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放棄與美太空合作,力挺我國?俄媒:中國太空探索將給世界驚喜

2020-10-13 強國網

據海外網最新報導,日前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圖為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據悉該顆高分十三號衛星是高軌光學遙感衛星,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例如國土普查、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該次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9次飛行。

值得指出的是,就在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的同一天,俄羅斯國家太空公司負責人羅斯科斯莫斯表示俄羅斯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建立了信任關係,這為兩國在空間領域的雙邊合作開闢了廣闊前景,並表達了對中俄太空合作美好前景的預想。


圖為報導截圖



令人疑惑的是,此前在太空領域俄羅斯的合作對象大多都是美國。我們知道的目前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只有「國際空間站」一個。之所以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其是多國共有的成果。其中俄羅斯和美國佔據重要的分量。另外還有在今年四月份美俄兩國商定將成立太空合作工作組。雖然兩國在軍事上處於對立狀態,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太空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但是隨著中方在太空領域的發展,這一局面開始轉變。俄羅斯太空負責人在讚揚與中國的太空合作前景之後,表示將會跳過大規模參與創建月球軌道器的美國月球軌道平臺這一網關項目。也就是說俄羅斯選擇力挺中國,而放棄了與美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大規模合作。

圖為嫦娥四號


可以說,我國在太空領域取得的矚目成就改變了世人對於中國航天的看法。2019年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等具有代表性的成就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強大能力。而在2020年我國在太空領域又迎來了新一輪大爆發。據相關報導介紹,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將超過40次,其中北鬥、月球、火星全都有。

另外還有兩項最值得關注的大工程——火星探測和空間站工程。今年七月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最新動態顯示「天問一號」已經完成深空機動,再飛行約4個月將會與火星交會。一旦「天問一號」最終登陸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完成火星探測的國家,可見,火星探測任務的複雜性。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場景


至於空間站那就更加複雜。眾所周知,美俄聯合眾多國家才能合力建成一個空間站,而我國則是獨立自主建造,其面臨的難度可見一斑。目前我國空間站已經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空間站航天員已經選定。

綜合以上種種,或許正如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所說的那樣,中國太空探索將給世界帶來驚喜!(付曉宇)

相關焦點

  •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AP Photo / Andy Won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中國已經取得技術突破
  • 俄媒:俄中探索建低軌衛星系統 將讓美失太空優勢
    報導稱,聯合建立由100多個衛星組成的低軌道衛星群的建議由中方提出,雙方已經就此會談過兩次,該項目將為擴大寬帶網際網路的覆蓋面以及提供與此相關的一切商業機遇提供可能。捷斯託耶多夫表示,中國希望處於世界先進潮流。而他本人則建議減少終端用戶利用通信衛星的難度。捷斯託耶多夫強調,俄羅斯願意在此問題上同中方對話,因為在建立低軌道通訊衛星系統方面擁有全部潛在的可能性,包括建造和發射自己的衛星。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在成功登月後,美國開始加大深空探索力度,於1977年先後發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不載人宇宙飛船,向太陽系外部飛行,並在途中對木星、土星、天王星等外行星實施近距自動探測。與此同時,太空梭在1981年首次升空,極大地提升了美太空運載能力,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更是在蘇聯「能量」號重型運載火箭問世之前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與此同時美國也一直在開發自己的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項目,美國人現在正以懷疑和明顯不滿的眼光看待不斷發展的中俄登月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也一直在緊盯中俄在太空的動向,並且言辭比美國還激烈。英國的國防大臣華萊士表示,英國將採取必要手段保護自己,謹防中美俄在太空帶來的「軍事威脅」,為此英國將準備大幅修改《反叛國法》。
  • 【俄媒:俄羅斯可重複使用火箭「阿穆爾」將於2026年首次飛赴太空...
    【俄媒:俄羅斯可重複使用火箭「阿穆爾」將於2026年首次飛赴太空】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阿穆爾液化天然氣式」中型兩級火箭將配備可重複使用返回式一級和以氧和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RD-0169發動機。
  • 官方宣布了好消息,中國又一次打破美國壟斷,俄專家:羨慕
    ,這標誌著我國在太空飛行器的重複利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俄媒跟進報導,猜想多種可能 俄羅斯媒體也對中國的這次航天發射進行了相關報導。俄媒推測,中國此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可能會有三種用途。第一種是進行太空貨物運輸,類似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這指的是有關對華提供俄火箭發動機的協議,以及中國向俄提供微電子產品,這對我們製造太空飛行器來說也是必要的。」他表示,「計劃在俄境內建立俄中聯合企業,製造『北鬥』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模塊和晶片組」。  報導稱,8月25日羅戈津談到了與中國進行聯合項目的計劃,包括在航天領域的合作。7月,這位副總理稱,中國可能為本國太空計劃採購俄火箭發動機。
  • 俄媒:美國間諜衛星在近地軌道非常活躍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稱,美國智庫「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近日發布的關於世界反太空防禦系統報告指出,美國「同步空間態勢感知項目」(GSSAP)軍事間諜衛星多次秘密靠近俄羅斯和中國的軍用、民用太空飛行器,並對其進行偵察。
  • 封鎖打壓適得其反美促使中俄太空緊密合作美媒:NASA要加油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據俄塔斯社6月9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準備與中方分享重型火箭的參數等信息,並希望兩國聯合建月球基地。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俄方有許多先進的航天技術和經驗,而中方資金比較充裕,同時,在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許多尖端技術。
  • 中國衛星實力曝光,拍下美國車輛實時動態,俄媒:之前藏得太深
    俄媒對此評論道,我國之前藏得太深,如果不是吉林一號頻頻發布新動態,外界都不知道我國的衛星遙感技術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有俄媒表示,我國之前藏得太深了,外界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我國的衛星產業就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梯隊,甚至能和衛星強國美國正面交鋒了。
  • 世界三大衛星定位精度對比:美0.1米,俄1.5米,中國北鬥多少?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破壞,而且當時很多國家都還沒有完成戰後重建,因此美蘇兩國便極力避免熱戰,轉而進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狀態。 在此期間,美蘇兩國在軍事、航天等領域開展了激烈的競賽,軍事上自然就是不斷研製先進的武器裝備,試圖壓對方一頭,而在航天領域,美蘇兩國也是互不相讓,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國都認為人類的未來在太空。
  • 美太空人隨身帶刀,俄帶手槍,我國呢?
    太空探索對於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能夠展示一個國家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增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還能夠吸引更多的航天合作,因此不少國家紛紛加入到太空探索的隊伍中。近年來,不少關於航天的大事傳來,比如據俄媒報導,該國準備將射擊武器列入太空人的隨身應急物品中。
  • 美媒:拜登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12月20日文章,原題:拜登團隊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拜登的高級顧問們稱,即使新一屆政府在其他幾乎所有領域都將北京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建立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關係,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一場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美翻了!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美翻了!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時間:2021-01-17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翻了!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近日,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拍下了北極光美景。 在視頻中,大氣層看起來像是橙色的翡翠,閃光包圍了整個地球。
  • 中俄航天準備展開強強聯合,俄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引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4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美國和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中國人可能也準備好搭乘我們的飛船,美國人也會繼續乘坐『聯盟號』飛船。
  • 中俄向聯合國提交防太空軍備競賽草案 俄斥美阻攔條約討論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和中國將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決議草案提交聯合國大會審查,該草案旨在防止太空軍備競賽。俄羅斯外交部軍備控制和不擴散司副司長弗拉基米爾·葉爾馬科夫17日在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會議上發言時呼籲所有國家支持該倡議。
  • 傳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 美邀俄太空雷達出馬(圖)
    俄太空局局長安納託利•別爾米諾夫說,小行星撞地球的威脅確實存在。РТ-70雷達位於俄烏蘇里州俄,隸屬於俄太空部隊,所以最終決定權在俄國防部手中。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梁小逸報導:美國國會責成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地球免遭小行星撞擊一事要加緊與國際社會合作,特別是俄羅斯。但俄專家認為,美國意圖不會這麼簡單。
  • 我國航天獲重要突破,美媒:是仿製品,熱議:仿製了美未來的東西
    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該消息一出,我國人紛紛表示這是空天飛機的驗證機,聲稱再過10年,空天飛機就將成熟,將一舉改變未來戰爭模式。很顯然,我國人對這次成功發射非常興奮,不僅如此,俄羅斯方面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三大國運載火箭推力比較:俄3300噸,美3500噸,我國呢?
    從上世紀蘇聯朝太空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人類就刷新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人類上天不再是夢。而對於太空這樣的未知領域,世界各國都充滿了好奇,於是緊跟蘇美的步伐,紛紛搞起了自己的航天事業。人類通過利用人造衛星,可以實現對全球的測距和定位,給人類日常生活和軍事建設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要想將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就需要依靠火箭提供強大推力了。
  • 俄公布月球計劃,卻將美排除在外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空間站一直都是在太空探索的一大重要戰略基地,而作為西方大頭的美國在最近有一些動作,想要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太空技術,並企圖先與其他國家拿下在太空方面的主導地位不僅如此,他們還中斷了所有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太空項目,準備獨自去開發太空。俄公布月球計劃,將美排除在外對於美國此次的九佛也引起了眾多國家的不滿,而近期俄羅斯方的宇航局長表示也要對太空進行一個拓展計劃,但是時可能會跟友好國家一同去做這個項目,並且此次此項目卻是直接把美國給踢掉了,這做法也讓其他國家表示做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