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美俄聯手建設月球軌道太空港

  今日視點

  北京時間28日,美國和俄羅斯航空航天機構,再次聯手,準備從2020年開始,打造月球軌道太空港。

  「深空門戶」太空港與「獵戶座」載人飛船在月球軌道同時運行的藝術構想圖。來源: NASA官網

  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舉行的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機構籤署了一份聯合聲明,雙方將就在月球軌道上建造太空港作為「深空門戶」開展合作。

  物理學家組織網等外媒和國內媒體對此進行了關注。

  太空港是「跳板」

  此前NASA認為,可以利用小行星作為登陸火星的「跳板」,但經研究後該方案被放棄。今年3月,其提出在月球軌道上打造「深空門戶」太空港構想。

  本質上,太空港類似一個小型國際空間站,但裡面不會有人常駐,其能升降軌道,以完成不同性質的任務。

  按照構想,太空港建完後,能具備對接能力,可作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門戶。

  NASA此前曾表示,建設太空港是其計劃中的第一階段任務,第二階段任務是建設深空運輸系統,將包括「獵戶座」載人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SLS)等的適用範圍,擴大到整個太陽系。如果一切順利,NASA將在2033年實施飛往火星軌道的載人任務,但不會在火星上登陸。

  NASA邀私企參與

  NASA當天發表聲明說:「這份聯合聲明反映了我們與俄羅斯航天機構的共同願景。兩個機構以及國際空間站的其他夥伴,都將『深空門戶』視為人類太空探索的未來戰略組成部分。」

  聲明還表示,美國已資助包括波音在內的6家美國公司來研究「深空門戶」太空港和深空運輸所需要的居住艙,其中5家公司預計於2018年完成相關系統原型的研製。

  NASA駐華盛頓總部執行官羅伯特·萊特福德認為:「雖然『空間門戶』仍在概念中,但我們很高興看到日益增長的國際機構的興趣,以及由此帶來的合作空間。」

  攜手制定國際技術標準

  俄航天集團公司當天發表聲明說,俄美雙方將合作制定「深空門戶」太空港的國際技術標準,並已就有關對接裝置的標準達成協議;雙方還討論了利用兩國火箭共同建設太空港的可能性。

  俄羅斯、美國和其他與會者同意,使用統一的標準來避免將來的空間問題非常重要。俄航天機構表示,考慮到俄羅斯在開發對接單元方面的豐富經驗,太空港的未來要素以及生命支持系統的標準,將由俄方設計創建。

  俄航天機構總幹事伊戈爾·科馬羅夫說:「雙方作為主要參與者,在這些任務上將一起工作。太空港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平臺。」

  美俄合作的新典範

  現在,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需要高價購買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的坐席。雖然私人企業SpaceX等在不斷研發貨運飛船,也完成了多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任務,並在載人航天中頗有野心,但其主要業務是提供近地軌道運輸服務。

  而美國以深空探測為目標的「獵戶座」和SLS,仍在持續推進過程中。但由於技術和經費等問題,原定發射計劃一推再推。美國太空人要從美國本土出發去火星以及更遙遠的深空,還需假以時日。

  空間探索是美俄雙方少數保持積極合作的領域之一。從1998年以來,雙方一直在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上並肩工作。

  專家認為,「最好雙方太空人一起飛往月球」。美俄雙方籤訂的最新協議,既是美俄在深空探索方面聯合工作的象徵性開端,也反映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共同願景。

  (房琳琳)

相關焦點

  • 日本加入美「深空門戶」計劃參與探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報導,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10日與日本文部省大臣荻生田光舉行在線會談,籤署了《探月聯合宣言》,闡述了美國和日本之間有關國際空間站和NASA主導的「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合作內容,包括日本對NASA主導的「深空門戶」和月球表面探索的參與等。宣言的預期合作範圍涵蓋了人類和機器人探索。
  • NASA公布重返月球最詳細計劃:「深空門戶」空間站2024年繞月飛行
    美國宇航局的計劃涉及被稱為「深空門戶」的系統,也就是月球軌道平臺通道。「深空門戶」計劃於2017年3月首次宣布,它是個小型的棲息地,將圍繞月球運行,並將作為「人類和機器人探索月球和更遠太空的跳板」。換句話說,它將充當探索月球表面的基地,對延長太空旅行的可行性進行實驗,並為前往更遠的目的地做準備。最新細節顯示,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完成月球軌道的「深空門戶」建造。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火星,只是人類進行深空探索的一個前哨站或中轉站而已。未來人類可以在火星上修建空間站、補給站和飛船發射基地,在火星上進行空間技術、蔬菜種植,和人類在外太空生存的研究實驗。同時,在火星上修建運載火箭和飛船的發射基地,為進一步的深空探索做準備。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最終找到類地行星,也就是跟地球生態環境相同或相似的,可以供人類進行繁衍生息的新家園。
  • 美航天局長說「深空門戶」太空港計劃存在15年
    新華社德國不萊梅10月1日電(記者張毅榮 任珂)美國航天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1日在德國不萊梅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說,美國提議建設的「深空門戶」太空港計劃存在15年,將幫助人們抵達月球兩極等此前從未抵達的區域,並用於火星等深空探索。
  • 美國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NASA為深空「門戶」空間站即將開始建造
    NASA日前宣布,已經為深空「門戶(Gateway)」空間站選擇了首批科學研究目標及設備,用以支持未來的「阿耳特彌斯」登月行動。同時,這批科學研究設備還可以演示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任務所需的技術。首批科學研究目標是觀測太空天氣和監測太陽輻射,其設備包括「太陽輻射儀」和「太空氣象儀」。
  • 加拿大將參與美國「深空門戶」計劃
    新華社渥太華3月3日電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將參與美國航天局在月球軌道上建設「深空門戶」太空港的計劃,並將在未來24年為本國航天項目投入20.5億加元(約合15.4億美元)。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辦公室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加拿大將開發一個名為「加拿大機械臂3號」的智慧機器人系統,用於「深空門戶」的維護工作。
  • 深空探索必須解決能源問題,但一百年前的設想至今仍未實現!
    人類的空間探索計劃穩步推進,NASA即將在2024年重返月球;「門戶」(Gateway)也在積極推進中,後期還有可能作為載人登陸火星的跳板。就深空探索而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能源。從地球攜帶大量能源不太現實,這會加重火箭運載壓力,而且在空間中與無處補給。人類在就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首次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設想;1968年美國科學家彼得·格拉賽還提出了具體方案。
  • 深空探測:2020年開啟火星之旅
    我國也公布了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從月球、火星到小行星、木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的腳步將不斷邁向深邃的太空。  月球: 邁向深空第一站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今年12月前後,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面著陸並採集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 【科技日報】深空探測:2020年開啟火星之旅
    我國也公布了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從月球、火星到小行星、木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的腳步將不斷邁向深邃的太空。  月球: 邁向深空第一站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今年12月前後,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面著陸並採集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 俄媒:俄美擬共建月球「深空門戶」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經理伊戈爾·科馬羅夫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告訴記者,俄美航天機構負責人商定在月球軌道建設新的空間站——「深空門戶」。據塔斯社9月27日報導,科馬羅夫說:「我們商定共同參與建設『深空門戶』月球空間站項目。
  • 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 火星之旅危險知多少
    太空人前往火星的旅程並不像遊客們前往瑞士那麼輕鬆、愜意且自在,而是一段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和未知風險的冒險之旅。執行火星探索任務的太空人將不得不長期與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與世隔絕等壓力作鬥爭。畢竟,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太空人到達火星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而返回地球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
  •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點燃科幻界「深空想像」
    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對大量中國科幻作家、文藝工作者來說,這片越來越近的無人之境,點燃了全新的想像空間。星空攝影師、天文科普博主「Steed」說,自己一直關注著人類對火星的各種探測,比如「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解救「鼴鼠」,不斷嘗試喚醒「機遇」號的努力等。
  • 人類即將重返月球,NASA公布月球持續探索和發展計劃
    4月2日,NASA發布了一篇題為《NASA的月球持續探索和發展計劃》的報告,概括描繪了圍繞「阿爾忒彌斯」計劃展開的探月思路,介紹了大致的任務日程,提出要在月球南極建一座「大本營」,組織一個四人小組前往深空「門戶」,重點發展機器人和人類任務的結合、建立關鍵架構、發展硬體元件等。本文為報告翻譯全文。
  • 載人深空探索中的問題與挑戰
    太空輻射是載人深空探索中威脅航天員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約載人深空探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一直受到美俄等載人航天大國的高度關注。而由NASA研發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Curiosity Rover)所攜帶的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的測量結果可知,好奇號往返火星旅途的劑量當量率約為1.84 mSv/d,火星表面的劑量當量率約為0.64 mSv/d。
  • 2020年將首探火星:中國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星羅萬象  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 三國探測器同赴火星,開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新華社記者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
  • NASA計劃2024年完成「深空門戶」空間站建造
    NASA計劃2024年完成「深空門戶」空間站建造  Evelyn Zhang • 2018-09-02 15:04:08 來源:前瞻網 E1757G0
  • 吳季解讀美國「深空探索和開發新紀元」藍皮書
    」的藍皮書(注1),將美國正在實施的載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國際空間站正在討論和設計的月球軌道深空門戶站(Gate Way)計劃、以及美國其他包括載人火星計劃在內的各項相關計劃統稱為深空探索與開發新紀元。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記者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澳大利亞火星學會地質學專家喬恩·克拉克指出,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有力說明了「太陽系探索不再是歐美國家的特權,而是全球性事業」。  每個地球「使者」都是開拓者,它們不僅會增進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將拓展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