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中國的太空探索及想像

2021-01-13 騰訊網

01

中國的太空探索和想像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了!

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

為什麼要強調是「首次自主」呢?

因為2011年升空的螢火一號才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是中國首次與歐洲、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國際性的深空探測合作。

雖然成功發射了,但因為俄方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2012年1月墜毀於太平洋。

這一次,「天問一號」 搭載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從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02

「天問」——火星只是第一站

大家都知道「天問一號「的目標是火星,很多人就以為「天問」是一個火星探測項目。但其實中國航天人的願景更加宏偉。

天問是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不只是火星,後續所有行星探測任務都將以此命名。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開啟於2016年11月。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將該任務命名為「天問」,並公布了「攬星九天」的標識。

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是一個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03

中國的太空探索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中國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製作原理。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前。在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對天文現象就已經有很豐富的記載。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這是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前身,標誌著我國現代航天事業正式起步。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躋身世界航天大國的前列。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北鬥導航,從第一枚運載火箭到首次載人航天,從嫦娥到天宮,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現在,「天問」將開啟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04

中國古代的太空想像

「天問」這個名字源於屈原的長詩。在這首宏偉的長詩中,屈原從宇宙起源問到天地日月,展現了中國人對與世界的認知與好奇。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媧補天,中國自古就有很多有關太空的神話傳說。

科幻小說是隨著工業革命進展而出現的一種文學形式,但中國古代也有基於自身文化土壤的科學幻想。比如《列子·湯問》中《偃師造人》的故事,還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馬,都與現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小說類似。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優秀的科幻小說湧現出來,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認可中國科幻。

地球之外有生命嗎?火星會不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宇宙航行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科學暫時無法抵達的遠方,我們可以戴上幻想的翅膀飛去看一看。當中國人走向更深遠的太空,東方文化會孕育出什麼樣的科幻作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美媒:「天問一號」促中國成太空探索領導者
    2020年7月至8月,備受矚目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迎來發射「窗口期」。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文章稱,「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次任務,也將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火星探索任務將使中國躋身世界太空領導者之列。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天問一號」意義重大外媒指出,成功的太空發射任務無疑會給中國蓬勃發展的太空領域帶來更大聲望和更多關注,「天問一號」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也將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篇。The Verge網站在7月22日的報導中指出,「『天問一號』是中國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任務,將向火星發射『三兄弟』探測器:一款無人探測器、一個軌道器以及一輛火星車,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
  •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新華社記者 胡喆 攝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記者何曦悅 許曉青)再次抬頭仰望那顆紅色星星時,中國科幻作家房澤宇心中湧起了不一樣的情愫。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大量中國科幻作家、文藝工作者來說,這片越來越近的無人之境,點燃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天問一號」啟程,揭開中國行星探索序幕
    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轉移軌道,成功開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同時也揭開了中國行星探索的序幕。從致力於建設幾百公裡外的空間站,到持續深入探測30萬公裡遠處的月球,再到不辭數億公裡的星際長途跋涉與火星邂逅,源於太空深處的無窮吸引力,更透露著我國為實現深空探索目標所作的執著努力——「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飛出地球、走向深空的壯舉,由好奇心驅使,也受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牽引。
  • 人民網評:「天問一號」啟程,揭開中國行星探索序幕
    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轉移軌道,成功開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同時也揭開了中國行星探索的序幕。從致力於建設幾百公裡外的空間站,到持續深入探測30萬公裡遠處的月球,再到不辭數億公裡的星際長途跋涉與火星邂逅,源於太空深處的無窮吸引力,更透露著我國為實現深空探索目標所作的執著努力——「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飛出地球、走向深空的壯舉,由好奇心驅使,也受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牽引。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8月6日,由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華使館和火星學會中國分會聯合主辦的《和平利用火星、拓展人類文明》國際科技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和苑博物館順利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對話交流,加強國際合作關係,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美洲、非洲地區等1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科研組織、企業家、科技文化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 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竟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的開端?
    眾所周知NASA數十年都在探索這一顆紅色星球!但是到明年三月左右美國火星探測器到達時,另一個來自中國的探測器將準備著陸。我國軍方這次的太空計劃就一個任務實現三個小目標,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據美國專業人士分析說,中國和美國的太空項目表明我們將進入太空探索的新「黃金時代」!
  •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邁出探索火星的第一步
    「天問」一詞源自屈原長詩《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屈原老先生就對世間很多怪事大事、日月變化、天空星辰等有了濃厚的興趣,表達了對傳統觀念的懷疑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因此也被後人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兩千多年後,我們的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天空的探索不在只限於想像。
  • 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 中國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
    中新社文昌7月24日電 (記者 張茜翼 郭超凱)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任務,中國將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中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此外,中國還與法國、奧地利、阿根廷、歐空局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致敬中國航天!人類對於太空的浪漫幻想由來已久,但我們真正踏入太空,卻還只是在不到六十年前。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三、初探火星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中國為何探索火星?「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   宇宙的奧妙在於不斷探索,人類的戰場最終將會從地面轉移到太空。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不斷成長,生命不息,文明不斷;太空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月球告一段落,美國和中國相繼將視線轉移到火星上,那中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呢?「天問一號」即將登陸,會有何發現呢?  2012年8月,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它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探索火星的「天問一號」升空後,商標也火了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天問一號」刷屏了。很多小夥伴都非常興奮,中國的「天問」開始向火星進軍。「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於《天問》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的一首長詩。「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我們對太空的疑問和探索,在先秦時期已經開始了。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兩千多年後,中國人將帶著「天問」的精神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擁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俄放棄與美太空合作,力挺我國?俄媒:中國太空探索將給世界驚喜
    值得指出的是,就在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的同一天,俄羅斯國家太空公司負責人羅斯科斯莫斯表示俄羅斯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建立了信任關係,這為兩國在空間領域的雙邊合作開闢了廣闊前景,並表達了對中俄太空合作美好前景的預想。
  • 「天問一號」開啟星際探索新徵程,一起見證不甘平凡的追夢力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始火星探測之旅的同時,也預示著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開啟新的篇章。自古以來,國人對太空和宇宙都有著無窮的想像。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尋訪火星 中國向未知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天問一號計劃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