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也為中國航天事業寫下了自主創新的生動註腳,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航天一直是綜合國力和尖端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正是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詮釋。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通過獨立自主的大膽探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實際上,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也與其他技術協同並進,帶動材料與加工技術、能源與動力技術以及信息、通信、控制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物理科學、宇宙科學、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的進步。航天技術成果的轉化也推進了國民經濟其他領域的進步,對經濟發展產生強大牽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力發展航天技術對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戰略意義。
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來源: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