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創造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技術高度

2021-01-09 瀟湘晨報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也為中國航天事業寫下了自主創新的生動註腳,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航天一直是綜合國力和尖端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正是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詮釋。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通過獨立自主的大膽探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實際上,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也與其他技術協同並進,帶動材料與加工技術、能源與動力技術以及信息、通信、控制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物理科學、宇宙科學、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的進步。航天技術成果的轉化也推進了國民經濟其他領域的進步,對經濟發展產生強大牽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力發展航天技術對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戰略意義。

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來源: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太空精釀 發表於 2020-11-25 14:53:15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會上介紹,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深空探測:不斷創造「中國距離」—新聞—科學網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和「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自此,中華民族的「奔月」夢想逐步變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相繼發射成功,火星「繞落巡」任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第三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新一輪以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的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執行發射任務73次;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入深空探測隊伍,一些商業機構也開始涉足深空探測。與一般航天任務相比,深空探測具有高風險性,需要在科學探索和技術驗證間綜合權衡,時間跨度大,公眾和社會關注度高。此外,商業航天的介入帶來全新機遇和挑戰。
  • 嫦娥翩然落月,彰顯中國實力
    嫦娥到月球了!年度最佳CP。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接下來,持續約2天的月面採樣將正式開始,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多國航天機構表示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
  • ...嫦娥二號創造中國深空探測新高度預計最遠將飛行至距離地球約3...
    ,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裡,再次刷新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高度,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到距離地球突破5000萬公裡,嫦娥二號衛星在浩瀚太空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嫦娥二號工程的實施,創造了航天領域多項「世界第一」:首次獲得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從航天探測的角度角度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順利完成三大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即高軌道大衛星、載人飛船與深空探測器,將成為中國走向全球航天頂尖領域的重要基石。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宇通擔綱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媒體官方用車
    11月24日凌晨,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承載著人類進一步探尋月球秘密的美好願景,奔向浩渺的太空。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在世界航天的舞臺上書寫著月球探測的新篇章,也邁出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新步伐。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內核驅動,而這種不懈奮鬥、一往無前的精神,也印刻在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中。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第三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新一輪以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的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執行發射任務73次;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入深空探測隊伍,一些商業機構也開始涉足深空探測。與一般航天任務相比,深空探測具有高風險性,需要在科學探索和技術驗證間綜合權衡,時間跨度大,公眾和社會關注度高。此外,商業航天的介入帶來全新機遇和挑戰。
  • 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新的跨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劇透,它自上而下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總質量約8200kg,在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射史上,也是位數前列的「大塊頭」。「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操作層面,這項任務需要完成兩次發射、兩次著陸、一次月軌交會對接,以及繞月、落月、返回等任務,「四件套」缺一不可。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提升航天技術、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美媒讚嘆:中國航天目標堅定,比美國強!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此,西方媒體對於我國取得航天成就也作出了可觀的報導。  整個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目前技術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然而從整個任務過程來看,可謂是環環相扣,步步精確,完成的極為完美。
  • 焦維新: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新的跨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的背後,長徵五號才是中國航天真正的野望
    這兩天嫦娥五號登月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媒體。特別是嫦娥五號攜帶的著陸器已經順利降落月面,並且成功完成了月球土壤的採樣工作。此次探月任務已經成功完成了一半,而如果後半程返回任務也能成功完成,那中國就將成為全世界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月球採樣技術的國家,那無疑將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已經穩穩排在了世界最先進行列。
  • 深空探測將有「大動作」!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如果說嫦娥一號、二號衛星繞月飛行揭開了中國探月與深空徵途的序幕,嫦娥三號落月、「玉兔」漫步虹灣讓中國探月攀上新高度,那麼,今年年初,「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的淺淺轍痕,則讓我們第一次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人類首次」榜單上,重重寫下「中國」二字。  而這,還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