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包工頭的孩紙地球已經承不下他: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2020-12-05 基建通

如果說誰能配得上「科技狂人」

「瘋狂的創業者」

「鋼鐵俠」

「外星人」等稱謂

那非埃隆·馬斯克所屬。

埃隆·馬斯克:工程師、慈善家、PayPal貝寶(最大的網上支付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環保跑車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同時還有鋼鐵俠、科技狂人等稱號。

也許你會覺得用「狂人」這個詞形容馬斯克是不是太過了,其實非也,當你看完馬斯克一路走來的所作所為,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或許他的很多評論聽起來令人覺得瘋狂,也有的堪稱為天才創意。但無論如何,他的說法值得傾聽,先來盤點馬斯克堅信的9大最瘋狂言論。

【瘋狂言論1】

馬斯克稱,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的超級電池工廠將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建築,看起來就像「外星人的無畏艦」。

【瘋狂言論2】

馬斯克經常表示,人類實際上可能存在於其他高等文明的視頻遊戲中。

【瘋狂言論3】

馬斯克認為人類很可能都生活在一個模擬現實世界中,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一。

【瘋狂言論4】

馬斯克稱,事實上,我們應該期望自己正生活在某個模擬世界中,否則事情可能變得非常糟糕。他說:「如果文明停止進步,可能是因為某些災難事件將文明抹去。所以我們或許應該期待著這是一場模擬,否則……。我們要麼自己去創造與現實世界沒有區別的模擬世界,要麼文明不再存在。」

【瘋狂言論5】

馬斯克稱,人類實際上已經算是「電子人」。我們通過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具備的數字能力,讓我們看起來就像具有「超能力」的電子人。他說:「你已經擁有比20年前美國總統更大的權利,你可以回答任何問題,與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舉行視頻會議。你可以立即給數百萬人發送信息,這都令人難以置信。」

【瘋狂言論6】

馬斯克表示,可以將「電子人」的概念繼續推進,比如在我們的大腦中添加「數字智慧層」,以免人類成為人工智慧的「家貓」。他說:「我不喜歡成為人工智慧的家貓,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我認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添加人工智慧層。它可以更好地工作,同時與身體其它部分共生。

【瘋狂言論7】

馬斯克透露,他希望能在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他說:「我們正建造能飛往火星的貨運飛船,最終人類也將登陸火星。地球與火星軌道每隔26個月就匯合一次,下次將在2018年和2020年。我認為如果事情按計劃進展順利,我們可以在2024年開始送人類前往火星,並在2025年到達。」(說到這,筆者突然聯想到了霍金的最近預言「人類將在2032年毀滅」,除非人類移民外星,難道馬斯克就是那個救世主?)

【瘋狂言論8】

馬斯克還分享了他對火星政府的觀點。他說:「我認為火星政府最有可能的形式是直接性的民主政府,而非實行代表制。人們可以直接就某些問題進行投票表決。」

【瘋狂言論9】

但是如果計劃出現意外,馬斯克稱自己不介意終老火星。他說:「我認為你可以選擇死亡的地方,火星或許是個不錯的地方。」

一個人到底可以對科技多痴情?看看埃隆·馬斯克——從小愛讀科幻小說,12歲寫出遊戲代碼,學物理、進矽谷、娶老婆也挑科幻小說家,為了研發新技術,不惜傾家蕩產。。。

咱們先來看下馬斯克的心路歷程:

1983年,12歲的他成功設計出一個名叫「Blastar」的遊戲,並為這款商業軟體開出了500美元的價格。

1992年馬斯克考慮了三個最想涉足的領域,這三個領域在他看來都是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領域,分別是:網際網路,再生能源,太空。

2002年10月,ebay用15億的股票收購Paypal,馬斯克擁有其中11.7%的股份,約合3.28億美元。在那之前的四個月,他成立了SpaceX,研究如何降低火箭發射成本。他立即在SpaceX裡投了1億美元,雄心壯志是將發射費用降低到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1/10,並計劃在未來研製世界最大的火箭用於星際移民。

2004年,馬斯克向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創立的特斯拉公司投資630 萬美元,而他則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特斯拉公司是一家製造高端電動跑車的公司,馬斯克對它投資顯然是基於對電動汽車的熱愛以及看好這個市場。因為管理問題以及第一款跑車出產過程的磕磕絆絆,馬斯克把所有的錢都投入了研發。

2010年12月8日,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這是全球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企業發射到太空,並能順利折返的飛船。

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2013年,他提出超級高鐵計劃,他認為超級高鐵可以1200公裡的超高時速遠距離運送乘客 。超級高鐵(Pneumatic Tubes)是一種以"真空管道運輸"為理論核心設計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聲小、汙染小等特點。這種"膠囊"列車有可能是繼汽車、輪船、火車和飛機之後的新一代交通運輸工具。

從2015年1月到6月,立志實現火箭回收的獵鷹9號經歷3次失敗。除了第一次測試火箭直接落入海中,其餘兩次皆以爆炸告終。

2015年12月22日9時29分,SpaceX成功發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10分鐘後完美回收一級火箭,創造了歷史。

2016年9月1日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突然爆炸,價值數億美元的設備被毀,包括Facebook希望為非洲部分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衛星。

2017年3月30日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二手獵鷹 9 號火箭」,將盧森堡衛星通訊商SES的SES-10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該衛星將為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提供寬帶與行動網路服務。這是人類太空史上的第一次,利用翻新的「二手」火箭把一顆商業通信衛星發射上天,旨在打造可重複使用火箭,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近日,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鑽石王老五,埃隆·馬斯克又上了三次頭條。

一次是他的私人火箭公司SpaceX,又拿下政府1億美元的單子,準備替政府發射一枚GPS衛星。

一次是他撂狠話,發誓100天內造出能支持一個州的超大蓄電池,解決澳大利亞供電危機,否則不要錢。(因為南澳大利亞州經常停電,一停就是兩星期,馬斯克主動攬了事兒,還說如解決不了,2500萬美元的設備成本錢不要了。)

最後一次是,被爆出和著名影星德普剛剛離婚3個月的妻子約炮,沒錯,就是辣個被稱為「美國版馬蓉」的艾梅柏·希爾德,此女還是個雙性戀......

說起馬斯克宏偉的商業帝國,那是牛逼的一塌糊塗,28歲就成了億萬富翁,但說起他搞定女人的本事,那簡直是一部血淚史,今天我們就來扒下這個退休後要上火星的人,幾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秘密一:

老爸是個大男子主義的包工頭

馬斯克出生南非,從小家境優渥,家裡一大堆僕人被老爸呼來喝去。爸爸是英裔工程師(按照咱們的話說就是包工頭),老媽是加拿大知名模特,但因為忍受不了丈夫的大男子主義,倆人在他9歲時就離了婚。

秘密二:

兩任妻子極為相似,連性格愛好都一樣

有了事業以後,直男馬斯克就開始找老婆,但結了兩次婚最後都搞砸了。

第一任妻子:校花級別科幻小說作家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大學校友,校花級別,金髮、碧眼、翹臀,但又跟別的女孩不一樣,前妻名叫Justin,超級喜歡寫科幻小說。最終由於受不了馬斯克的大男子主義,8年後後兩人分手。

第二任妻子:世界最性感物理學家

兩年後,他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英國模特出身的電影明星Talulah Riley。

不得不說,馬斯克對女人的審美標準非常直男,外表永遠要金髮碧眼大長腿。內在要有才華,有獨立精神。據Justin(馬斯克第一任妻子)回憶,她第一次見到馬斯克的第二任妻子Riley時,十分詫異,因為Riley和自己很像,如果不是關係特殊,倆人絕對能成閨蜜。

第一任妻子賈斯汀(左)第二任妻子萊莉(右)

但是,萊莉也沒有逃脫離婚的命運,結婚兩年,就決定離婚,原因也是受不了馬斯克極其嚴重的大男子主義。

秘密三:

5個孩子全是試管嬰兒

馬斯克對於傳宗接代的態度簡直可怕。馬斯克一共生了6個兒子,其中第一個兒子得了猝死症10個月時已經去世,馬斯克和Justin趕緊查了查,但倆人都沒有生育問題啊,但像馬斯克這麼高效的人,對於自然受孕這種事根本不能忍。於是立刻決定用試管嬰兒生孩子,2年讓妻子生下了5個孩子,一個雙胞胎,一個三胞胎,高效率、有質有量完成了傳宗接代任務。並且,和之後的第二任前妻Riley兩結兩離的5年間,沒有再生育。他給的理由是,我的傳宗接代任務已經超額完成了呀......

「狂人」就是不一般,連娶妻生子都「與眾不同」。

秘密四:

他是谷歌2900億遺產指定繼承人

當扎克伯格在研究如何幫你分享照片的時候,馬斯克則是希望將人類從自我毀滅和意外災難中拯救出來。並且在製造新能源、製造火箭、移民火星的豪華版願望的路上,一路狂飆。正因為他開公司沒有雜念,就是想為世界做點什麼,所以科技圈一堆志同道合好哥們,與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稱兄道弟,並且是拉裡佩奇選定的,自己離世後,高達300多億美元的遺產繼承人。

縱然我們只是浩瀚星辰的一粒塵埃,但如果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折騰,那才算是白走了這一遭。對埃隆·馬斯克來說,曾為愛付出的時光與痴狂依然無法表達他對未來與科技的忠誠。「這個星球不配我死。」他說,「要死就一定死在火星上。」

說完美國版包工頭的兒子,很多人立馬對比聯想到中國版的。比如包工頭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被譽為「國民老公」。對於王思聰,吃瓜群眾褒貶不一。有的認為其只是個多金頑主,毫無能力可言,純粹是活在其爹的光環下,有的人則認為其是90後中的投資天才,獨具慧眼。

首先包工頭王健林的言論就能讓大家瞠目結舌: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

而對於給王思聰5億「零花錢」這事,王健林曾如此解釋:我不過問他任何投資計劃,就準備一些錢,讓他自己幹5年,上20次當,看看能不能成。

再來看看「國民老公」的一些驚人之語:

「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錢沒錢,反正都沒我有錢」

「真正的有錢人是不虛榮的」

「婚姻就是人類發明出來自欺欺人的東西,我就不相信婚姻這個概念」

「我想認識真正有想法的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能夠生產出偉大的產品」

「我又不想上市,我也不想套現,有錢可以慢慢選擇自己想要投的項目,有錢可以不急著要投資回報,我又不靠公司賺錢吃飯。什麼是成功?對我來說,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人家都說了不想上市,也不想套現,只想選擇自己想要投資的項目,那麼咱們來看看他都投資哪些項目:

2009年成立由王思聰擔任董事長且完全控股的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普思資本)

從該公司官網公布的近40個投資案例可以發現,不少與遊戲和電競相關,覆蓋產業的上下遊。如遊戲公司雲遊控股和樂逗遊戲、移動電競遊戲研發及發行商英雄互娛、舉辦過Dota2公開賽事的藍遊文化、以遊戲相關視頻為核心的內容分發平臺ImbaTV、電競服務平臺VPGAME、為玩家提供專業硬體產品的鈦度科技、網吧連鎖企業網魚信息等。

2014年1月22日,樂逗CEO陳湘宇從自己手中拿出1.3%的股權,即1849650股,以約590萬美元轉讓給了普思資本。2014年8月7日,樂逗遊戲在美上市,按照當時發行價15美元計算,王思聰這筆投資增值到2774.48萬美元,實現了近5倍的投資回報。

截止目前普思投資一共投資了七家企業,分別是:雲遊控股、樂逗遊戲、瑞爾齒科、環球數碼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信匯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無錫海古德新技術有限公司、九好集團 。

2011年8月2日,王思聰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將進入電子競技領域——收購快要解散一支DOTA界的冠軍戰隊CCM,之後組建了iG戰隊,並從LGD戰隊中挖角了4名隊員。

2015年9月12日,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入股了移動電競概念的新三板公司「英雄互娛」,投資金額近1億元人民幣。英雄互娛是中國手遊集團前總裁、COO應書嶺在辭任中國手遊職務之後創立的手遊公司,也是主板和創業板上唯一一家主打移動電競概念的公司。

除了上面這些,王思聰還投資了熊貓TV直播平臺、投資1億的綜藝節目《Hello!女神》等,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同時也展現了王思聰的天才投資能力。

當然他投資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這裡小編想說的就是,雖然王思聰有個包工頭的爹,但是他自己確實也有賺錢的能力。你或許會說那他有錢投資啊,但是我反問:如果給你錢你會投資嗎?我想沒那麼簡單吧,綜上所述,王思聰是具有觀察未來市場的能力的,不管是投資實業,還是電競,還是娛樂,都做的風生水起!

中國是個基建大國,遍地是包工頭,希望我們的基建在大幹快上的同時,包工頭們也能培育出更多像馬斯克式的「天才」!

相關焦點

  • 地球不配我死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還得看埃隆·馬斯克——世界上第一個行動支付工具PayPal、特斯拉電動汽車、頂級光伏能源提供商「太陽之城」都是他打造的。不久前,這個追科技的瘋子又創造了歷史。2015年12月21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後,一級火箭筆直地、穩穩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實現回收。此前,造價昂貴的火箭可是絕對的一次性消耗品。
  •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馬斯克已經列好了登陸火星的詳細計劃...
    【TechWeb報導】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上周五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透露了諸多有關於2025年人類登陸火星的細節
  • 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一、馬斯克: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商業航天領域利好不斷背後馬斯克曾公開放話「地球不配我死,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早在2001年,還沒經營特斯拉時,馬斯克就開始了自己的航天事業。為了推進相關項目找到合伙人,他曾包下羅浮宮對面酒店的頂層,跟歐洲衛星發射聯盟開了60個小時的會,又跳了30個小時的舞,結果因開價太高談判失敗。後續馬斯克找到俄羅斯人,想花2100萬美元買3顆洲際彈道飛彈,卻被嘲笑「小男孩你沒帶夠錢吧」。
  • 《死在火星上》:人在火星,地球沒了,怎麼辦?
    其實,在起點上,科幻有專門的分類,也有很多腦洞大開,或者嚴謹科學的佳作。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非常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簡介: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硬核的《死在火星上》講的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故事。2052年,人類把科研站修到了火星表面,男主唐躍就是到崑崙站的一名科研人員。就在唐躍即將打包回地球的前一天,地球消失了。地球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 伊隆馬斯克認為他會死在火星上
    我們不知道火星和地球之間交換微生物會產生什麼樣的交叉汙染,我們也不知道馬斯克是否還在計劃人為地提高火星的溫度並給它一個更厚的氣氛以允許流動水。(在2016年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他會把許多這些問題「留給火星上人民的決定。」)
  • 《死在火星上》:一個成熟電影劇本
    馬伯庸在微博上推薦這本書後,網友紛紛留言。《死在火星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球突然消失,身在火星崑崙站的太空人唐躍和空間站的科學家麥冬成了僅存的人類。兩人在太空中相互依靠相互鼓勵,和AI機器人老貓一起克服萬難,努力生存。  作為一部擁有航天背景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的設定科學嚴謹,足夠有說服力。在第一卷結尾,作者花費了大量筆墨描寫唐躍和老貓如何對接飛船、拯救麥冬。
  • 馬伯庸力薦《死在火星上》:「一個渾然天成的成熟電影劇本」
    馬伯庸在微博上推薦這本書後,網友紛紛留言。《死在火星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球突然消失,身在火星崑崙站的太空人唐躍和空間站的科學家麥冬成了僅存的人類。兩人在太空中相互依靠相互鼓勵,和AI機器人老貓一起克服萬難,努力生存。作為一部擁有航天背景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的設定科學嚴謹,足夠有說服力。
  • 馬斯克:死在火星上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開始也是一波三折,因為沒有一家機構對火星感興趣,甚至被人認為他是瘋子,於是就自己成立了火星基金會,只要是科學家或者有關領域的人士,有技術和方案,能把老鼠送上太空,他就會給2千萬美元到3千萬美元的資金支持,但是隨然勇者多,但是人沒有人有辦法。
  • 「我想要死在火星上」
    打個比方說,我在火星你在地球,我向你提問,即便你立刻回復,我也只能在提問一刻鐘之後收到。這一刻鐘,相對你回答問題的時刻,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這段「既非過去也非未來」的時間,神秘而有詩意。來自火星的我和來自地球的你,相隔悠悠天地,本就惹人慨嘆,一段不可知的時間,又平添了不可描述的浪漫。此等浪漫,只能存在於文青深深的腦海裡,畢竟,單是「去火星」,就過於科幻。
  • 本來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火星到底是怎麼死的?
    火星死了!如果你向天文學家打聽火星的事兒,他多半會告訴你,那是一顆死了的行星。即便有一些偶然監測到的火星地震,那也頂多表示它還沒完全死透,但決不會有迴光返照,或者重獲新生的可能。一直都有人希望登上火星,去改造它,將其變成第二顆地球,成為人類新的殖民地。如果你讀了本文,或許會改變看法。
  • 《死在火星上》測評:並非所有等待都能迎來希望
    當然,它的原意更是要聯繫整本書來看,書中主角在漫長的等待後迎來了希望,仿佛化身上帝審判惡人,而這句話也因本書的地位而廣為流傳。但——並非所有等待都能迎來希望。《死在火星上》大概是我今年在男頻裡找到的最大驚喜,驚喜得讓人想把作者撕出來暴打一番。在全站「百萬起步」的大長篇氛圍中,本書居然僅僅只有五十九萬字,簡直讓人unbelievable。
  • 史上「死」的最遠的一個人,如今已經不在地球上,快要飄出太陽系
    ,這已經是違背了這個世界的法則和定理。,他死的方式很特別,他是一個天文學家,叫做尤金舒美克。 尤金舒美克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科學,他專研行星,因此在他死前就表示,希望等他死了後可以被葬在月球上,而當時美國航天局也答應了這個請求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激發了觀眾對科幻這一小眾類型的興趣。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前不久黑洞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也說明大眾對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喊了這麼多年的「科幻元年」終於要來了嗎?科幻網文能否突出重圍,成為下一個影視改編的新方向?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激發了觀眾對科幻這一小眾類型的興趣。前不久黑洞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也說明大眾對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喊了這麼多年的「科幻元年」終於要來了嗎?科幻網文能否突出重圍,成為下一個影視改編的新方向?在梳理國內硬科幻IP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部正在連載中的科幻網文《死在火星上》。
  • 地球太熱了,我要回火星!
    我是火星人生規劃局局長:陳Sir很高興,在這一期的火星人生規劃中見到你!最近受太陽系恆星-太陽影響,地球地表溫度持續上升,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火星小夥伴有了想回火星避暑的衝動 *^_^*。地球還是太熱了,我也想回火星!看來我也的抓緊時間,儘快幫助火星小夥伴完成人生規劃和定位, 早日回火星做界王。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處理好傷口後馬克.沃特尼開始檢視自己目前的處境:「我現在沒辦法聯繫上NASA,就算聯繫上,那也得4年之後才能有人到達這裡。這個居住艙最長時限是31天,如果氧氣系統崩潰我會窒息而死,如果水循環崩潰我會渴死,如果居住艙破損我會內爆而死。如果奇蹟出現,當然這不可能了,我會被餓死。」
  • 人類移民火星有多難?首批人類火星殖民者很可能會死在火星
    我們以前常聽到的一句話叫做"人挪活樹挪死"。以前的人被生活所迫,闖關東下南洋去謀一條活路。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也四處尋找新大陸。人不管是背井離鄉還是尋找新大陸,最終都還在地球上。只要人還在地球上,我們人類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還具備。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水、氧氣和食物。在地球上,只要不是環境非常極端的地方,這三個基本條件都會一應俱全的。
  • 來自馬斯克的「警告」:去火星殖民的人很可能死在那裡
    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盡興之後,舒服地死在火星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這也是他在2002年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初衷所在。據CNBC報導,在近日舉辦的「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馬斯克分享了關於SpaceX星際飛船和火箭的進展情況,但也對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表示擔憂。馬斯克認為,到達火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建設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將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將建立一個火箭推進劑工廠,它就是最初形態的火星基地——阿爾法基地——然後讓它漸漸變得可以自給自足。」
  • 來自馬斯克的「警告」:去火星殖民的人很可能死在那裡
    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盡興之後,舒服地死在火星上。,這也是他在2002年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初衷所在。「你很有可能死在火星上,這就是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但如果最終成功了,那可太光榮了。」馬斯克和其他許多人正在努力制定規劃,希望將火星殖民者因困難或事故而死亡的風險降至最低。最終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在工作了很久,也玩得盡興之後,舒服地死在火星上,至少讓那裡看起來更像地球上的生活。
  •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Emma Chou • 2018-11-26 1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