯克spaceX星鏈計劃能有4萬多顆
    一、什麼是星鏈計劃(Starlink)星鏈計劃(Starlink)是SpaceX發起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低地球軌道衛星網絡,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整個星鏈計劃(Starlink)預計將投資100億美元,到2020年底,將在低、中、高的三個軌道上部署近12000顆衛星(最終將達到42000顆),另外還將建設100萬個接入型地面站、6個衛星網關站。
  • 埃隆馬斯克的4萬顆衛星傳送寬帶大計能否成功?
    在顛覆了汽車和火箭發射行業的經濟學之後,這位億萬富翁正在對另一種瀕臨崩潰的商業模式--空間通信--開刀,在天空中布滿數千顆衛星,將網際網路傳送到與世隔絕的人群。他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2019年5月送上了第一批Starlink衛星,截至本月初,它已經部署了近700顆衛星,單槍匹馬地將在軌有效衛星數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 12000顆衛星!馬斯克的太空星鏈搶佔資源,中美競爭不可避免
    圖為外太空 星鏈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旗下的一個項目,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到2024年之間將發射1.2萬顆衛星搭建「星鏈網絡」
  • 馬斯克發射4.2萬顆星鏈衛星是太空垃圾?很多人被騙,美軍卻贏了
    8月7日,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公司發射了新一批「星鏈」衛星,57顆衛星在發射93分鐘後成功部署。「星鏈」衛星網絡項目計劃為全球提供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最初計劃將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後來改為發射4.2萬顆衛星。
  • 地球上空每4顆衛星中就有一顆是馬斯克的
    11月24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第40號發射臺發射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16組共60顆衛星。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曾表示,5型箭被設計成「在無需例行整修的情況下」能反覆使用10次,而若「做適當的例行維護」可用100次。 本次發射所用的整流罩兩個半罩也都各有飛行經歷,其中一瓣此前用過一次,另一瓣已飛過兩次。  自去年5月組網發射啟動以來,該公司迄今已通過16次發射將953顆「星鏈」組網衛星送入軌道,已發射「星鏈」衛星總數為955顆。
  • 馬斯克剛剛又發射了60顆衛星!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9點25分,馬斯克SpaceX獵鷹九號攜帶的第八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一箭60星,再次壯大已擁有482顆繞地衛星的馬斯剋星鏈版圖。有意思的是,今天恰好是SpaceX首次發射獵鷹9號的十周年紀念日。
  • 太空Wifi,一個由4.2萬顆衛星組成的網絡,手機準備好去連接了嗎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要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也就是「星鏈計劃」(不過據有關文件顯示,該公司還準備再增加3萬顆,使衛星總量達到約4.2萬顆)。如果計劃順利的話,「星鏈」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
  • 病毒阻擋不了馬斯克的太空夢,SpaceX擬4月16日發射60顆星鏈衛星
    據外媒報導,埃隆·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日前宣布,該公司擬4月16日發射第七批60顆星鏈衛星,如發射成功,SpaceX在軌道上運行的星鏈衛星將達410顆。這可謂是開啟了衛星上網時代。根據SpaceX公司的計劃,到2024年將在太空搭建由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這一衛星網際網路項目建成後將從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從而保障全球網絡「無縫隙覆蓋」。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它設想向距離地面781公裡的低軌道發射66顆通信衛星組成網絡,使行動電話可以打到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由於這個計劃過於超前,在總共發射了77顆衛星之後,「銥星」計劃宣告破產。相比於摩託羅拉,馬斯克的SpaceX則顯得「務實」許多,它在2015年宣布要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向太空發射12000顆小衛星,將這些衛星組成一個龐大的星座,以便「讓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使用美國人搭建的太空網際網路。
  • 馬斯克的野望,四萬顆衛星構建覆蓋全球無線網絡,能否顛覆5G時代
    馬斯克雄心勃勃的星鏈計劃在軌衛星數已經達到了422顆,雖然這個數目距離馬斯克最終目標的四萬顆衛星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這四百多顆衛星已經能覆蓋一塊區域,並開始提供無線寬帶服務。而馬斯克希望未來能通過部署超過四萬顆衛星,向全球用戶提供類似的服務。
  • 馬斯克矽谷宣布四萬顆衛星將發射以實現全球寬帶覆蓋
    在顛覆了汽車和火箭發射行業的經濟模式後,這位億萬富翁又開始攻擊另一種很難取得利益的商業模式——太空通信!在天空中安裝數千顆衛星,向與世隔絕的人群發送網際網路。他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9年5月發射了第一顆星鏈衛星,截至本月初,該公司已經部署了近700顆衛星,僅憑這一點,在軌活動衛星的數量就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 剛剛,馬斯克的SpaceX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衛星
    美國太空公司SpaceX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一枚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任務,本次任務由57顆網際網路衛星以及2顆BlackSky地球照相衛星組成。這也是SpaceX為何保持「星鏈」衛星發射頻率的原因。 儘管從資源方面來說,衛星網際網路是具有」先發優勢」,但從另一方面技術或者研發的角度來說,衛星網際網路的後來者們,不僅沒有增加技術上的困難,反而可以向先行者學習,加快研發的速度,有「後發優勢」。
  • 馬斯克「星鏈」將取代5G?上海航天專家回應並介紹「翔雲」
    近日,關於美國「星鏈計劃」終端機的消息在微信上熱傳,稱埃隆•馬斯克發起的這個衛星網際網路計劃部署完成後,將取代5G通信。真的是這樣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馬陸博士。他表示,地基移動網際網路和天基衛星網際網路是互補關係,後者不能取代前者。「星鏈計劃」終端機類似於衛星天線鍋,每個人不可能隨身帶著一口「鍋」上網。
  • 馬斯克快要實現了!61顆衛星成功發射,給全世界都敲響了警鐘
    如今,這61顆衛星的接連成功發射, 更是不得不給世界各國都敲響了警鐘。或許,馬斯克的想法是真的很快就能夠實現了!一架搭載61顆衛星的火箭已經從美國東部空軍基地正式升空,並且隨之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不得不引起各國的注意。所謂獵鷹九火箭,其實早前美國就已經多次使用過,連同這一次搭載的六十一顆衛星,前後已經順利執行了六次的發射任務,這實力是看得見的。至於美國本次主打發射的這六十一顆衛星,其實美國也的確是籌備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從2019年五月份至今,已經經過前後11批次的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