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刀刀
本文導讀:
國家的倡導、創作端的成熟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都已證明,科幻題材已成為影視行業新風口。而數量眾多、具有粉絲基礎且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的硬科幻網文,則是科幻IP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死在火星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前幾天娛樂資本論舉辦的「科有疆,幻無界——中國電影的科幻美學」北影節主題特約活動上,我們公布了「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在評選榜單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的發現,除了傳統的期刊文學和圖書作品,科幻網文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IP富礦。
在大眾的印象裡,玄幻、言情才是網文熱門題材。但隨著日益擴大的閱讀規模和年輕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多的小眾題材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激發了觀眾對科幻這一小眾類型的興趣。
前不久黑洞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也說明大眾對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喊了這麼多年的「科幻元年」終於要來了嗎?科幻網文能否突出重圍,成為下一個影視改編的新方向?
在梳理國內硬科幻IP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部正在連載中的科幻網文《死在火星上》。硬核的科幻設定和宏大的世界觀讓人眼前一亮,綜合來看極具改編價值。
展現生存危機和人性抉擇,《死在火星上》好在哪?
「我叫唐躍,我在火星上。我剛剛看到地球炸了。」
這是《死在火星上》在QQ閱讀介紹頁上的簡介。小說講述了地球消失,世界上僅存的兩個人在火星上艱難生存的故事。作者天瑞說符是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人氣新銳作家,《死在火星上》被讀者稱為是近期最優創意的科幻小說。作者用直白易懂且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了在火星上的千難萬難。
相比人們所熟知的玄幻、奇幻題材,《死在火星上》擁有龐大縝密的科學邏輯體系,設定足夠硬核。
首先,兩位主角都具備很高的科學素養。男主角唐躍身為太空人,獨自一人駐守在火星基地的空間站「崑崙站」上,女主角是在火星空間站進行任務的女科學家麥冬。另一個重要人物老貓則是絕對理性的機器人。
其次,書中處處閃現著嚴謹的科學性。作者天瑞說符不僅詳細介紹了飛船和空間站的構造,對火星生態環境的描寫也十分細膩。在解釋地球爆炸時,作者甚至計算了一下炸掉地球所需的能量是2.24*10^32焦耳。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作者又以炸平廣島的原子彈為例,解釋道,「這相當於全世界65億人,每個人拎著6億枚核彈,同時引爆。」
但書中很快又否定了地球被炸的說法,因為「沒有巖石碎片形成小行星帶」,繼而提出黑洞、外星人入侵等多種猜想,並留下懸念。這類硬科幻作品雖然燒腦,但勝在想像力無邊,男性用戶比重大,用戶的付費意願也更高。
更重要的是,《死在火星上》在保持硬科幻內核的同時,也不乏曲折的故事和複雜的情感。當兩人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是抱團取暖還是相互背叛?書中兩人之間的關係是從競爭到扶持,機器人老貓也逐漸擁有人類的情感。
《死在火星上》封面
讀者跟隨主角唐躍的視角,也仿佛置身於荒涼的火星,無時不刻不在面臨人性抉擇。食物短缺,是留給麥冬還是獨佔?機器人同伴失蹤,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尋他還是先走?在接連不斷的人性考驗中,唐躍逐漸從一個渾渾噩噩,缺乏明確目標的青年人轉變為能獨當一面的男子漢。
這種對人性的挖掘,是一個好故事能感染人的必備條件。就像《流浪地球》一樣,打動人的永遠是人類的情感而非冰冷的科學。《死在火星上》巧妙地把「地球消失」「逆境求生」和「重建家園」三重元素交織串聯,兼具專業性和人文關懷,極具影視開發價值。也難怪有網友在小說下留言,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對這部作品進行改編。
科幻題材成行業新風口,
《死在火星上》的影視化潛力
很早以前,劉慈欣就說過,科幻的未來在於影視。如今,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科幻題材尤其是太空題材,不僅符合官方的倡導,也暗合了國民的期待。《死在火星上》就是這樣一部IP。
從類型片的角度來說,「末日危機」是科幻電影中最常見的主題,《星際穿越》《流浪地球》都屬於此類。《死在火星上》的改編方向之一就是「科幻+災難」。這類題材已經得到市場驗證,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回報類型,如果能成功開發,後續系列化,乃至出衍生品都有很多想像空間。
另一個可以改編的方向是《火星救援》這類帶點喜劇色彩的硬科幻電影。書中人物關係簡單,情節集中,生存危機頻現,很適合拍成一部太空版的《荒島求生》。若加入男女主的情感線,改編成一部詩意的太空愛情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
但不管怎麼拍,這類太空題材都離不開對太空奇觀的視覺化。書中細緻的描寫為此加分不少,設備齊全的長龍式崑崙站、豪華金屬色的長方形空間站、小巧靈活的鷹號飛船……這些都可以拍成大場面。
從改編和製作的難度上來看,《死在火星上》只有三個主要人物,情節比較集中,相對好改編。當然,想豐富支線人物和人物關係,也有很大空間。在製作上,這類太空題材難度係數確實較高,但《流浪地球》的成功說明,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是可以達到拍重視效科幻電影的程度的,這多少給了從業者做科幻項目的信心。
從改編形式上來看,《死在火星上》的IP延展性較強,擁有多元化改編的潛力。除了院線電影外,曲折的故事還很適合改編成劇集。而瑰麗的太空畫面又適合改編成動畫。
科幻IP儲備豐富,
閱文的科幻網文發展之路
其實,除了《死在火星上》,閱文還儲備了很多優質科幻IP的版權,幾乎涵蓋了所有科幻作品的類型。作為網絡文學重要品類之一,閱文旗下科幻作品所佔比例持續攀升,優秀作品也持續湧現。
比如榮獲第28屆、29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的作品《重生之超級戰艦》《深空之下》,就均由閱文集團旗下作家創作。由2018網絡文學十二天王之一的晨星LL創作的《學霸的黑科技系統》,成為近年來科幻品類非白金大神最高訂閱書籍,打破了科幻題材作品24小時訂閱紀錄,輕鬆拿下2018科幻類作品月票榜年度冠軍。
《學霸的黑科技系統》起點讀書app頁面
科幻類型多樣化趨勢也越發明顯。除了傳統的末世和無限流外,其他子分類也增長明顯。《學霸的黑科技系統》就屬於超級科技子分類。還有一些作品把科幻、玄幻和遊戲等元素融合,寫法越來越創新。文學總是比影視走在前面,這些新的類型都很值得影視從業者觀察和研究。
科幻網文的創作方法也在迭代。眾所周知,國產奇幻大IP「九州系列」是一群作者一起構建世界觀,集體創作的。在4月16日娛樂資本論舉辦的北影節活動上,科幻作家陳楸帆就提到,「九州系列」其實是國內做科幻世界觀的鼻祖。越來越多的網文作家開始投身於科幻領域,運用這一方法論,說不定可以創作出一部科幻圈的「九州」。
除了網文,閱文還放大了傳統科幻文學影響力。劉慈欣《三體》的新版電子書首發便是在閱文集團旗下平臺進行,《上海堡壘》更是在閱文旗下平臺獨家首發的助力下持續吸粉,為後續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的科技正在迅速發展。曾幾何時,技術樂觀主義催生了美國的科幻黃金時代,也讓《三體》從網際網路圈流行開來,走向大眾。
如今,新一代讀者從小接觸各種高科技產品,科幻市場越來越成熟。新一批的影視創作者很多都具有海外背景,熟知好萊塢工業化體系,也越來越有底氣拍好硬科幻作品了。在未來幾年裡,正是把《死在火星上》這類硬科幻故事搬上大銀幕的好時機。
最後,如果您對《死在火星上》感興趣,想了解更多關於這部IP或本文提到的其它科幻網文的信息,歡迎在文末留言或者在後臺私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