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天問一號比美國毅力號早發射,還要晚幾個月登陸?
這其中主要有兩個的原因。
首先,中國是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進入環火星軌道後,需要一些時間對登陸地點進行詳細勘察,收集相關的數據。
其次,因為中國本次選擇的火星的登陸地點是火星烏託邦平原。
烏託邦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直徑達到了3200公裡。
1976年,美國的海盜2號探測器也是在這個平原登陸。
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模型
下圖為1976年海盜2號在烏託邦平原登陸後製作的圖片。
右下角可以看到一個保護罩,覆蓋著陸器土壤收集器頭部。還有布滿著陸器灰塵的腳墊。
靠近中心有一道黑色土壤劃痕,是取樣臂挖的淺溝。
天問一號登陸烏託邦平原的地表樣貌大概就是這樣,布滿了巖石塊,也可能可以找到更開闊的登陸地面。
由於離火星赤道較遠,當天問一號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時,烏託邦平原的氣候環境仍然十分惡劣,不適合天問一號登陸。
所以,有專家表示,即便是無需進行其他探測工作,登陸的時間也需要等待數月,直到氣溫適宜的火星的夏季來臨。
相比之下,美國毅力號探測器本次登陸點選擇在傑澤羅隕石坑,更靠近火星赤道,氣候環境會稍好些,而且美國探測器已多次登陸火星,經驗豐富。所以,毅力號到達後,沒有環繞等待的時間,而是直接登陸。
毅力號登陸點——傑澤羅隕石坑
讓我們看看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好奇號發回的圖片吧。
好奇號在火星上的自拍照
2012年8月5日,美國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已過去整整八年時間,藉助同位素溫差電池提供的能量,好奇號一直滿負荷工作到現在。
好奇號登陸點位於火星的蓋爾隕石坑。
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火星上是否曾經存在生命,以及尋找支撐生命存在的水、化學物質以及能源。
截止目前,好奇號在火星上已走過23公裡的路程。
今年4月,火星夏季來臨之時,好奇號在地球控制中心的安排下,開啟了夏季之路的旅行。
好奇號及時傳回了不少火星夏季的照片。
蓋爾隕石坑底部附近的情景
這張照片是好奇號整合28張火星照片形成的大拼圖。
圖中是火星蓋爾隕石坑底部附近山麓的砂巖蓋層,地貌看起來是不是與地球某些乾旱區域特別相似?
火星格林休山麓
這張圖片中的火星紋理據說是幾十億年前水的傑作,位於火星的格林休山麓。
好奇號即將前往的區域,含有硫酸鹽成分
下一步,好奇號即將前往一片含有硫酸鹽成分的區域進行考察。
好奇號今年2月份的自拍照
好奇號在今年2月份完成赫頓鑽探的考察(Hutton drill hole)後,不久便爬上火星探索史以來最陡峭的綠休山麓(Greenheugh Pediment)頂峰。
「好奇號」的搖臂轉向架車輪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讓它安全傾斜至45度,確保安全爬山。
不知道天問一號攜帶的火星車有沒有這種功能?
以上就是天問一號的前輩好奇號發回的信息,透過這些拼接全景照,我們可以提前了解了火星的地形地貌。
在夏季,火星的地面應該是相對乾爽的氣候,剛好適合天問一號考察。
總之,天問一號如果能順利登陸火星表面,接下去的工作還有很多。現在好奇號所做的,也就是今後天問系列要做的工作。我們與國際一流的火星探測水平相比,差距還是有的,需要努力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