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9點25分,馬斯克SpaceX獵鷹九號攜帶的第八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一箭60星,再次壯大已擁有482顆繞地衛星的馬斯剋星鏈版圖。有意思的是,今天恰好是SpaceX首次發射獵鷹9號的十周年紀念日。
最近馬斯克的太空徵服計劃,可謂是捷報連連,除了星鏈發送成功外,上周末,馬斯克SpaceX與NASA合作的載人龍航天飛船也發射成功,兩名美國太空人被成功送至國際空間站,再次證實美國已具備將人類送往太空的能力,曾經僅在美式科幻大片裡出現的電影情節,如今實現了商業化運作。
一、馬斯克: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商業航天領域利好不斷背後,站著對火星和太空近乎痴狂的馬斯克。馬斯克曾公開放話「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早在2001年,還沒經營特斯拉時,馬斯克就開始了自己的航天事業。為了推進相關項目找到合伙人,他曾包下羅浮宮對面酒店的頂層,跟歐洲衛星發射聯盟開了60個小時的會,又跳了30個小時的舞,結果因開價太高談判失敗。後續馬斯克找到俄羅斯人,想花2100萬美元買3顆洲際彈道飛彈,卻被嘲笑「小男孩你沒帶夠錢吧」。
屢戰屢敗的馬斯克,2002年最終找到TRW火箭工程師、波音公司火箭測試主管、NASA頂尖工程師等,一起合作成立spaceX公司,開始造火箭。「火箭的浪費程度就像一架波音客機飛了一次就報廢一樣。」馬斯克表示,卻毫不在意。
2006年,獵鷹1號火箭研製成功;2008年,成功發射了Falcon 1;2010年,獵鷹9號發射成功;2015年SpaceX宣布的「星鏈計劃」;2020年載人龍航天飛船成功發射。期間經歷克服了火箭墜毀、經費耗竭等一系列困難,馬斯克的太空徵服計劃能見度逐漸升高。
為進一步實現火星移民,馬斯克甚至定下計劃:在2024年開始送人去火星,2025年到達;10年內造1000艘星際飛船,30年內送100萬人上火星。
據馬斯克之前透露,旗下SpaceX公司正在研製一種名為「星際飛船」的新型巨型火箭,有望把人類帶到月球、火星等深太空。
二、定居火星,馬斯克還需克服哪些困難?
倘若馬斯克的「星際飛船」建造成功,人類飛往火星有朝一日或成現實,不過若想在火星長久定居,似乎還有諸多問題尚未克服。
首先是氣候問題。由於火星大氣層極為稀薄,大氣由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氫氣構成,氧氣和水分含量極為稀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斯克甚至大膽設想:要在火星兩極引爆一萬枚核彈,進而改變火星氣候,使其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其次是太空輻射對人體損害問題。同樣受稀薄大氣影響,太空輻射成為損傷太空人身體的一大重要因素,將對視力、骨骼與肌肉、心臟、心血管、體型等造成巨大傷害。雖太空衣最外層採用白色鍍鋁織物制抵禦輻射,可遠遠不夠。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航天員運動能力下降近一半,已故7人中有4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哈佛專家團隊與中國企業GeneHarbor展開合作
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宇航局NASA已經和哈佛大學David·Sinclair教授就「β-煙腺氨單核苷酸」達成合作,希望藉助該物質幫助太空人修復太空輻射損傷的細胞。該物質被哈佛證實可修復衰老或輻射造成的DNA損傷,同時可提升運動能力56%-80%,最終延長壽命近三分之一。給哈佛實驗室提供原料的中國企業GeneHarbor,是全球唯一能夠合成無重金屬殘留綠色β-煙腺氨單核苷酸的企業,曾先後被京東、天貓邀請入駐,開設官方旗艦店。
不知是否湊巧,馬斯克年輕女友Grimes正在服用β-煙腺氨單核苷酸前體物質,按照馬斯克女友說法,她是為了最大化線粒體功能延緩衰老。但外界認為,這說明馬斯克一行人正在為移民火星做身體上的準備。
馬斯克的火箭衛星接連發射,執行新任務的飛船也已在建,4名被選出的太空人也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訓練,被寄予數字永生厚望的「腦機接口」不斷傳來利好消息……曾被群嘲「全球最愛說大話」的馬斯克,如今似乎已摘掉騙子的帽子,搖身一變「未來預言家」。
那麼按照馬斯克計劃,5年後人類能否如期移民火星?目前看來,在航天實力飛漲及人類身體機能繼續強化的背景下,這似乎不無可能。
參考:
NASA:NASA Selects 29 Proposals for Space Biology Research
(本文作者:追風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