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2020-07-26 湖南國際頻道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


人類對於太空的浪漫幻想由來已久,但我們真正踏入太空,卻還只是在不到六十年前。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這是中國的第一步,也是世界的一大步。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但你知道嗎?本月發射的不光只有中國的「天問」。


7月20日

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


本月底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也將發射。


為什麼探測火星還要「扎堆」發射?難道僅僅是巧合?


當然不是!本期文章就帶你走進探測火星的背後,讓我們一起領略探索太空的魅力。


「扎堆」發射是巧合?

NO!


各國火星探測器「扎堆」發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時上車「又快捷又便宜」。


打個簡單的比方,火星、地球都繞著大陽轉,就類似於兩個人繞著操場跑圈,一個人要把沙包丟給另一個人,為了增加成功率以及省點力氣,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向、距離扔過去。


火星和地球的會合周期約為26.3個月,也就是每兩年,我們便可以與火星近距離「擦身而過」。這期間,太陽、地球和火星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和火星相對距離最近,發射探測器的成本最經濟,這就是所謂的「窗口期」。


2020年的火星窗口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旦錯過就需要再等兩年多。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一次完成三重挑戰,

來自中國航天的魄力!


要把「天問一號」送到火星上,可不像「丟沙包」那麼容易。


理論上火星和地球最近大約為5500萬公裡。雖然已經算準了最近距離,但探測器實際的路程遠大於5500萬公裡。探測器會被送入一個軌道,通過多次變軌,依靠拋物線的軌道逐漸靠近火星,最後被火星的引力捕捉,這種飛行軌道被稱作「霍曼轉移軌道」。


此次,「天問一號」要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國這次「一步到位」,非常有魄力!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認識自己的「孿生兄弟」,

才能更深入理解地球


早在1960年,蘇聯便開始往火星派出探測器,但以失敗告終。至今,人類已經實施火星探測活動達40多次,但成功率不到50%。可以說,除月球之外,火星是最受關注的天體,也是探測難度很大的一個天體。


高難度並沒有阻止各國的探測熱情。這種熱情不只源於浪漫的「移民火星夢想」,更源於對地球本身的「居安思危」。


火星時常被看作是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火星不僅與地球一天的時間類似,也同樣是四季分明,有高山、有峽谷,還可以劃分出熱帶、溫帶、寒帶。自從2003年「機遇」號和「勇氣」號登陸火星以來,我們逐漸清楚火星過去不僅有水,而且有大片河流、湖泊、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變成一片荒蕪。


看起來,火星就仿佛是一個「垂垂老矣」的地球。


因此,探測火星不只是為人類尋找移居目標,更可以藉此了解地球的演化歷史,為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未來寄語


人類的生存並不僅僅取決於衣食住行、油鹽醬醋,更取決於陽光、空氣、天空、海洋。我們作為具有高等智慧的物種,必須有所準備,必須居安思危。這就需要不斷提升我們的技術和能力,開展深空探測,不斷挖掘宇宙深處的秘密。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人類的知識和技能一代代相傳,讓下一代在我們這一代基礎上走得更高、更遠,讓他們勇於去探索未知,勇於擴展人類的生存空間,他們就可以比我們生活得更好,更長遠、更安全。


原文刊於新京報評論,作者:鄭永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關於太空,我們總是有著太多的神往······你知道哪些關於太空的小知識呢?又或者看過哪些關於太空的電影、書籍?


來評論區,尋找你志同道合的夥伴吧!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編輯/湯雅雯 王宙(實習)張詩睿(實習)

校對/湯雅雯

來源/新京報評論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劍指長空,為何各國近期都扎堆火星?事情並不簡單!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長徵5號運載火箭將搭載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於近期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任務。作為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此次發射將開啟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
  • 扎堆探索火星,中、美、阿聯的探索有何不同?
    「希望」號將在距火星表面2萬至4萬公裡的軌道上環繞火星運行,大約每55小時繞火星運行一圈。「希望」號科學探測目標有四個:探索氧氣和氫氣從火星大氣中散逸出去的內幕;研究古今火星氣候之間的聯繫;尋找火星下層大氣與上層大氣之間的聯繫;構建最全面的火星大氣整體模型。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希望號、天問一號、毅力號……7月火星之旅,有一大波驢友趕來
    為何集中選7月?實際上,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每隔約26個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測窗口」,因此一旦錯過窗口期,就只能再等兩年。>天問一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奔火。
  • 飛向火星:毅力、天問和希望開啟星際往來新時代
    此前,阿聯的「希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分別於7月20日和23日發射,開始7個月飛向火星的航程。「希望」 、「天問」和「毅力」是今年火星探索「窗口期」 - 最佳發射時間段 - 計劃中的三次發射任務。對於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來說,這三個星際訪客都代表地球文明。
  • 「天問」「希望」「毅力」三箭齊發,誰能攀登火星成功
    7月17日,中國最強「胖5」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計劃於7月23日發射。「胖5」攜帶的發射任務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的地質和環境。「胖5」是中國現役運力最強火箭,中國空間站、探月計劃、火星計劃的後續進展都倚靠它。
  • 發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毅力號探測器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著陸火星
    ,一個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另一個則是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其中,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在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傑澤羅隕坑,我們的天問一號是什麼時候著陸到火星表面呢?,在這次火星任務中,我們會完成火星探索的三大步:環繞火星、著陸火星、巡視火星,第一步就是探測器需要對火星進行探索,最後確定具體的登陸地點,再釋放著陸器到火星表面。
  • 緊跟「天問一號」之後,NASA毅力號佛州發射升空,為何慢我國一步
    文/皓月相信「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時的震撼場景,還印在大家的腦海中遲遲不能散去。而就在剛剛,7月30號晚上7點50左右,一枚名叫宇宙神5號的運載火箭在佛州一個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將帶著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進行探索。這也將會是今年繼希望號、天問一號之後,人類第三次發射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飛行器。這次跟毅力號一起前往火星的還有一架名為機智號試驗火星直升機。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某一方面技術已超過美國。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必不可缺,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探索月球,因為通過對火星的研究和了解,不僅可以實現火星移民,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還可以在火星上獲取資源,用於彌補地球資源的日益匱乏。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想必很多人注意到,本年度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已有3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而如若不是今年突發的疫情「從中作梗」,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計劃也會在這個時間段向火星出徵。
  • 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比毅力號發射時間早一周,為何晚到3個月?
    中國製造的事物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認可,相信很多人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今年我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目前正在去往火星的路上,這個過程中陸陸續續向人類傳回太陽系內照片,要知道天問一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天問一號發射之後,美國的毅力號隨之發射,讓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天問一號,明明出發的時間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但是,探索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必不可缺,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探索月球,因為通過對火星的研究和了解,不僅可以實現火星移民,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還可以在火星上獲取資源,用於彌補地球資源的日益匱乏。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一旦錯過火星發射窗口,那麼就要等待下一次機會了。 而在今年的窗口期,阿聯的「希望號」率先出發,中國「天問一號」緊隨其後,美國的「毅力號」則趕上了窗口期尾巴。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罕見的三個國家都是開啟火星探測任務。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一旦錯過火星發射窗口,那麼就要等待下一次機會了。而在今年的窗口期,阿聯的「希望號」率先出發,中國「天問一號」緊隨其後,美國的「毅力號」則趕上了窗口期尾巴。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罕見的三個國家都是開啟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升空各國爭相「探火」是為了資源爭奪?專家:火星更具有探索價值,能幫助人類更了解地球可以說,7月是人類進行火星探測的「高光時刻」。包括「天問一號」在內,陸續有三艘太空飛行器計劃於7月底至8月初的發射窗口前往火星。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升空各國爭相「探火」是為了資源爭奪?專家:火星更具有探索價值,能幫助人類更了解地球可以說,7月是人類進行火星探測的「高光時刻」。包括「天問一號」在內,陸續有三艘太空飛行器計劃於7月底至8月初的發射窗口前往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