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月,人類共有三個火星探測器依次成功出發,阿聯希望號環繞器,中國天問一號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美國毅力號/巡視器號直升機。作為本次探索火星的兩位選手,不論是繼承前輩意志的好奇號,還是承載無數國人希望的天問一號,都將代替全人類邁向無盡的深空。中美兩國開展火星探索的時間不同,所以在技術上有一些差距無可厚非,不過有了對比差距,才知道我們應該在哪些地方發力。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它們的區別。
首先,目前人類掌握的能用於太空飛行器的能源主要就是太陽能和核能。為了保證探測任務正常進行,以及探測器內的設備不被低溫損毀,必須持續而穩定地為探測器上的設備供電。然而在火星上太陽能電池所能提供的電力很弱,因此有時必須使用核電池。
火星探測器上的太陽能電池板
勇氣號拍攝的火星上的太陽
既然如此,為什麼天問1號不使用核電池?
首先,我國的核電池技術並不成熟,製造的核電池轉化率太低。雖然在嫦娥4號已經使用過核電池,但其功率僅3瓦多,轉化率不到1‰;而好奇號使用的核電池的功率達到了110瓦,轉化率達到了4.3‰。要想達到同樣的輸出功率,以我國目前的技術,需要塞更多的核燃料,這意味著探測器的總重量會增加從而加大發射難度。
天問一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
其次,核電池中使用的材料具有放射性,對火箭發射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也更高。我國是首次自主發射火星探測器,萬一發射過程中出現問題,會產生很大的安全風險。而且鈽-238由於是人造核素,生產成本極高。天問一號不僅是我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也是第1個火星探測任務,預期工作90火星日,所以就動力源而言太陽能電池動力足矣。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起步早,上世紀60年代就搞出了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並且美國很多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就曾成功登陸火星,並且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2838火星日,對應地球上差不多8年。
好奇號
所以,探測器究竟採用何種動力源是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的,除了硬性的科研水平,還要考慮探索目的,以及科研經費等等狀況。中國的航天科研也是有預算的,錢不能隨便亂花,必須要用在刀刃上。
火星探測器從火星大氣層外緣通過軟著陸的方式降至火星表面,是關係到火星探測是否能夠成功十分關鍵的環節,整個著陸技術十分複雜,每個環節都需要做到萬無一失,否則就會導致著陸失敗。目前探測器在火星上軟著陸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其一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相對簡單,成本也低。
第二種是反推著陸腿式,這種著陸方式較為複雜,成本高,但是可以滿足重量較大的探測器軟著陸的要求,著陸精度較高。
第三種是空中起重機式,這種方式最為複雜,成本最高,技術也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的要求,能夠精確著陸。
此次天問一號的降落方式將採用更加謹慎的反推著陸腿式登陸方式。在這種方案中,火星探測器在器箭分離以後經過大約7個月的飛行被火星捕獲,而後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在與著陸器分離後環繞器開始對火星進行全球環繞探測,而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通過調校、降落傘減速和緩衝發動機反推減速實施反推著陸腿式著陸,而後釋放出火星車,並開始執行在火星表面的探測任務。通俗地講,就是著陸器一邊朝地面噴氣,一邊小心地探腿落地。這種著陸方式精度最高,可以精確地在預定地點軟著陸,在航天探測器中應用最廣泛。
天問一號降落方式
而作為好奇號的繼任者毅力號預計重量將達1噸左右,所以它會繼續沿用好奇號的「空中吊車」技術。好奇號是人類探測火星60年來唯一實現空中吊車技術的任務,「空中吊車」技術指的是探測器在降落過程中,著陸器在經過大氣摩擦減速和降落傘減速後將會分成兩個部分,上部分攜帶有巨大能量的8個反推火箭,形成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吊車」,下部的火星車通過電纜和3條柔性鋼索與之相連。隨著空中吊車緩慢減速降落,一旦火星車安全碰觸地面後,所有的關聯繩索在幾毫秒內迅速被切斷,空中吊車迅速飛走並遠離火星車後墜毀。毅力號除了沿用「空中吊車」技術,還將做進一步改進,它可以規避風險選擇最優路徑將火星車放到最理想的地點。
作為中國第一顆行星任務探測器,需要一次實現「繞、著、巡」,多任務耦合設計,接口複雜,關聯性設計十分複雜,所以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此次中國火星探測器共有五大科學目標:(1)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2)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3)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4)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5)探索火星的物理場(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中國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落後到跟隨同步的跨越,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努力和心血,更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相信此次天問一號必定能成功著陸,為中國的火星探索傳回更具價值的數據,也為下一步的行星探索打下堅定的基礎。
而作為手握人類全部八次成功的火星著陸探測榮譽稱號的選手,NASA對火星探測毫無疑問有著最多經驗,也走在最前沿,所以相比於升級裝備和探索更多科學謎題,毅力號顯然有更大的目標,也更具開拓性。毅力號的目標分別是:
1、探測火星生命。為了探尋火星生命痕跡,好奇號最大的法寶是腹中的一套強大的有機物探測裝置,叫做火星樣本分析儀(Sample Analysis at Mars),簡稱SAM(山姆)。機器臂採集到的火星固體樣品,會被送入「山姆」之中,經過高溫分解檢測其中是否有複雜有機物。正是「山姆」相助,才讓好奇號在火星發現了多種噻吩(C4H4S)、芳香族和脂肪族複雜有機物。
火星樣本分析儀
2、採集火星土壤,為後續帶回任務作準備。毅力號攜帶了一套「試管」,但這些「試管」只用於封裝鑽頭採集的火星樣品。之後,毅力號會把樣品管轉移到指定地點,留待將來的火星任務拾取和送回地球,給人類親手研究。
毅力號的樣品收集管
火星樣品緩存運輸的過程
3、在火星製備氧氣,為火星載人登陸作準備。毅力號的「腹中」給另一個前所未有的儀器騰出了一點位置——火星原位制氧儀「莫克西」。莫克西從火星大氣中收集二氧化碳,電解為氧氣和一氧化碳,對氧氣進行提純之後,將一氧化碳和其他產物排回大氣中。火星大氣約96%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如果能直接利用火星的二氧化碳來製備氧,那麼將來的人類就不用千裡迢迢從地球帶液氧來火星,而是可以直接在火星生產氧,供日常呼吸和推進劑之用。
火星原位制氧儀「莫克西」
並且毅力號將嘗試為人類帶來新的探測方式:無人機探測。
至此,本次窗口期前往火星的三位選手全部前往火星,它們都是人類的使者,都在為了人類跨越星際而努力,讓我們仰望星空,祝福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