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好奇號傳回的火星景觀大家也看到了,火星表面到處都是乾旱的荒漠,不存在任何生命,歐航局火星快車探測數據顯示,火星空氣十分稀薄,密度僅為地球大氣的1%,因此保溫效果很不理想,就算在陽光明媚的白天,火星表面溫度都處在零下幾十攝氏度。
但是,探索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必不可缺,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探索月球,因為通過對火星的研究和了解,不僅可以實現火星移民,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還可以在火星上獲取資源,用於彌補地球資源的日益匱乏。
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某一方面技術已超過美國。
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在最讓我們關心的天問一號,自發射以來它做了些什麼,現在與火星距離有多少遠,為什麼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3個月?
飛行速度達29.93千米/秒
11月17日,在經過116天的飛行後,天問一號與地球直線距離超過了6380萬千米,在天問1號看來,現在的火星比地球還要近,火星成為天空最明亮的一顆星星。
由於天問一號沿霍曼轉移軌道來飛行,軌跡為曲線,實際上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也就是說,天問一號平均飛行速度達29.93千米/秒,接近30千米/秒,比地球公轉速度略快。
為何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我國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5月實施著陸,而美國毅力號預計在2021年2月18日實施著陸,要知道我國天問一號還比美國毅力號要早好幾天發射,飛行速度達到29.93千米/秒,難道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飛行速度要快,然後在中途反超了天問一號?
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不論是中國天問1號,還是美國毅力號,或者是阿聯希望號,都是在2021年2月左右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那為什麼毅力號比天問一號早著陸呢?原因有二個。
一,雖然我國探測器曾多次成功著陸月球,比如嫦娥3號和嫦娥4號,獲得了大量的外星著陸經驗,但相對於月球,火星擁有完全不同的著陸環境,引力大小的差異,還有空氣密度的差異,要知道月球完全沒有大氣。
況且這是我國探測器首次著陸火星,可以說完全沒有實戰經驗,因此著陸火星顯得格外小心,而美國就不同了,勇氣號,好奇號,機遇號等多輛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不再猶豫,進入火星軌道後,就立即實施著陸。
二,前面都說了,這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所以需要更長時間對火星表面進行首次探測,而且天問一號由兩器組成,一個是火星軌道器,一個是帶火星車的著陸器,兩器分離也需要時間,相對於美國毅力號來說,我國天問一號著陸程序要複雜一些。
進行了四次深空機動
為了精確飛向火星,2020年8月2日7時整,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成功點火,持續20秒鐘後完成首次軌道修正機動,不光對飛行軌跡進行了微調,還在軌檢驗了3000N發動機性能。
2020年9月20日23時,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持續20秒,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微調了飛行軌道,並在軌檢驗了120N發動機性能。
2020年10月9日23時,3000N主發動機再次點火,噴發了480秒,順利完成變軌機動,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變軌機動,讓飛往火星軌跡變得更加精準。
2020年10月28日22時,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儘管推力不大,但是很快完成了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檢查了25N發動機的性能,為後續調整飛行姿態而做好準備。
拍攝了多張太空照
7月27日,120萬公裡遠的天問一號首次回望地球,獲取了首張地月合影照,照片用一個「黑」字來形容,因為照片上除了地球和月亮,什麼也看不見,漆黑一片。
10月1日,2410萬公裡外的天問一號首次拍攝了一張自拍照,這張照片由分離後的「分離測量傳感器」拍攝,畫質看起來有些模糊不清,但還是顯示了天問一號全貌,白色的錐狀頭部,金色的密封膜,銀色的接收天線,還有兩個像翅膀一樣的太陽能電池板。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