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2020-07-27 新華社客戶端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胡喆 攝

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記者何曦悅 許曉青)再次抬頭仰望那顆紅色星星時,中國科幻作家房澤宇心中湧起了不一樣的情愫。

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大量中國科幻作家、文藝工作者來說,這片越來越近的無人之境,點燃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星空攝影師、天文科普博主「Steed」說,自己一直關注著人類對火星的各種探測,比如「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解救「鼴鼠」,不斷嘗試喚醒「機遇」號的努力等。

「正是因為有這些探測器常年對火星的探測,讓我們人類已經從心理上縮短了地球到火星的距離,談論火星上的種種事情,就好像在說隔壁村子一樣平常。」「Steed」說。

而此次中國向星空踏出的重要一步,意味著一些人類苦苦求索的問題將得以回答,新的發現又可能延伸出無盡空間,這無疑將為文藝工作者們提供新的創作沃土。

此次中國發射的火星環繞器和火星車攜帶多臺儀器,將對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進行科學探測。豐富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發展不斷開拓人們的視野,我十分期待。它是新的開始。」房澤宇說。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7月上旬,一群科幻愛好者在酒泉等待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與茫茫宇宙中其他星球不同,作為與地球環境相似、距離較近的深空探測首選目標,人類對火星的求索,更承載著為後世尋找未來家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也正因為這一具備人類命運共同體色彩的目標,中國科幻作家和學者們認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之旅,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超越科學本身。

「我希望,會有一代代中國孩子,從他們的童年就開始仰望星空,並相信人類的未來會在星空之中。」導演、編劇張小北說,「這就是火種。在未來某一天,也許其中的幾粒小小星火就有機會照耀人類文明。」

科幻評論家、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伙人「兔子瞧」說:「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脆弱的生態圈中,一個渺小的星球上。意識到這件事的人越多,理解越深,就越能改善這個世界。」

2020年,在這個全球面臨特殊挑戰的年份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火星探索事業的代代努力提醒了人們:一些重大事業需要全人類合作攜手完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卡爾薩根獎獲得者鄭永春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人類不應該放棄在太空探索中的國際合作,合作才是人類的希望。

「中國的火星探測將成為全人類太空探索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輝煌和燦爛的事業。」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說。

相關焦點

  • 天問,中國的太空探索及想像
    01 中國的太空探索和想像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了! 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 為什麼要強調是「首次自主」呢? 因為2011年升空的螢火一號才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是中國首次與歐洲、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國際性的深空探測合作。
  • 「你好,火星」科普講座點燃少年科學夢
    回顧古今中外探索火星的歷程,再次點燃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和夢想,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火星上可以種土豆嗎?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歷程都經歷了什麼?我們對火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火星上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中國「天問一號」的任務又是什麼?
  • 2020年將首探火星:中國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星羅萬象  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完美完成深空機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在8月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火星殖民化星際飛船的最新測試版——SN4,「靜態點火」成功,短暫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Raptor engine),同時仍停留在該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的設施中。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晚些時候在社交上說:「SN4通過了靜態點火試驗。」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火星殖民化星際飛船的最新測試版——SN4,「靜態點火」成功,短暫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Raptor engine),同時仍停留在該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的設施中。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晚些時候在社交上說:「SN4通過了靜態點火試驗。」
  • 「你好,火星」科普講座點燃東莞少年科學夢!
    12月27日上午,「你好,火星」主題科普講座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成功舉辦。回顧古今中外探索火星的歷程,再次點燃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和夢想,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火星上可以種土豆嗎?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歷程都經歷了什麼?我們對火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 火星,「天問」來了!中國深空探測踏上新徵程
    ◎龐丹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踏上新的徵程。
  •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美俄聯手建設月球軌道太空港  今日視點  北京時間28日,美國和俄羅斯航空航天機構,再次聯手,準備從2020年開始,打造月球軌道太空港。  按照構想,太空港建完後,能具備對接能力,可作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門戶。  NASA此前曾表示,建設太空港是其計劃中的第一階段任務,第二階段任務是建設深空運輸系統,將包括「獵戶座」載人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SLS)等的適用範圍,擴大到整個太陽系。如果一切順利,NASA將在2033年實施飛往火星軌道的載人任務,但不會在火星上登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其中,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飛掠、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技術難度更大的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在科學研究成果方面,國際上通過不同探測形式與任務,在火星軌道運動規律與參數、火星大氣、火星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探索和成就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樹立了前進的方向,也向我們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戰。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據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據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天問一號」走向深空探測是中國智慧的翅膀
    「天問一號」走向深空探測是中國智慧的翅膀時間:2020-10-11 23:31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0月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 探火、探月兩不誤,深空探索有何意義?網友:中國航天勢不可擋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的航天」公眾號發布消息稱:截止到本月17日凌晨,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飛行了116天,飛行裡程已經超過了3億千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能源平衡、姿態穩定,各項系統工作正常。
  • 我國探測更遠深空瞄準火星、小行星和木星
    中國證券網訊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1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正在為探測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內的天體做準備。  據新華社3月1日報導,「探索小行星的科學意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