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有何作用?國際網友:中國勢不可擋
,近年來,我國的航空航天的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我國不僅出色地進行了探月計劃,還順利開展了火星探測計劃,近日,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又有了新的動向。首先,它可以修正火箭入軌誤差和初始軌道偏差,這一措施對於剛起步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失之毫釐,差之千裡」其次,它能夠讓中國航天人對推進系統的性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能夠讓今後的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與上次不同的是,我國這次進行的並不是普通的修正,而是深空機動,那麼,什麼是深空機動呢?
-
探月5戰5捷後,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有新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具備了探索宇宙奧秘的技術,現如今,人類已經向太空中發射了數以萬計的人造衛星。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發展較晚,但是,經過我國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航天強國,近日,中國航天又傳來了新的消息。
-
我國航天再次迎來兩大新進展,哪兩大進展?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嫦娥五號返回器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傳出消息稱:「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軌道任務器將會前往距地球約為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新的任務。由此可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然而,就在大家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上的時候,我國的兩大航天任務也傳來了重大進展。第一個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現場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外界表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預計在下個月將會進入火星軌道。
-
中國為什麼探火登月?
除了常人能夠理解到的最顯而易見的意義以外,還有這諸多戰略考量。 首先:國際競爭,不得不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句話叫「不容易啊。」甚至有很多科學泰鬥,國家級工程的總負責人,在談及過去時總會難掩內心的一種悲傷。的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吃了不少苦,但對於航天來說,我們是真的很不容易。
-
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中國60多年航天事業的發展,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的積累之下,2016年1月,中國批准立項了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的任務。到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這一系列決定,徹底打開了我國首次「火星旅行」以及未來探索更多行星的局面。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啟程。
-
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中國60多年航天事業的發展,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的積累之下,2016年1月,中國批准立項了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的任務。到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這一系列決定,徹底打開了我國首次「火星旅行」以及未來探索更多行星的局面。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啟程。
-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北大地空學院助理研究員郭弟均向網易科技分享了他對探月工程的發展和探月工程系列成功發射意義的觀點。郭弟均認為,探月工程是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站,對未來月球基地建設、資源開發利用,以及其它地外天體的探測具有開創性和指引性的意義,是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從仰望星空、思索星空發展到走入星空、探測星空的基礎。
-
探月深空測控站天線完成安裝,韓網友驕傲稱:中國肯定沒類似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已邁入一個全新探索領域,那就是太空。很明顯,探索開發宇宙才是人類社會的未來,而世界多國也公布了各自的太空計劃,並將其列為未來國家發展重點項目。例如中國、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不僅有著太空計劃,同時還對包括月球、火星在內的鄰近星球,有著探索開發的相關計劃。
-
中國太空探索新徵程
中國深空探月捷報再傳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開啟星際探索新徵程中國航天成就世界矚目,各國如何共享成果?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走向深空,踏夢遠行,中國航天,未來可期今日看世界「嫦娥」探月「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
從「嫦娥飛月」到「天問探火」,哈工程成就這位「雙料」副總師逐夢深空
結緣:二度飛月博士畢業後,陳建新便留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追隨吳宏鑫、葉培建等中國老一輩航天人從事空間機器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研究工作,這讓他與中國的航天事業結緣,開啟了中國航天人「飛月探火」的故事。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胖五」飛天 大火箭有大夢想 為探月探火奠定重要基礎
「胖五」飛天 大火箭有大夢想 為探月探火奠定重要基礎 2019-12-28 10:58:36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馮華 劉詩瑤 餘建斌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帶著耀眼的光芒,撼天動地,衝破雲霄。這次發射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具備了探索更遠深空的能力,也為未來實現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礎,邁出了建設航天強國的堅實步伐。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7月6日下午 ,百度App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共同發布追蹤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合作計劃。雙方將依託百度App平臺,打造全網探火重要入口,並聯合開展火星車徵名、火星探測動態追蹤、火星知識科普多個相關項目,助力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熒惑」大兇天象之惑雖早已不惑,但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能否移民火星、火星研究可否幫助揭開宇宙和生命起源之謎……眾多新的疑惑有待探索求解。可以說,中國「天問」探火,必將進一步解惑「熒惑」。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指路到「天宮」攬勝……「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亮點頗多、成績斐然。五年來,中國航天探索太空的步伐邁得更遠。後續,中國還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在「登月攬勝」之餘,中國探索深空的目光也鎖定火星。今年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創造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技術高度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 作者 張素 郭超凱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體現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
-
「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 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由於2020年正值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美國、中國、阿聯3個國家將在火星地表採樣、區域巡視性探測、熱大氣層測量等方面執行探測任務,從而為生命起源及演變、探索人類新家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今年6月,中國三位探月領域科學家榮獲國際宇航聯合會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是國際宇航聯合會創立70年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授予中國科學家。這三位中國科學家分別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