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尋訪火星 中國向未知再次進發

2020-07-28 中國網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尋訪火星 中國向未知再次進發

中國網評論員 李小華

繁星密布的蒼穹,既是哲學家康德內心的驚奇和敬畏,也是千百年來人類夢想開始的地方。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天問一號計劃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若能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中國這一跨越式火星探測方案將刷新人類歷史。中國也將成為除美國之外唯一一個在火星上「開車」的國家。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中國探索更深遠太空的偉大徵程,一直步履不停,時時捷報相傳。

2013年,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登陸;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進行過登陸的國家。按照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出發,從月球採樣並帶回地球。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全球最靈敏、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把人類的觀測範圍推到宇宙邊緣,或將重現宇宙早期圖像,也有望開啟對地球以外其他文明的探索。

中國載人空間站預計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屆時,中國將成為繼俄羅斯之後,以一國之力獨自完成空間站建設的國家。

就在上個月,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北鬥系統正式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成為世界上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與登月相比,去往火星是更加遙遠的旅行。天問一號的旅程是地月距離的1000多倍,一次任務實現「繞、落、巡」三個目標,難度之大不難想像。這次橫跨星際的長途跋涉,既可以見證浩瀚宇宙的無窮魅力,也將記錄中國人探索深空的艱辛拼搏。

中國的努力,也是人類火星探測事業的一部分。

自1600年起,就有科學家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觀測;自上世紀 60 年代起,美國和蘇聯展開了探測器前往火星的競賽,上世紀90 年代後更多國家加入其中。雖然去往火星的徵途困難重重,之前的火星探測器也半數折戟,但並不能磨滅人類嚮往火星的熱情。

2020 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火距離最近,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窗口。阿聯的「希望號」先行一步,已於7 月 20 日發射升空,拉開了新一輪火星探測的帷幕。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目前已與「宇宙神-5」火箭合體,預計將於今年夏天發射。隨著更多參與者的加入,人類宇宙探索的一個新的黃金時代清晰在望。

星辰大海是人類永恆的嚮往。天問一號去往火星的漫漫旅程,是人類挺進太空未知之地的又一次勇敢嘗試,更是地球上這個有著5000年悠久文明的東方大國走向太空的夢想進行時。(責任編輯:楊新華 蔣新宇 戚易斌)

相關焦點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將尋訪火星,這是中國向星辰大海的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天問系列」任務標識。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火星探測器飛行效果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已將行星探測計劃進行整體規劃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發布。
  • 中國「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向火星進發
    萬眾矚目之下,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截至9月11日9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火星探測本就是航天領域的一大難點,完成「天問一號」任務的火箭也非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莫屬。今天,「胖五」再次出徵,也創下了兩個首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中國火星:一次滿足美國25年願望天問一號繞落巡任重道遠
    中國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準備就緒,在7月下旬至8月初窗口擇機發射升空。時值美國準備同期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中國火星計劃雖然起步遲得多,但天問一號探索火星計劃雄心勃勃,一次過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3大部分,這繞、落、巡3步可是美國走了25年才得以實現。若天問一號計劃成功,會意味中國火星計劃大躍進。天問一號有何任務?
  • 航天界大事,「天問一號」今升空,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往火星,執行火星科學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並且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火轉移軌道】發射。在失敗中前進的星際探索雖然現在已經發射成功,並且有了「霍曼轉移軌道」的助力,但是就此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還言之尚早。
  • 最前線 | 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向天發問,想要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真知的追求,和探索太空的決心。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天問一號」正式立項。今天,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運載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主探測火星,6個多月後成功抵達,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印度、日本後第6位「國際火星俱樂部」成員。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今天,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運載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老一輩航天科學家,耗盡無數心血,在經歷漫長的自主摸索後,終於在1970年,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並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技術。2007年,「嫦娥一號」從地球出發,飛向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歷經13天,經過8次變軌,進入月球極月軌道,開始了探月工作。2019年,「嫦娥四號」帶著「月兔二號」實現了月背軟著陸,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登陸月背的國家,至此又開啟新裡程碑。
  • 人民網評:「天問一號」啟程,揭開中國行星探索序幕
    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轉移軌道,成功開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同時也揭開了中國行星探索的序幕。以火星探測為例,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是一顆承載人類最多夢想的星球。通過探測火星可獲得豐富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火星一直以來也是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從火星起步,然後向更遙遠的行星及行星際發展。正因如此,火星作為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站,更肩負著非凡的意義。太空活動以富有挑戰性著稱,行星探索尤具高風險、高難度。
  • 中國再次讓世界刮目相看!天問一號傳來好消息,美媒說出了大實話
    在每個地球人眼中,星空代表著未知,也昭示著未來。於是,從數百萬年前第一次仰望星空開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便從未停止。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嫦娥奔月」已經不只是神話傳說,偌大的宇宙中也開始出現人的身影,而人類,還在繼續向更遠的地方前進。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
    今天,「胖五」再次出徵,也創下了兩個首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探測任務對於測控通信系統而言也是一大考驗。挑戰,前所未有早在戰國時期,火星在人們心中就頗具神秘感。正所謂「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火星被古人稱為「熒惑」,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好奇心從未消失,但火星探測絕非一蹴而就,直到 4 年前,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才正式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