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2020-08-01 冷星青年

這個7月,人類共有三個火星探測器依次成功出發,阿聯希望號環繞器,中國天問一號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美國毅力號/巡視器號直升機。作為本次探索火星的兩位選手,不論是繼承前輩意志的好奇號,還是承載無數國人希望的天問一號,都將代替全人類邁向無盡的深空。中美兩國開展火星探索的時間不同,所以在技術上有一些差距無可厚非,不過有了對比差距,才知道我們應該在哪些地方發力。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它們的區別。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動力源不同

首先,目前人類掌握的能用於太空飛行器的能源主要就是太陽能和核能。為了保證探測任務正常進行,以及探測器內的設備不被低溫損毀,必須持續而穩定地為探測器上的設備供電。然而在火星上太陽能電池所能提供的電力很弱,因此有時必須使用核電池。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火星探測器上的太陽能電池板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勇氣號拍攝的火星上的太陽

既然如此,為什麼天問1號不使用核電池?

首先,我國的核電池技術並不成熟,製造的核電池轉化率太低。雖然在嫦娥4號已經使用過核電池,但其功率僅3瓦多,轉化率不到1‰;而好奇號使用的核電池的功率達到了110瓦,轉化率達到了4.3‰。要想達到同樣的輸出功率,以我國目前的技術,需要塞更多的核燃料,這意味著探測器的總重量會增加從而加大發射難度。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天問一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

其次,核電池中使用的材料具有放射性,對火箭發射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也更高。我國是首次自主發射火星探測器,萬一發射過程中出現問題,會產生很大的安全風險。而且鈽-238由於是人造核素,生產成本極高。天問一號不僅是我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也是第1個火星探測任務,預期工作90火星日,所以就動力源而言太陽能電池動力足矣。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起步早,上世紀60年代就搞出了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並且美國很多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就曾成功登陸火星,並且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2838火星日,對應地球上差不多8年。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好奇號

所以,探測器究竟採用何種動力源是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的,除了硬性的科研水平,還要考慮探索目的,以及科研經費等等狀況。中國的航天科研也是有預算的,錢不能隨便亂花,必須要用在刀刃上。

天問一號和毅力號降落方式不同

火星探測器從火星大氣層外緣通過軟著陸的方式降至火星表面,是關係到火星探測是否能夠成功十分關鍵的環節,整個著陸技術十分複雜,每個環節都需要做到萬無一失,否則就會導致著陸失敗。目前探測器在火星上軟著陸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其一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相對簡單,成本也低。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第二種是反推著陸腿式,這種著陸方式較為複雜,成本高,但是可以滿足重量較大的探測器軟著陸的要求,著陸精度較高。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第三種是空中起重機式,這種方式最為複雜,成本最高,技術也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的要求,能夠精確著陸。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此次天問一號的降落方式將採用更加謹慎的反推著陸腿式登陸方式。在這種方案中,火星探測器在器箭分離以後經過大約7個月的飛行被火星捕獲,而後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在與著陸器分離後環繞器開始對火星進行全球環繞探測,而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通過調校、降落傘減速和緩衝發動機反推減速實施反推著陸腿式著陸,而後釋放出火星車,並開始執行在火星表面的探測任務。通俗地講,就是著陸器一邊朝地面噴氣,一邊小心地探腿落地。這種著陸方式精度最高,可以精確地在預定地點軟著陸,在航天探測器中應用最廣泛。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天問一號降落方式

作為好奇號的繼任者毅力號預計重量將達1噸左右,所以它會繼續沿用好奇號的「空中吊車」技術。好奇號是人類探測火星60年來唯一實現空中吊車技術的任務,「空中吊車」技術指的是探測器在降落過程中,著陸器在經過大氣摩擦減速和降落傘減速後將會分成兩個部分,上部分攜帶有巨大能量的8個反推火箭,形成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吊車」,下部的火星車通過電纜和3條柔性鋼索與之相連。隨著空中吊車緩慢減速降落,一旦火星車安全碰觸地面後,所有的關聯繩索在幾毫秒內迅速被切斷,空中吊車迅速飛走並遠離火星車後墜毀。毅力號除了沿用「空中吊車」技術,還將做進一步改進,它可以規避風險選擇最優路徑將火星車放到最理想的地點。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天問一號和毅力號研究重點不同

作為中國第一顆行星任務探測器,需要一次實現「繞、著、巡」,多任務耦合設計,接口複雜,關聯性設計十分複雜,所以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此次中國火星探測器共有五大科學目標:(1)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2)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3)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4)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5)探索火星的物理場(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中國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落後到跟隨同步的跨越,離不開無數科學家的努力和心血,更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相信此次天問一號必定能成功著陸,為中國的火星探索傳回更具價值的數據,也為下一步的行星探索打下堅定的基礎。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而作為手握人類全部八次成功的火星著陸探測榮譽稱號的選手,NASA對火星探測毫無疑問有著最多經驗,也走在最前沿,所以相比於升級裝備和探索更多科學謎題,毅力號顯然有更大的目標,也更具開拓性。毅力號的目標分別是:

1、探測火星生命。為了探尋火星生命痕跡,好奇號最大的法寶是腹中的一套強大的有機物探測裝置,叫做火星樣本分析儀(Sample Analysis at Mars),簡稱SAM(山姆)。機器臂採集到的火星固體樣品,會被送入「山姆」之中,經過高溫分解檢測其中是否有複雜有機物。正是「山姆」相助,才讓好奇號在火星發現了多種噻吩(C4H4S)、芳香族和脂肪族複雜有機物。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火星樣本分析儀

2、採集火星土壤,為後續帶回任務作準備。毅力號攜帶了一套「試管」,但這些「試管」只用於封裝鑽頭採集的火星樣品。之後,毅力號會把樣品管轉移到指定地點,留待將來的火星任務拾取和送回地球,給人類親手研究。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毅力號的樣品收集管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火星樣品緩存運輸的過程

3、在火星製備氧氣,為火星載人登陸作準備。毅力號的「腹中」給另一個前所未有的儀器騰出了一點位置——火星原位制氧儀「莫克西」。莫克西從火星大氣中收集二氧化碳,電解為氧氣和一氧化碳,對氧氣進行提純之後,將一氧化碳和其他產物排回大氣中。火星大氣約96%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如果能直接利用火星的二氧化碳來製備氧,那麼將來的人類就不用千裡迢迢從地球帶液氧來火星,而是可以直接在火星生產氧,供日常呼吸和推進劑之用。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火星原位制氧儀「莫克西」

並且毅力號將嘗試為人類帶來新的探測方式:無人機探測。

除了動力來源,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在這些方面也大有不同

至此,本次窗口期前往火星的三位選手全部前往火星,它們都是人類的使者,都在為了人類跨越星際而努力,讓我們仰望星空,祝福它們!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動力方面天問一號使用摺疊式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所以使用壽命、供電功率會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使用了太陽能電池板也就意味著,火星車只能在有陽光照射時才能工作,而背對陽光時只能原地休息。所以此次「天問一號」的著陸點是火星赤道以北的一處名叫烏託邦衝擊盆地內的平原。相比於廣泛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毅力號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核電池驅動,用來維持儀器的運轉和在火星寒冷期間冬天保溫。它可為火星車提供長達14個地球年的能量。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另一個在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通過這些設備,咱們可以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最全面分析。而毅力號這邊呢?它的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測火星地質、收集樣本以送回地球,嘗試利用火星大氣製造氧氣等等。毅力號火星車長3米,還配有19個攝像頭,一個2米長的機械臂和43根試管。
  • 為什麼天問一號登陸火星要等待夏季來臨,而美國的毅力號不用等?
    為什麼中國天問一號比美國毅力號早發射,還要晚幾個月登陸?這其中主要有兩個的原因。首先,中國是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進入環火星軌道後,需要一些時間對登陸地點進行詳細勘察,收集相關的數據。其次,因為中國本次選擇的火星的登陸地點是火星烏託邦平原。
  • 搶在天問一號之前登陸有兩原因
    編者按: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都抵達軌道中心點附近,雙方目前狀態都正常。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月18日搶先降落,天問一號則計劃在5月降落,為什麼毅力號要更快降落,因為有兩個原因所致。美國宇航局搶先登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天問一號的登陸時間延後,原計劃在2月抵達火星,但天問一號設置了2至3個月的繞火星運行計劃,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再降落;第二,美國宇航局對毅力號的任務充滿了期待,因為毅力號這次是二次出徵,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沒有發現火星微生物,毅力號的任務中設定了尋找生命證據的目標。
  • NASA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什麼它能比天問一號提早3個月登陸火星?
    在今年夏天的火星發射窗口期間,可謂是熱鬧非凡,人類相繼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先是阿聯的希望號,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預計這三個探測器都會在大約半年後飛抵火星,並對火星開展探測。其中希望號是軌道器,不會登陸火星,只有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將會在火星表面登陸。
  • 天問一號飛上太空,而毅力號卻頻頻出現問題,它還能抵達火星嗎?
    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的,並且火星的生態環境與地球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尋找火星宜居的證據,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付出了不少努力,也有了很多重大發現。
  • 天問一號飛上太空,而毅力號卻頻頻出現問題,它還能抵達火星嗎?
    ,都是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的,並且火星的生態環境與地球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尋找火星宜居的證據,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付出了不少努力,也有了很多重大發現。
  • 毅力號飛奔火星探測生命……希望號、天問一號:不見不散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7月20日從日本發射升空;7月23日,我國的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除了收集可能包含生命遺蹟的巖石樣本,毅力號後續可能還要把樣本大包返回地球。「恐怖7分鐘」開始搜索前,漫遊者先得長途飛行抵達火星。這場太空穿越將耗時7個月之久。
  • 天問一號將要著陸在哪裡?
    天問一號最初選了2個備選著陸區,有趣的是也和兩艘海盜號(Viking 1和Viking 2)很像,分別是1區(克律塞平原)和2區(烏託邦平原) [1]。>目前進一步擬定的著陸區是2區(烏託邦平原)[2]——和NASA的洞察號、毅力號任務相對比較近(注意:不是火星車行駛可達的那種近啊別誤會!)。
  • 天問一號將使中國坐上火星探測第二把交椅,但相比老美仍落後15年
    如今,我國已建成佳木斯、喀什和阿根廷三個深空測控地面站,再加上實力不俗的大火箭長徵五號,探火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在火星巡視器方面與美國的差距應當在15年左右。這種比較方式可能不太科學,但也能使大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 天問一號率先突破3億公裡,毅力號準備超車?美國搶先登陸倒計時
    我們知道,今年中國和美國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美國的好奇號同款「毅力號」火星車,而我國的則是天問一號。根據目前的消息,雖然這兩顆探測器現在都處於同一條前往火星的軌道上,但是我國的天問一號行程率先突破了3億公裡大關。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共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助力「天問一號」問天。火箭發射環節,由8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組成的助推器和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組成的芯一級動力同時點火,助力火箭從地面噴薄而起,工作到一定時間,助推器熄火分離,芯一級動力獨自承擔起助跑任務;當芯一級動力完成使命關機後,與火箭分離,助跑接力棒交到由2臺9噸級膨脹循環發動機組成的二級動力手中,它們經過二次起動,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我們的火星探險還有幾道坎兒?
    按時間算,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到火星需要200多天,那麼,從7月23日,探測器發射升空算起,已經飛行了50天左右,完成了總時長的大約四分之一。從距離算的話,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實際飛行路程大約4.7億公裡,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大概到了三分之一。
  • 和天問一號相比如何?它的特別之處在哪
    火星和地球一樣,圍繞著太陽旋轉,然而火星和地球圍繞的速度又不一樣,所以每隔26個月就會出現一個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最短距離。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和等火星探測器都集中在了今年的7月份發射。
  • 和天問一號相比如何?它的特別之處在哪
    火星和地球一樣,圍繞著太陽旋轉,然而火星和地球圍繞的速度又不一樣,所以每隔26個月就會出現一個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最短距離。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和等火星探測器都集中在了今年的7月份發射。
  • 中國天問一號順利發射,2020火星任務僅剩美國毅力號
    2020年7月23日12時40分左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5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長徵5號和天問一號實現箭星分離,天問一號順利展開太陽能板,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軌道上,利用太陽能向火星移動,將在2021年2月進行火星入軌,完成入軌進行系統檢測,2個月後開始執行火星著陸任務。
  • 關於「天問一號」的疑問和誤區,都在這裡了-虎嗅網
    「繞著巡」三件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個大家族,包括:環繞器、進入艙和火星車三件套。有賴「胖五」的運力加持,發射後的天問一號可以一次性獲得足夠大的速度,能被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天問一號最初選了2個備選著陸區,有趣的是也和兩艘海盜號很像,分別是1區和2區。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7月後抵達火星,和美國好奇號有什麼不同
    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將和美國好奇號將同臺探測火星。那它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1、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要實現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做到一次發射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3種探測目標。這個難度相當之大。從地球發射開始,需要經歷地火轉移、減速變軌、著陸火星、釋放火星車等等步驟,全程大約5500萬公裡行程,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意味著任務失敗。
  • 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比毅力號發射時間早一周,為何晚到3個月?
    對火星的探測近幾年來無論是航空領域還是科技領域,美國都有很大突破,並且還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知,所有人都有好奇就連我國也不例外,於是在今年的7月份,我國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它是迄今維持中國首次對火星近距離觀測,探索的道路永遠都不會停止,就這樣一臺探測器帶著所有人的希望飛向了火星。
  • 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我們的火星探險還有幾道坎兒?
    按時間算,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到火星需要200多天,那麼,從7月23日,探測器發射升空算起,已經飛行了50天左右,完成了總時長的大約四分之一。從距離算的話,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實際飛行路程大約4.7億公裡,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大概到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