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手4號探測器的發射,讓我們第1次看到了火星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個遍布隕石坑的紅色星球,這裡一片寂靜黑暗,沒有任何的生機可言。從此開始人類展開了對於火星的探測。隨著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登上火星,一盆冷水撲面而來,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情,還提出了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雖然現在我們沒有能力完成,但是在未來我們一定可以將其徵服。
今年被稱為火星探測的元年,因為一共有三顆探測器發射正在趕往火星的路上,其中就包括來自於美國NASA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1號探測器,它們展開了火星之旅,為什麼各國會在今年扎堆發布火星探測器呢?因為在今年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相對比較近,所耗費的成本和燃料會更低一些,如果錯過此次發射的機會,將要再等26個月的時間。
按照目前的飛行速度來看,毅力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登陸,而中國的天問1號登陸時間比它晚了三個月,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中國的天問1號發射的時間會更早一些,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它們行駛的距離是相同的,那麼這兩艘探測器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難道是中國的天文1號不如NASA的毅力號嗎?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之後,主要的任務是利用工具在火星上產生氧氣,進行這樣的計劃是為了測試未來火星變成第2顆星球的機率有多少?為未來的人類移民火星做好充足的準備,而我國的天問1號將會在2021年5月在火星平原上登陸,前前後後相差三個月的時間,其實這和兩艘探測器的任務有很大關係。
天問1號是我國第1顆火星探測器,在靠近火星之後需要完成三個步驟,分別是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上著陸,巡視火星這三個步驟,而毅力號的任務更加簡單,因為在此之前美國已經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對火星進行了研究了解,為毅力號的發射奠定了充足的基礎,毅力號在到達火星之後,直接選擇相應的著陸區安全的降落就可以。
我國此前對火星的了解相對較少,並沒有掌握完整系統的數據,所以天問1號需要在火星的軌道上對火星表面進行探索之後,擇機選擇區域進行著陸。這是為了保證天問1號的安全以及著陸的成功率。雖然著陸的時間會更晚一些,但是這並不影響天問1號的探測任務,這和在2018年發射的嫦娥4號情況有些相同。
嫦娥4號在發射之後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就到達了月球附近,著陸時間卻是在一個月之後的2019年1月3日,它和天問1號是相同的,在月球軌道上,進行了充足的探索和數據分析之後,才選擇著陸地點和時間,目前嫦娥4號依舊在月球上正常運行。對於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