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多位俄羅斯航天領域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均予以稱讚和高度評價。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以及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阿納託利·彼得魯科維奇都表示,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處處長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也對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本成功返回,予以高度評價。他指出,中國的成功經驗將為未來開發月球打開大門。
薩馬拉科羅廖夫大學飛行動力學和控制系統研究室主任奧麗加·斯塔裡諾娃則表示,中國此次成功完成了這一高水平航天項目,並為實施載人使命,進行了著陸、飛行以及與軌道艙對接等程序的演練。
南非天體物理學家:中國探月工程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巨大成就
對於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南非各界反響熱烈。其中南非天體物理學家、西開普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利沃思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巨大成就。
利沃思表示,俄羅斯和美國以前收集的月球樣品都是30億年前的土壤和巖石,嫦娥五號在月球最新火山活動地區進行採樣,土壤和巖石年齡非常年輕,對於解析月球演化,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
南非天體物理學家 利沃思:從科學上講,探索該特定區域非常有用,因為隨後的樣本可能會表明為什麼最近有這種火山活動,並且這些數據對於了解月球的演變,對了解太陽系非常重要。
利沃思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豐富了全人類的相關知識,並且極大激發了整個非洲對太空探索的積極性。
南非天體物理學家 利沃思:中國的探月工程不僅是登月,而且極大豐富了全人類的相關知識,南非乃至全非洲都渴望與中國合作,此次探月將激勵大量非洲青年痴迷於探索宇宙。去中國學習相關知識,這可能為未來非洲也開始探索宇宙提供成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