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行星。
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對此評論道:「時值新一輪火星探測熱潮湧起,確實應該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彩壯舉,現在出版這本選集,實在太有必要。」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其中,《滄桑》和《火星塵暴》曾獲科幻銀河獎。
這本《中國火星紀事》,搜集了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史上最繁榮時期所創作的最優秀的火星敘事佳作,基本把中國優秀火星科幻一網打盡。閱讀這本中國原創的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集,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神歷險,以及中國人對於這顆行星的熱切嚮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教授就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其豐富的想像力,它為人類的未來發展樹立了遙遠燈塔。古有嫦娥奔月,而如今火星探測和移民的夢想也在逐步實現。《中國火星紀事》集結了不同年齡段的中國優秀火星科幻小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而多彩的火星未來。」
這本選集中,有的小說秉生動展現中國人艱苦開拓、改造火星的宏偉歷程,富含「人定勝天,銳意進取」的豪邁情懷;有些小說則以獨特美感映現火星的神秘魅力。選集後半部分的七篇作品,則努力進行多元化的火星敘事,極力拓展科幻火星的疆域。
劉慈欣看了之後稱讚道:「這些科幻小說以豐富的想像力描述了火星探索和開拓的未來史,或波瀾壯闊,或曲折幽深,令人回味無窮。火星是近未來科幻與現實的交接點,它將是人類踏上的第一個地外行星,這本書中豐富的想像,有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變為現實,這也讓這些小說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慈欣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特聘的「火星大使」。劉慈欣一直期盼著,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前往火星辦公……
很科幻,但,也許就真實現了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