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拉近」了我們人類與宇宙的距離,雖然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掌握載人登陸火星的技術,但已經能夠發射一些無人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人類最初的火星探索嘗試可以追溯到1960年,不過最初的火星探索任務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1964年,水手4號探測器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此前我們人類未曾如此近距離看過火星的景象,所以在此之前還有一些猜測認為火星可能也存在一些生物,但是當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後,讓我們大失所望,這是一個充滿了隕石坑、死寂般的世界。
雖然火星極為荒涼,但是並沒有阻擋我們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情,這些年來,我們不斷發射新的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後來的探測器都在火星取得了很多新的發現,如極為荒涼的火星依舊存在水,很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有潛力成為我們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為了研究火星的宜居性,越來越多火星開啟了火星之旅,今年就有3個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趕往火星的路上了。
雖然最初的發射時間有所延遲,但是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還是在今年7月30日發射升空了,趕上了今年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不然再延期一段時間就只能等26個月後的發射窗口了。至今毅力號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3個多月,離地球越來越遠,離火星越來越近了。按照計劃,毅力號探測器將在2021年2月18日就實施登陸。
當毅力號探測器到達火星以後,就會在傑澤羅隕石坑尋找火星生命的跡象。科學家認為這一個區域是尋找火星生命跡象的理想之地,科學家已經在這裡發現了一個湖泊、一個河流三角洲的跡象,很可能會存在生命,或者曾經存在過生命。
除了搜尋火星潛在的生命跡象,毅力號探測器搭載的MOXIE工具將在火星上產生氧氣,之所以有這樣的計劃,科學家的想法是希望以此來測試火星的地球化潛力,即為了未來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提前做好研究。
今年發射升空的3個火星探測器預計都是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也就是說,毅力號探測器在到達火星後不久就直接實施著陸,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而我們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到達火星以後,並不像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那樣馬上登陸,而是計劃在2021年5月擇機著陸到火星表面的烏託邦平原地區。為什麼我們的天問一號更早發射升空,登陸時間卻比毅力號探測器晚了近3個月時間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這是因為這2個探測器的任務不同。我們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一次完成3大步,即環繞火星、著陸火星、巡視火星三大步,而毅力號只是其中的著陸火星、巡視火星。我們的火星任務更加複雜一些。
美國此前已經有不少火星探測器對火星進行了探索,如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已經為後續的火星著陸器選擇了一些比較平坦的著陸區,所以NASA的火星探測器來到火星後,就可以直接登陸之前選好的著陸區即可。我們第一次去到遙遠的火星,火星地面數據掌握得還是相較少的,所以探測器在到達火星以後,可以先在軌道中進行對火星地面進行探索,選擇一個較平坦的區域後再擇機實施著陸。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實現軟著陸的成功率。隨著我們不斷對火星探索,當我們掌握了更多的數據以後,後續的火星探索任務中,我們的探測器也能夠直接快速著陸到火星。
其實,天問一號探測器和嫦娥四號的情況是有點相似的。在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僅僅花了4天的時間,嫦娥四號探測器就在2018年12月12日這一天來到了月球,但是到2019年1月3日才實施軟著陸。雖然著陸時間稍晚,但是不影響探測器完成探索任務,到現在為止,嫦娥四號探測器仍在正常運行。
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去火星,但是我們的火星任務也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因為探測器搭載了很多科學儀器,能夠對火星展開很多探索。而且,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著陸區火星烏託邦平原很可能是一個古海洋所在地。在這個古海洋和古陸地交界處,科學家認為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很有可能會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科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