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劍指長空,為何各國近期都扎堆火星?事情並不簡單!

2020-12-06 大臉科學視野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長徵5號運載火箭將搭載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於近期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任務。作為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此次發射將開啟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

火星,這顆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行星,一直被人們認為曾經擁有類似地球的同等環境,也被給予未來人類星際移民的厚望。人類對火星的觀測歷史儘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火星的探索任務是近60年才開始的。

1962年11月,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正式開始了人類的火星之旅。此後,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等國家相繼發射了約40顆火星探測器,但60%均以失敗告終。因此,火星也有了「太空飛行器墓地」的稱呼。

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其實並非如今的「天問一號「。2011年11月9日,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搭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升空,準備在進入高度800-80000公裡、傾角0-5度的近火星赤道大橢圓軌道分離,開啟各自的探索之旅。

不幸的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未能按計劃進行變軌,「螢火一號「也再沒有挽回的餘地,此次的火星計劃就此夭折。首次影響,我國宣布在未來兩年內,不會再有新的動作,火星探測任務就此沉寂。

「天問一號「作為我國從研發到發射,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自被公布之日起就廣受關注。不過,在我們預計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發射時間,全球也迎來了火星探索的旺季。

阿聯史上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於7月20日成功發射升空,美國的」毅力號」也計劃在該時段內擇機發射。2020年被網友戲稱為「火星年」,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今年的火星如此之火,各國扎堆火星的背後又有怎樣的考慮?

相比較地月之間的距離,火星與地球的距離確實遠了不少,就是最近的時候也要5500萬公裡,最遠則超過4億公裡。因此就需要人類探測器發射時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按照火星和地球的公轉周期,平均每兩年左右會迎來一次相遇。

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發射,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今年的7月至8月正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如果趕不上,可能就要等到2022年了。歐空局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就是因疫情原因被推遲到那時發射了。

儘管飛行距離已經縮短,但探測器仍然要經歷漫長的旅行才能到達火星軌道。火星探測器往往需要沿著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霍曼轉移軌道,經過兩次引擎推進,實現地球與火星軌道的變換,才能真正投入火星的懷抱。

除了技術上的原因,各國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其實也在暗自較勁。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唯一和地球相似的行星,自然是各國爭相研究的對象。誰能揭秘火星,不僅代表著其航天相關領域的成熟,更可能會實現較早的經濟價值。

因此,即使火星探測難度非常之大,各國都在紛紛布局。包括在民營航天領域,熱度也是居高不下。中國作為一個世界航天領域的後起國家,我們也希望能夠在行星探測以及深空探索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火星之旅道阻且長,我們還是靜候佳音吧!

往期回顧:

好消息!2021年起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請把自然還給地球!

北極溫度飆到38℃,遠古物種屍體再現人間,永久凍土還能永久嗎?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國之重器,「天問一號」起航,圓夢火星
    今年夏天,地球將迎來2.2年一度探索火星的熱潮,即窗口期。地球和火星都在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在相聚太陽的第三軌道運轉,火星在第四遠軌道。因為行星質量的差別和受太陽引力的影響,火星公轉周期687天,大約是地球的兩倍,在這場環形賽跑中,每2年零2個月地球和火星會發生相遇,這時候兩大行星的距離最短,約為5500萬千米。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路
    中國於7月23日發射「天問一號」,與此同時,7月19日阿聯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7月30日美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也升空。為什麼各國火星探測器都集中在7月發射?因此,要發射探測器,就得在最合適的時間進行,所以才會出現扎堆7月發射的情況。  據悉,以人類現在的航天能力,能夠在6個月至10個月時間裡,從地球出發到達火星。 地球和火星除了離得近,還長得像。
  • 天問一號的震懾威力,遠大於其發射本身?
    天問一號發射,意義非凡。7月23日,12時41分,這將是載入航天史冊的一個時間,長徵五號火箭,攜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式升空,並將到火星著落。天問一號在發射後,將由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至7個月抵達火星,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前有各國爭相探索月球,而如今,火星也成為了人類情有獨鐘的一個星球。但是探測火星並非是易事,自1960年來先後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是成功和部分成功的次數卻只有23次。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今年夏天,除了「天問一號」擇機發射,還有多個國家扎堆「奔火星」、為「星際移民」探路。昨天(20日)5時58分,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騰空而起!阿聯計劃2117年在火星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希望號」率先出發探路。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雷帝網 樂天 7月23日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這次天問一號的總重量達到了5噸,火星軌道飛行器重量3175公斤,都需要「胖五」把它們送上太空。針對全新的任務,北京飛控中心於2018年初就組件了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今年以來,他們還針對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嫦娥5號和空間站等重大任務並行準備。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三、各國為何鍾情於「扎堆」探索火星?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智東西7月23日消息,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科學驛站——「天問一號」的火星之路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今年7月23日,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漫漫長路,它將經歷4億公裡的旅途,去探究那顆紅色星球的秘密。中國的「天問一號」究竟有何神奇之處,探尋火星的道路有多艱難。
  • 為何各國都不惜成本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意義非凡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們離探索火星的夢想又更進了一步。「天問一號」是我國十年磨出的「一劍」!從2010年到2020年,歷經了十年的時間,我國僅通過一次發射,就可以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這三個步驟,其它的國家可是經過了幾十年,而且還是分多步才實現的成就,但我們本次僅通過一次就完成,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而之所以「天問一號」要在一次發射中完成三項任務,焦維新認為,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探火」的時間和燃料成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三項舉措在落實上,每一步都面臨重重障礙。焦維新解釋稱:首先是「繞」,這一環節主要依靠火星軌道器,它要求「天問一號」在接近火星時,速度必須從每秒3公裡,減速到每秒1公裡。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焦維新向紅星新聞記者解釋,如果三個項目每次都單獨發送,那麼每次都能單獨解決相應的問題。但如果一次性完成,就需要在短時間內一次性解決三個步驟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而之所以「天問一號」要在一次發射中完成三項任務,焦維新認為,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探火」的時間和燃料成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三項舉措在落實上,每一步都面臨重重障礙。
  • 天問一號已向火星出發,要飛七個月才能到達,超過5000萬公裡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們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上天,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因為路途遙遠,「天問一號」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和其他國家相比,亮點在哪裡?
    天問一號此次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名叫「天問一號」,來源於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天問》,寓意是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此次的圖形表示以「九天攬月」為標識。標識中太陽系8大行星依次排列。
  • 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難嗎?
    中國和俄羅斯合作發射1次,失敗;印度自主發射1次,成功;阿聯「希望」號還在途中;中國「天問一號」還在途中。在任何國家航天局面前,火星都是一座難登的峰。早在2011年11月8日,我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就搭載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飛往火星,11月9日,俄方就宣布福布斯-土壤號變軌失敗。我國第一次火星探索嘗試,也無疾而終。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