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10月24日電 (記者 林春茵)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火星衝日,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劉維佳說,很多國家地區都想趁著火地距離變近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劉維佳。受訪者供圖

  在劉維佳眼中,火星與科幻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埃隆·馬斯克從2002年就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登陸火星已經奮鬥了十八年,被稱為「矽谷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今年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說,「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馬斯克是鐵桿科幻迷。」劉維佳說,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很快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而從科幻史上看,美國和新中國的科幻事業,都是從火星起步的。

  劉維佳說,美國歷史上被譽為「第一篇真正具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就是1934年發表的《火星奧德賽》。而新中國第一篇完整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就是鄭文光的《從地球到火星》。

  「真有殊途同歸之妙。可以說,沒有火星,美國和中國的科幻事業都難以達到現在的高度。」劉維佳說。

  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於今年面市。該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

  劉維佳在其間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其中,《滄桑》和《火星塵暴》曾獲科幻銀河獎。

  「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史上最繁榮時期所創作的最優秀的火星敘事佳作,基本把中國科幻成就最大的第二次科幻熱潮中創作的優秀火星科幻在書中'一網打盡'」。

  他在編者前言中盛讚中國科幻作家群。他認為,這本選集中,有的小說秉承我國科幻先驅鄭文光的精神氣質,生動展現中國人艱苦開拓、改造火星的宏偉歷程。

  劉維佳坦言,這類寫實的、科學英雄主義的火星敘事,富含中國獨有的「人定勝天,銳意進取」的豪邁情懷,是整本選集的精神脊骨。

  他亦認為,書中另一些小說則師承美國早期浪漫主義火星敘事潮流,以獨特美感映現火星的神秘魅力。而在選集後半部分的七篇作品,則努力進行多元化的火星敘事,極力拓展科幻火星的疆域。

  「從這本中國原創的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集,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神歷險,以及中國人民對於這顆紅色行星的熱切嚮往。」劉維佳說。

  對這些中國火星故事的書寫,業界不乏好評。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教授就認為,《中國火星紀事》集結了不同年齡段的中國優秀火星科幻小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而多彩的火星未來。」

  知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也認為,這些科幻小說以豐富的想像力描述了火星探索和開拓的未來史,或波瀾壯闊,或曲折幽深,令人回味無窮。火星是近未來科幻與現實的交接點,它將是人類踏上的第一個地外行星,「這本書中豐富的想像,有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變為現實,這也讓這些小說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劉維佳對中新網記者笑說,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慈欣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特聘的「火星大使」。「劉慈欣一直期盼著,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前往火星辦公呢。」

  劉維佳在書序中寫道,希望這些「中國火星紀事」,能夠化為人類前往火星的星際航班的一捧推進劑,助力大劉和馬斯克早日踏上火星的紅色土壤。(完)

相關焦點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說,「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馬斯克是鐵桿科幻迷。」劉維佳說,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很快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而從科幻史上看,美國和新中國的科幻事業,都是從火星起步的。
  • 熒惑火星,傳奇無限——《中國火星紀事: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佳作選》隆重上市!
    為了實現科幻小說裡的火星夢,馬斯克豁出去了,這十八年來他奮鬥不息,多次差點破產,今年他更是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他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中國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 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選集《中國火星紀事》正式出版
    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二是從2002年就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為登陸火星已經奮鬥了十八年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今年索性豁出去了,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馬斯克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這種壯舉頓時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 《中國火星紀事》:記錄中國人三十年的火星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今年7月,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人的真實的火星夢又更近了一步。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在科幻世界裡,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科幻電影,對火星的想像早已十分豐富和璀璨,而火星也幾乎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此前,由成都科幻文化機構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 《中國火星紀事》:記錄中國人三十年的火星夢
    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在科幻世界裡,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科幻電影,對火星的想像早已十分豐富和璀璨,而火星也幾乎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此前,由成都科幻文化機構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這是《死在火星上》在QQ閱讀介紹頁上的簡介。小說講述了地球消失,世界上僅存的兩個人在火星上艱難生存的故事。作者天瑞說符是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人氣新銳作家,《死在火星上》被讀者稱為是近期最優創意的科幻小說。作者用直白易懂且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了在火星上的千難萬難。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在前幾天娛樂資本論舉辦的「科有疆,幻無界——中國電影的科幻美學」北影節主題特約活動上,我們公布了「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在評選榜單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的發現,除了傳統的期刊文學和圖書作品,科幻網文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IP富礦。在大眾的印象裡,玄幻、言情才是網文熱門題材。
  • 目標:火星。中國即將探測火星,這份火星題材科幻電影片單請收好
    故事框架也有幾分相似,都是登陸火星小組,歷經艱險萬苦,隊員不斷犧牲,終於來到火星,發現火星上竟然存在生命。不同的是,《紅色星球》的故事年代放在了2050年,火星上的生命是一種能吃下地球物質轉化為氧氣的蟲子,就像地球上的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一樣。所以,火星小組隊員們發現火星上竟然能呼吸,可怕的是這些蟲子也盯上了他們。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1932年,老舍創作科幻小說《貓城記》,並在《現代》雜誌連載,講述的內容是一架飛往火星的飛機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剎那機毀人亡,只剩下「我」倖存下來,卻被一群長著貓臉的外星人帶到了他們的貓城,開始了艱難的外星生活。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實施,這10部火星科幻電影你看過嗎?
    故事框架也有幾分相似,都是登陸火星小組,歷經艱險萬苦,隊員不斷犧牲,終於來到火星,發現火星上竟然存在生命。 不同的是,《紅色星球》的故事年代放在了2050年,火星上的生命是一種能吃下地球物質轉化為氧氣的蟲子,就像地球上的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一樣。所以,火星小組隊員們發現火星上竟然能呼吸,可怕的是這些蟲子也盯上了他們。
  • 《中國火星紀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火星探索和科幻能力
    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行星。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 科幻何時照進現實?火星,曾多少次出現在我們的科幻世界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就在剛剛,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星人入侵」「來自火星的故事」……火星,曾多次出現在中外的科幻世界中。
  • 陪伴這個時代,我選擇閱讀科幻
    小編說:今年八月初,八光分在成都無料書鋪舉辦了一場《中國火星紀事》的新書分享會,講座上劉維佳老師為大家科普火星知識,暢談中外火星題材的科幻小說。那時這本選集尚未出版,在現場送書環節,一枚幻迷勇敢提問並獲贈書一本。此幻迷加小編為好友後,常來催問小編《中國火星紀事》什麼時候出版?終於,一個多月前小編將贈書寄了過去,前幾天還喜獲書評一篇,現在就把話筒交給這名幻迷吧!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絕塵之姿斬獲46億票房,成為影視作品商業化以來,中國科幻電影首部現象級本土「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刨除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不算,目前發現最早的本土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 年由荒江釣叟撰寫的《月球殖民地小說》。該作品講述被貪官陷害流亡國外的主人公龍孟華,在飄蕩海外途中與家人失去聯繫。他在東南亞巧遇日本設計師玉太郎並坐上最先進的氣球,並通過這種未來的交通工具繼續完成尋找家人的任務。
  • 陳思誠執導「外太空」科幻喜劇,阿里布局孵化「中國科幻故事」
    今年夏天,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被稱為「科幻十條」。透過本屆金雞獎亮相的一些影片,或是電影公司發布的片單,可以看到,電影人也正在發力,打造屬於中國人的科幻電影。
  • 「十七年」科幻:從幻想到現實的中國速度
    「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總是與各種既定的標籤捆綁,使得「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深陷於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泥沼中,逐漸顯現出被塵封的「孤島」感。實際上,「十七年」時期的中國科幻雖然表現形式特殊,但它們均是根植中國文化土壤、描繪中國人物、講述中國故事、傳達中國砥礪奮進精神的作品。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火星救援》主創們亮相。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電影揭秘NASA火星計劃導演延期《普羅米修斯2》拍攝其實電影《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2029年人類首次登陸火星,但不幸的是,因為遭遇風暴,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認為已經死去而被留在了火星上,而醒來後的沃特尼只能靠自己獨自在火星上生活下去,等待救援。
  •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九天之際,安放安屬?」一首《天問》,表達了華夏兒女千年來對自然宇宙和真理的追問和求索。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正式公布。
  • 中國科幻電影人籌謀《未來星球2049》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何自力)「中國科幻電影懇談會」26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來自電影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熱議正在籌劃中的科幻電影《未來星球2049》。他們紛紛表示,期待打造一部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將昂揚的中國展現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