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2020-12-05 娛樂資本論

作者/刀刀

本文導讀:

國家的倡導、創作端的成熟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都已證明,科幻題材已成為影視行業新風口。而數量眾多、具有粉絲基礎且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的硬科幻網文,則是科幻IP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死在火星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前幾天娛樂資本論舉辦的「科有疆,幻無界——中國電影的科幻美學」北影節主題特約活動上,我們公布了「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在評選榜單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的發現,除了傳統的期刊文學和圖書作品,科幻網文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IP富礦。

在大眾的印象裡,玄幻、言情才是網文熱門題材。但隨著日益擴大的閱讀規模和年輕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多的小眾題材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激發了觀眾對科幻這一小眾類型的興趣。

前不久黑洞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也說明大眾對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喊了這麼多年的「科幻元年」終於要來了嗎?科幻網文能否突出重圍,成為下一個影視改編的新方向?

在梳理國內硬科幻IP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部正在連載中的科幻網文《死在火星上》。硬核的科幻設定和宏大的世界觀讓人眼前一亮,綜合來看極具改編價值。

展現生存危機和人性抉擇,《死在火星上》好在哪?

「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

這是《死在火星上》在QQ閱讀介紹頁上的簡介。小說講述了地球消失,世界上僅存的兩個人在火星上艱難生存的故事。作者天瑞說符是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人氣新銳作家,《死在火星上》被讀者稱為是近期最優創意的科幻小說。作者用直白易懂且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了在火星上的千難萬難。

相比人們所熟知的玄幻、奇幻題材,《死在火星上》擁有龐大縝密的科學邏輯體系,設定足夠硬核。

首先,兩位主角都具備很高的科學素養。男主角唐躍身為太空人,獨自一人駐守在火星基地的空間站「崑崙站」上,女主角是在火星空間站進行任務的女科學家麥冬。另一個重要人物老貓則是絕對理性的機器人。

其次,書中處處閃現著嚴謹的科學性。作者天瑞說符不僅詳細介紹了飛船和空間站的構造,對火星生態環境的描寫也十分細膩。在解釋地球爆炸時,作者甚至計算了一下炸掉地球所需的能量是2.24*10^32焦耳。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作者又以炸平廣島的原子彈為例,解釋道,「這相當於全世界65億人,每個人拎著6億枚核彈,同時引爆。」

但書中很快又否定了地球被炸的說法,因為「沒有巖石碎片形成小行星帶」,繼而提出黑洞、外星人入侵等多種猜想,並留下懸念。這類硬科幻作品雖然燒腦,但勝在想像力無邊,男性用戶比重大,用戶的付費意願也更高。

更重要的是,《死在火星上》在保持硬科幻內核的同時,也不乏曲折的故事和複雜的情感。當兩人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是抱團取暖還是相互背叛?書中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從競爭到扶持,機器人老貓也逐漸擁有人類的情感。

《死在火星上》封面

讀者跟隨主角唐躍的視角,也仿佛置身於荒涼的火星,無時不刻不在面臨人性抉擇。食物短缺,是留給麥冬還是獨佔?機器人同伴失蹤,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尋他還是先走?在接連不斷的人性考驗中,唐躍逐漸從一個渾渾噩噩,缺乏明確目標的青年人轉變為能獨當一面的男子漢。

這種對人性的挖掘,是一個好故事能感染人的必備條件。就像《流浪地球》一樣,打動人的永遠是人類的情感而非冰冷的科學。《死在火星上》巧妙地把「地球消失」「逆境求生」和「重建家園」三重元素交織串聯,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極具影視開發價值。也難怪有網友在小說下留言,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對這部作品進行改編。

科幻題材成行業新風口,

《死在火星上》的影視化潛力

很早以前,劉慈欣就說過,科幻的未來在於影視。如今,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科幻題材尤其是太空題材,不僅符合官方的倡導,也暗合了國民的期待。《死在火星上》就是這樣一部IP。

從類型片的角度來說,「末日危機」是科幻電影中最常見的主題,《星際穿越》《流浪地球》都屬於此類。《死在火星上》的改編方向之一就是「科幻+災難」。這類題材已經得到市場驗證,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回報類型,如果能成功開發,後續系列化,乃至出衍生品都有很多想像空間。

另一個可以改編的方向是《火星救援》這類帶點喜劇色彩的硬科幻電影。書中人物關係簡單,情節集中,生存危機頻現,很適合拍成一部太空版的《荒島求生》。若加入男女主的情感線,改編成一部詩意的太空愛情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

但不管怎麼拍,這類太空題材都離不開對太空奇觀的視覺化。書中細緻的描寫為此加分不少,設備齊全的長龍式崑崙站、豪華金屬色的長方形空間站、小巧靈活的鷹號飛船……這些都可以拍成大場面。

從改編和製作的難度上來看,《死在火星上》只有三個主要人物,情節比較集中,相對好改編。當然,想豐富支線人物和人物關係,也有很大空間。在製作上,這類太空題材難度係數確實較高,但《流浪地球》的成功說明,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是可以達到拍重視效科幻電影的程度的,這多少給了從業者做科幻項目的信心。

從改編形式上來看,《死在火星上》的IP延展性較強,擁有多元化改編的潛力。除了院線電影外,曲折的故事還很適合改編成劇集。而瑰麗的太空畫面又適合改編成動畫。

科幻IP儲備豐富,

閱文的科幻網文發展之路

其實,除了《死在火星上》,閱文還儲備了很多優質科幻IP的版權,幾乎涵蓋了所有科幻作品的類型。作為網絡文學重要品類之一,閱文旗下科幻作品所佔比例持續攀升,優秀作品也持續湧現。

比如榮獲第28屆、29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的作品《重生之超級戰艦》《深空之下》,就均由閱文集團旗下作家創作。由2018網絡文學十二天王之一的晨星LL創作的《學霸的黑科技系統》,成為近年來科幻品類非白金大神最高訂閱書籍,打破了科幻題材作品24小時訂閱紀錄,輕鬆拿下2018科幻類作品月票榜年度冠軍。

《學霸的黑科技系統》起點讀書app頁面

科幻類型多樣化趨勢也越發明顯。除了傳統的末世和無限流外,其他子分類也增長明顯。《學霸的黑科技系統》就屬於超級科技子分類。還有一些作品把科幻、玄幻和遊戲等元素融合,寫法越來越創新。文學總是比影視走在前面,這些新的類型都很值得影視從業者觀察和研究。

科幻網文的創作方法也在迭代。眾所周知,國產奇幻大IP「九州系列」是一群作者一起構建世界觀,集體創作的。在4月16日娛樂資本論舉辦的北影節活動上,科幻作家陳楸帆就提到,「九州系列」其實是國內做科幻世界觀的鼻祖。越來越多的網文作家開始投身於科幻領域,運用這一方法論,說不定可以創作出一部科幻圈的「九州」。

除了網文,閱文還放大了傳統科幻文學影響力。劉慈欣《三體》的新版電子書首發便是在閱文集團旗下平臺進行,《上海堡壘》更是在閱文旗下平臺獨家首發的助力下持續吸粉,為後續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的科技正在迅速發展。曾幾何時,技術樂觀主義催生了美國的科幻黃金時代,也讓《三體》從網際網路圈流行開來,走向大眾。

如今,新一代讀者從小接觸各種高科技產品,科幻市場越來越成熟。新一批的影視創作者很多都具有海外背景,熟知好萊塢工業化體系,也越來越有底氣拍好硬科幻作品了。在未來幾年裡,正是把《死在火星上》這類硬科幻故事搬上大銀幕的好時機。

最後,如果您對《死在火星上》感興趣,想了解更多關於這部IP或本文提到的其它科幻網文的信息,歡迎在文末留言或者在後臺私信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政策倡導、創作端的成熟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都已證明,科幻題材已成為影視行業新風口。而數量眾多、具有粉絲基礎且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的硬科幻網文,則是科幻IP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死在火星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上映之前的點映即收穫了超高口碑,大年初一上映之後,僅兩天就已突破4億元,且後勁十足,大有「逆襲」之勢。各種讚譽之中,認為《流浪地球》開創了電影「科幻元年」的呼聲最高,也最抓人。但也是這個噱頭十足的叫法,令不少觀眾對電影心生質疑;話題人物吳京的加入,也讓電影引發了「戰狼3」等諸多爭論。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之路,有據可考的第一部自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韓蘭根主演的《六十年後上海灘》始,到十七年電影時期鮮為人知的、由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少兒科幻電影《小太陽》以及大躍進背景下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再到八九十年代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每一部電影的出現都多少帶有「裡程碑」的意味而名留古早中國科幻史。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2019年的春節檔,由於《流浪地球》的出現,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已經到來的聲音逐漸佔據輿論市場,從國家級媒體到地方媒體,以及各種自媒體和粉絲,都紛紛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五部電影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成。網友順藤摸瓜,又發現了八十餘部立項的科幻電影。恰如2019年大家都呼喊著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一樣,當時的輿論界首次提出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認為2015年將是中國科幻元年。以2014年為界往前回溯,第一個遇到的重大事件,毫無疑問是三體的誕生與傳播。
  • 《死在火星上》:一個成熟電影劇本
    國家的倡導和市場的成熟讓科幻題材成為影視行業的風口。兼具專業性、觀賞性和思想性的硬科幻網文卻不多見。如何在邏輯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之下,虛構一個情感細膩、打動人心的類型化故事,《死在火星上》或許可以給創作者些許啟發。
  • 《死在火星上》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我的小紅花在哪裡
    又到年底了,各行各業都在搞年底表彰,網文這一行亦是如此。辛苦一年,成不成,得個獎,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11月13日,2019年「玄幻王者」徵文大賽《一人之力》獲得一等獎,《垂釣之神》《劍聖就該出肉裝》獲得二等獎。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絕塵之姿斬獲46億票房,成為影視作品商業化以來,中國科幻電影首部現象級本土「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
  • 馬伯庸力薦《死在火星上》:「一個渾然天成的成熟電影劇本」
    國家的倡導和市場的成熟讓科幻題材成為影視行業的風口。兼具專業性、觀賞性和思想性的硬科幻網文卻不多見。如何在邏輯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之下,虛構一個情感細膩、打動人心的類型化故事,《死在火星上》或許可以給創作者些許啟發。
  • 五本硬核科幻網文,網文界的泥石流,帶你追尋宇宙星空的奧秘
    現在科幻類網文可謂良莠不齊,很少有精品。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硬核科幻網文,本本都是網文界的泥石流,帶你追尋宇宙星空的奧秘。一《深空之流浪艦隊》 【最終永恆】進地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流浪地球》海報引爆票房的《流浪地球》被視為「中國科幻元年」的誕生而獲得了大量關注。這種期盼來自於中國電影產業進入了以好萊塢體系為標準的全球市場後所產生的一種結構性焦慮。科幻電影,是一種重工業、高成本、高概念的獨特電影類型,代表了電影工業的最高標準,多誕生於產業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它既關乎資金與技術,也關乎國家自信。另一方面,作為舶來文化的科幻能夠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和理解,成為了中國文化輸出,在文化與價值觀上尋求更高的認同感與地位的完美工具。
  • 科幻電影元年還未到來?
    張小北總結了建國以來中國主持拍攝的科幻電影,從最早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到後來的《霹靂貝貝》、《不可思異》《機器俠》等等,寥寥十幾部。雖然這些電影都有科幻的元素,但是在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還沒有一部成熟科幻電影。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中新網福州10月24日電 (記者 林春茵)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火星衝日,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劉維佳說,美國歷史上被譽為「第一篇真正具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就是1934年發表的《火星奧德賽》。而新中國第一篇完整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就是鄭文光的《從地球到火星》。「真有殊途同歸之妙。可以說,沒有火星,美國和中國的科幻事業都難以達到現在的高度。」劉維佳說。
  • 3.4億 4年 7000人 11000張圖…《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元年嗎?
    《流浪地球》若上映後能成功打開市場,那麼,影片的市場表現以及為行業所開創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助推中國科幻電影邁向工業化的新時代。因為在當前的國內市場中,還沒有誕生出一部得到市場認可的國產科幻電影,大多資本對電影技術及主創團隊持懷疑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科幻電影的孵化難度。
  • 《中國火星紀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火星探索和科幻能力
    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對此評論道:「時值新一輪火星探測熱潮湧起,確實應該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彩壯舉,現在出版這本選集,實在太有必要。」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
  • 劉洋新作《火星孤兒》:一本寫給少年人的科幻小說
    2012年開始發表科幻作品,目前已在《科幻世界》《文藝風賞》等雜誌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60餘萬字,連續五年入選《中國科幻小說年選》,已出版科幻小說選集《完美末日》《蜂巢》,部分作品翻譯後在Clarkesworld、Pathlight等國外雜誌發表。
  • 小白推書·科幻篇:黑天魔神新作、死在火星、甲殼狂潮、紅星兔
    應該是很久沒有向大家推薦科幻類的網文了,所以小白特意為大家找了一些口碑評價都挺不錯,而且腦洞清奇的科幻、末世類小說,希望能夠拯救大家的書荒,在難捱的日子裡有一段快樂、不無趣的回憶。1.作者黑天魔神是科幻類小說作者,屬於科幻類小說「末世廢土流」的領軍人物,憑藉作品《廢土》一躍成神。新書《宿主》是典型的廢土種田文,講的是星際時代面臨毀滅的軍人,以細胞的方式存活到世界毀滅之後,當等到人類在廢土上建立起新的文明是,他以細胞寄生的方式奪取了原始人的身體,用智慧生存,順便帶著部落走向偉大與傳奇。2.
  • 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選集《中國火星紀事》正式出版
    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二是從2002年就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為登陸火星已經奮鬥了十八年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今年索性豁出去了,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馬斯克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這種壯舉頓時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