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星紀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火星探索和科幻能力

2021-01-13 廣州日報

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行星。

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對此評論道:「時值新一輪火星探測熱潮湧起,確實應該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彩壯舉,現在出版這本選集,實在太有必要。」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其中,《滄桑》和《火星塵暴》曾獲科幻銀河獎。

這本《中國火星紀事》,搜集了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史上最繁榮時期所創作的最優秀的火星敘事佳作,基本把中國優秀火星科幻一網打盡。閱讀這本中國原創的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集,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神歷險,以及中國人對於這顆行星的熱切嚮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教授就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其豐富的想像力,它為人類的未來發展樹立了遙遠燈塔。古有嫦娥奔月,而如今火星探測和移民的夢想也在逐步實現。《中國火星紀事》集結了不同年齡段的中國優秀火星科幻小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而多彩的火星未來。」

這本選集中,有的小說秉生動展現中國人艱苦開拓、改造火星的宏偉歷程,富含「人定勝天,銳意進取」的豪邁情懷;有些小說則以獨特美感映現火星的神秘魅力。選集後半部分的七篇作品,則努力進行多元化的火星敘事,極力拓展科幻火星的疆域。

劉慈欣看了之後稱讚道:「這些科幻小說以豐富的想像力描述了火星探索和開拓的未來史,或波瀾壯闊,或曲折幽深,令人回味無窮。火星是近未來科幻與現實的交接點,它將是人類踏上的第一個地外行星,這本書中豐富的想像,有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變為現實,這也讓這些小說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慈欣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特聘的「火星大使」。劉慈欣一直期盼著,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前往火星辦公……

很科幻,但,也許就真實現了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

相關焦點

  • 熒惑火星,傳奇無限——《中國火星紀事: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佳作選》隆重上市!
    結果他在NASA官網上發現,NASA已經取消了登陸火星的計劃(馬斯克此時的心情大概和劉慈欣差不多,大劉近年多次感嘆人類對於太空探索的熱情寥寥,自己身為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特聘的「火星大使」,卻不知何年才能前往火星辦公……)。
  • 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選集《中國火星紀事》正式出版
    馬斯克是鐵桿科幻迷。火星與科幻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很快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其中,《滄桑》和《火星塵暴》曾獲科幻銀河獎。
  • 《中國火星紀事》:記錄中國人三十年的火星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今年7月,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人的真實的火星夢又更近了一步。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在科幻世界裡,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科幻電影,對火星的想像早已十分豐富和璀璨,而火星也幾乎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此前,由成都科幻文化機構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 《中國火星紀事》:記錄中國人三十年的火星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今年7月,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人的真實的火星夢又更近了一步。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在科幻世界裡,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科幻電影,對火星的想像早已十分豐富和璀璨,而火星也幾乎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此前,由成都科幻文化機構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於今年面市。該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八光分佳選原創圖書」系列的第二部。劉維佳在其間收錄了十四位中國科幻名家和實力派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力作。
  • 專訪劉維佳:中國科幻作家群講述「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中新網福州10月24日電 (記者 林春茵)今年正值火星衝日,火星這顆紅色的鄰居行星,備受關注。《中國火星紀事》主編劉維佳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中國科幻作家們筆下的「火星上的中國故事」。  「火星衝日,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
  • 火星今年為何這麼火?
    可以說,沒有火星,美國和中國的科幻事業都難以達到現在的高度。在中國的「天問一號」風馳電掣地飛向火星的時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火星紀事》一書正式發售。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對此評論道:「時值新一輪火星探測熱潮湧起,確實應該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精彩壯舉,現在出版這本選集,實在太有必要。」
  • 著有《華氏451》、《火星紀事》和其他代表作的科幻小說大師雷...
    據美聯社報導,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孫子證實了這位科幻小說大師去逝的消息,他說,布萊伯利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那些書籍、電影等,更重要的是他將駐留在每一個理解他的人的腦海和心中。
  • 科幻何時照進現實?火星,曾多少次出現在我們的科幻世界
    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渴望由來已久,在古羅馬神話中,火星是戰神瑪爾斯的化身。在中國古代,人們稱火星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而在美國天文學家珀西瓦爾·勞倫斯·洛厄爾的眼中他從天文望遠鏡中看到了火星的「運河」。
  • 陪伴這個時代,我選擇閱讀科幻
    小編說:今年八月初,八光分在成都無料書鋪舉辦了一場《中國火星紀事》的新書分享會,講座上劉維佳老師為大家科普火星知識,暢談中外火星題材的科幻小說。那時這本選集尚未出版,在現場送書環節,一枚幻迷勇敢提問並獲贈書一本。此幻迷加小編為好友後,常來催問小編《中國火星紀事》什麼時候出版?終於,一個多月前小編將贈書寄了過去,前幾天還喜獲書評一篇,現在就把話筒交給這名幻迷吧!
  • 目標:火星。中國即將探測火星,這份火星題材科幻電影片單請收好
    很多人都知道,火星是整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可能最「宜居」的星球。移民火星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現實。在眾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創作者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對人類探索火星、移民火星做出過描述。棍哥今天就把那些有關火星探索的電影和劇集做一盤點。
  • 50位思考者談「天問」:中國人對火星的想像從此改變
    ; 02 中國人的火星想像 我們對火星的想像,是被太多西方敘事和歐美作品所塑造的。 趙佳銘,科幻作家 我希望作為開拓者,在早期前往火星。對科幻感興趣的人都喜歡看到未知事物的新奇和陌生之感。在人類歷史之中,拓荒和冒險曾經是許多個時代的主題,張騫出使西域、大航海時代、美國西部拓荒,每一次開拓都伴隨著無數或者有趣、或者悲壯、或者哀傷的故事。
  • 讀了那麼多科幻小說,終於我們要去火星看看了
    火星特別特別特別「搶手」!2020年7月,全球進入「探火」時間,三位選手:阿聯、中國、美國,將悉數登場。與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更容易登陸,這讓火星格外受到科幻作家的青睞。美國科幻小說家雷·布拉德伯裡寫了很多短篇小說,1950年將這些小說集結成《火星紀事》,他將火星塑造成一個乾旱的世界,靠運河灌溉,上面生活著一個善良的種族,而人類主動穿越太空來到火星。陌生的紅色土地上,人類帶來的喧囂,最終能否復歸平靜?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我們也都變成了火星人。
  • 中國探索火星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除美國外沒有國家能做到
    上世紀冷戰時期,人類的航天技術得到跨越式的進步,美國實行的阿波羅計劃實現載人登月,但是這並不能滿足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火星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中另外一個有可能演化出生命的行星,受到人們的重視,各國都開始列出計劃,準備對火星進行探索。
  • 中國探索火星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除美國外沒有國家能做到
    ,截止到冷戰結束之前,全世界也只有蘇聯和美國有能力對火星展開探索,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放到了火星。 我國探索火星的計劃也在今年獲得突破性進展,今年七月,長徵五號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上太空,天問一號是我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 博爾赫斯:雷·布拉德伯裡的《火星紀事》讓我充滿恐懼和悽愴
    與大家分享博爾赫斯為雷·布拉德伯裡的科幻經典小說《火星紀事》所寫的序言。博爾赫斯評價布拉德伯裡的科幻小說使他「充滿恐懼和悽愴」,讓人沉浸於一種莎士比亞式的「黑暗的過去與時間的深淵」。因此,重要的是一名作家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而為了表達其思想而採用的形式,無論是使用「幻想」的描寫方式還是使用「現實」的描寫方式,無論是通過運用麥克白式的手法還是通過運用拉斯科爾尼科夫式的手法,無論是通過對一九一四年八月侵略比利時的描述還是通過對徵服火星的描述,都是無關緊要的。被稱為科幻小說或是流行文學,又有什麼要緊呢?
  • 「火星叔叔」鄭永春萬字科普貼:人類探索火星之路,走了多遠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個源自中國的探測器,承載了中國人對紅色星球的夢想,它將讓中國人從火星探測看臺上的觀眾,成為航天競技場上的一位選手。
  • 「火星叔叔」鄭永春萬字科普貼:人類探索火星之路,走了多遠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個源自中國的探測器,承載了中國人對紅色星球的夢想,它將讓中國人從火星探測看臺上的觀眾,成為航天競技場上的一位選手。拿起手機,在應用商店搜尋星空、星圖、認星等關鍵詞,選一個應用軟體安裝好。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在人類還沒有發射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火星之前,人們只能憑想像認為火星是什麼樣子,19世紀之後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就多了起來,如《火星入侵之日》為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美國上映。人類發射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是1961年前蘇聯連發射的,因為前蘇聯太空探索一開始是保密的,因而當時不知道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都看到了什麼?
  •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新華社記者 胡喆 攝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記者何曦悅 許曉青)再次抬頭仰望那顆紅色星星時,中國科幻作家房澤宇心中湧起了不一樣的情愫。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大量中國科幻作家、文藝工作者來說,這片越來越近的無人之境,點燃了全新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