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的震懾威力,遠大於其發射本身?

2020-10-11 E計劃

天問一號發射,意義非凡。

7月23日,12時41分,這將是載入航天史冊的一個時間,

長徵五號火箭,攜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式升空,

並將到火星著落。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

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也是在同一天,美國宣布關閉休斯頓中國使館。

為什麼是休斯頓呢?

因為美國的航天中心就是這裡,

美國認為中國在那裡竊取了火星探測器的技術,

所以,這個撤銷使館的決定是一舉多得,

不但在美國國內獲得了認可,同時也是在將軍中國。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

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

天問一號在發射後,將由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至7個月抵達火星,

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

然後,在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會將「體內」差不多一個小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的火星車吐露出來,

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搭載的科學載荷開機,展開像蝴蝶翅膀一樣的4塊太陽板,

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幫助調查火星的地層、結構以及凍土或冰的存在。

緩慢脫離著陸器後,太陽能火星車預計將在火星上運行至少 90 天,

並使用軌道飛行器作為通訊中繼機。軌道飛行器將繼續運行大約一火星年(約 23 個月)。

此外,天問一號將使用我國獨立的深空網,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將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相比探月任務,對火星探測器最遠將近 4 億公裡的探測距離,以及近 7 個月的地火轉移時間,

對測控通信系統而言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

各國為何鍾情於「扎堆」探索火星?

我們也知道最近各國都在「扎堆」進行火星探測,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以現在的航天水平來看,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探測火星要比探測月球在實際操作上難得多。

要知道人類經常光顧的月球的距地距離為38萬公裡,而火星地球之間最近的時候距離也遠達5500萬公裡,最遠的時候更是要達到4億公裡。因此火星探測是一個非常講究時機的活動。

平均每15~17年會有一次火星大衝,屆時太陽、地球、月球、火星會規律排列在一條直線上,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會進一步縮短。

從兒時的《火星奇遇記》,到「非主流」時期流行的「火星文」,再到電影《火星救援》,

這個神秘的鐵鏽紅色星球——火星,一直寄託著無數人的太空夢想。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是火星的「狂熱粉絲」,這位科學怪人一直在為人類移民火星做努力,

此前在馬斯克SpaceX載人太空飛行器「龍飛船」成功發射後,他即刻發表推特稱:通往火星的大門已經開啟。

人類對火星歷史的追溯可以到公元前,但對火星的探測是最近60年的事情。

60年間,人類共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而在火星上成功著陸的探測器也只有8個,

因此由於火星沒收了很多人類的探測器,這個紅色星球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太空飛行器墳場」。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是人類最想登陸的行星,

也是目前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星球。探索火星的過程,

不僅僅是航天科技和深空探測水平的科技方面的巨大提升,更對人類文明的進程及探索宇宙與生命的意義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

天問一號任務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無論成敗與否,都將是人類進軍火星的一次重大飛躍,

祝願這次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一切順利,圓滿成功!

星辰大海,是我們人類探索太空的終極目標。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火箭發射的威力之大,連攝像畫面都受到了波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天問」的名稱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請問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不過發射成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是後面一系列成功的基礎。因此同樣值得祝賀。那麼天問一號成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可以分為遠期意義的近期意義兩大方面。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火箭發射的威力之大,連攝像畫面都受到了波及。 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01 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 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火箭發射的威力之大,連攝像畫面都受到了波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天問」的名稱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長徵五號火箭升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一、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天問時刻|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來祝賀:非常振奮人心。7月23日13時25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奔赴火星」升空精彩瞬間,圓周率作為VR全景設備提供商,獨家見證5G+VR全景直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時代。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大約可以將兩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因此,發射「天問一號」任務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天問一號」的發射引發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在發射前及發射後,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The Verge網站、美國太空網、《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德國之聲》、英國愛爾蘭廣播電視臺等在內的媒體都進行了跟蹤報導。這些媒體指出,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
  • 火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印度人卻開始酸了:我們早就去過火星
    飛向火星的天問一號隨著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全世界航天界都為之一振,不僅僅「鋼鐵俠」馬斯克發來賀電,歐洲航空局表示已經深度參與中國火星探測項目,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都頂著中美時差,凌晨熬夜觀看天問一號的發射直播。這難免讓不少印度網民憤憤不平,甚至揚言印度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酸味十足。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印度人卻開始酸了:我們的衛星早就去過火星了
    隨著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全世界航天界都為之一振,不僅僅「鋼鐵俠」馬斯克發來賀電,歐洲航空局表示已經深度參與中國火星探測項目,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都頂著中美時差,凌晨熬夜觀看天問一號的發射直播。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都已經給中國的「天問一號」發來賀電,並祝願「天問一號」接下來的任務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還有一些印度網民,因印度曾成功向火星發射過一個小型探測器,居然寫出了中國探索火星是在「抄襲印度」這樣既無知又自大的言論。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阿聯率先發射,我國中繼衛星已準備就緒,靜待「天問一號」發射
    ,還有我國的「天問一號」以及美國的「火星-2020」火星探測器。之所以發射窗口如此密集,是因為火星的公轉周期幾乎是地球的兩倍,他們之間的距離一直都在發生變化。每隔大概26個月也就是差不多780天,就會出現地球距離火星最近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就是最適合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如若錯過,將會需要再等兩年之久。而此次阿聯「希望號」率先發射,相信我國的「天問一號」離發射也就不遠了。此前用於運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已經入發射區。
  • 中國又有一技術世界第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迎中國來客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對火星的探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其中美國是做的成功次數比較多,但火星探測最成功的國家卻是印度,一次就發射成功。
  • 天問一號將不在火星最靠近地球時發射?物理學家:必須走彎路
    除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2020年7月,中國將派無人探測器「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完成又一個偉大而艱難的探測任務。事實上,2020年,美國等其它國家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行星運動計算卻顯示,今年探測器發射的時候,火星距離地球卻比較遠。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而太空探測器要追求極致的燃料利用率,那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難道不合理嗎?其實,根據現代物理學原理,今年發射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