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此,西方媒體對於我國取得航天成就也作出了可觀的報導。美國著名的《紐約時報》就認為,中國有能力實現長遠的航天發展目標,比美國要強的多。
整個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目前技術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然而從整個任務過程來看,可謂是環環相扣,步步精確,完成的極為完美。這意味著我國在月球探索開發這一領域,在火箭、太空飛行器、太空對接、深空探測等方面都具有了極高的水平。用《紐約時報》的觀點來說,就是中國雖然是探月的後來者,但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可能會推動更深層次的太空探索領域的大國競爭。
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去年在一次演講中宣布,計劃在2024年之前加快美國重返月球的速度。他在講話中警告稱,中國希望「搶佔月球戰略制高點,成為世界上卓越的航天國家」。美國華盛頓一位行星研究協會負責人布倫丹·庫裡則表示,中方並沒有表示希望取代美國成為太空領域的領先者,但他們肯定想成為太空中的一名主要國家。而中方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樣本,已經引起美國科學家的興趣。
《紐約時報》稱,由於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進行任何航天合作,因此美國科學家可能會被排除在嫦娥五號收集的巖石的科學寶藏之外。諾特丹大學土木工程和地質科學教授克萊夫·R·尼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嫦娥五號收集的樣本來自呂姆克山脈,相比美國手裡的月球樣本,代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月球歷史時代,肯定會有助於我們理解月球的演化,雖然我很想研究但我認為美國科學家沒這個機會。」
《紐約時報》認為,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發展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堅持自己的航天計劃和時間表,儘管偶爾會遇到挫折,但太空計劃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美國航天分析專家納姆拉塔·戈斯瓦米認為,中國有能力實現長遠的航天發展目標。相比之下,美國小布希總統曾宣布2020年重返月球,但又被歐巴馬政府取消。而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有可能再度取消川普的計劃。而中國現在是21世紀唯一一個成功登上月球的國家。
在2019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提出了一個一度看似天方夜譚的想法,認為地月空間可能會成為一個為中國創造10萬億美元收入的經濟區。對此戈斯瓦米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了炫耀技術,而是中方已經開始從月球資源的角度描繪太空經濟規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