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最強「胖5」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計劃於7月23日發射。
「胖5」攜帶的發射任務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天問1號」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一個著陸器和一臺火星車。「天問1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的地質和環境。
「胖5」是中國現役運力最強火箭,中國空間站、探月計劃、火星計劃的後續進展都倚靠它。

長徵五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國人振奮之際,好事者卻接二連三,火星人怎麼也想不到2020年的七月註定成為火星月,地球上經濟最強三國,火箭彈齊齊對準了它,三個探測儀預備一攀其高峰。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的 H-2A 火箭攜帶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首發升空。

日本H-2A火箭,圖片來源於網絡

「希望號」探測車,圖片來源於網絡
希望號將攜帶研究火星高層大氣和監測氣候變化的儀器,將通過監測火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跟蹤其氫氣和氧氣的損失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層。目標將是繪製出一整年火星氣候的全球地圖。
隨後7 月底,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也將發射。

毅力號探測車,圖片來源於網絡
七月的火星註定不會寂寞,三彈齊發,三車同駛,誰將最先登錄火星,將會吸引全球的目光。發射時間安排得如此之近,這是因為它們必須在火星的行星軌道最接近地球時抓住發射機會窗口期。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在2022年之前,航天機構將不會再有發射機會。
由於地球離月亮平均距離38萬公裡,而這次要登陸的火星距離地球距離最近時5500萬公裡,最遠4億公裡(由於公轉不同步),遠行距離多了一百多倍甚至上千倍,所以能少走一點算一點。
除了美、俄、歐、中之外,日本和印度也各發射過一次火星探測器,不過日本發射任務失敗,印度「曼加裡安號」取得成功。
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已經提出很多年了,2011年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車由於俄羅斯火箭發射失敗,未能成功入軌。
今天,依靠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徵五號「胖5」能否順利把「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能否順利登陸火星?即將給出答案。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濛汜。自明及晦,所行幾裡?——屈原《天問》。
根據多年發射火星探測的數據統計,成功率不到一半,「天問」能否問天?「希望」能否望天?「毅力」是否有力?統計概率上來看三家全部上天登陸火星是不太可能的,誰會摔倒呢?一齣好戲上場了。
天問希望毅力,不知道名字有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