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平穩「親吻」祖國大地,圓滿完成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22天21.5小時,往返地月共計約76萬公裡的路程的嫦娥五號完成了太多中國從未完成的任務,更值得稱讚的是嫦娥五號任務原本準備的三十五項故障預案中,一項都沒用到,嫦娥五號就這樣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祝願一路順利高歌,其背後也顯示出我國航天人的高超水平。
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的月土怎麼分?航天人早就有了計劃。
2019年4月24日,《逐夢航天——2019「中國航天日」文藝晚會》上,亮相晚會現場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為航天晚會帶來了「驚喜」。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從月球上帶回土壤,這些珍貴無比的月壤一部分保存在北京,另一部分保存在湖南,一切順利的話,1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生日那一天之前就能實現。
把月土保存在湖南,毛主席知道今天的中國航天事業成就,一定會非常欣慰。
翻開歷史,我國的航天事業不僅是毛主席拍板發展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毛主席的支持。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是異常艱難的,大家可能聽說過毛主席7個月不吃肉全身浮腫的故事,1959年到1962年, 是共和國歷史上被稱為「三年困難」的時期,我國航天事業正是在這最困難的時期誕生的,那年代研究火箭衛星,投進去的可是全國人民的口糧,當時也有專家對航天事業發出質疑,毛主席對航天人始終只有一個要求,把中國的衛星放上天。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日四國之後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國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我國航天人從無到有,一步步從運載火箭到衛星,只用了不到12年的時間。
隨後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個國際勞動節夜晚,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研製和發射長徵火箭和東方紅衛星的代表,代表們的座位被精心安排在城樓西側電梯出口處,這是中央首長來回要經過的地方。
那晚,毛主席和航天人代表們十分愉快地和代表們一一握手,表示親切慰問和祝賀,甚至晚會結束後,毛主席又特地從發射衛星代表的面前走過,第二次接見了代表團。那晚的毛主席有多開心,當時受到毛澤東接見的主管衛星測量的王盛元回憶道:以前慶典從未見毛主席看完焰火,那晚毛主席直到焰火表演結束才離開。
如此光榮的事,此後在近2年多的時間裡,毛澤東在與外賓談話中,多次提到衛星話題,但並不是為躋身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而自豪,從這些談話中讀出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國只發射了一顆衛星,算不得什麼,不能驕傲。
毛主席對外國人說,天上有兩千多顆衛星,我們才兩千分之一嘛!就是有兩千顆也不能驕傲,否則會走向反面,這是一個教訓。
對外國人說的話何嘗不是對我國的航天人做出的指示,毛主席傾注心血的航天事業目標並不是現有的成就,毛主席多次強調,天空上有好多人造衛星在那裡轉,都是美國和蘇聯的。在這種鼓勵和鞭策下,中國的航天計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晚年的毛主席,身體和精力越來越差,但他的目光仍然沒有離開中國航天進展。
1968年6月17日,毛主席批准研製遠洋測量船工程計劃,代號「718工程」,這個原本服務於洲際飛彈的工程,參加了向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代號「580工程」)後幾乎所有重大航天活動的測控任務。
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圈閱國防科委《關於航天員選拔的計劃報告》,批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代號「714工程」,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雖然之後因為技術。國力等原因擱置了,但這個計劃像一枚種子,一直埋在中國航天人的心中。
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召開第八次常委會。會上通過了《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並決定馬上請示中央, 毛澤東圈閱了這一報告,代號「331工程」。1984年4月8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二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病中的毛澤東審閱了我國發射遙感衛星的報告,後又審讀了衛星發回的相關資料,之後中國的航天事業更是頻頻取得傲人成績。
一曲《東方紅》,當年的東方紅一號讓全球聽到了中國的聲音,也讓世界初次見識到中國航天人的實力。
如今東方紅一號依然在軌道上航行,兩盤來自太空的《東方紅》樂曲錄音膠帶,靜靜地躺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展櫃裡,二者一起見證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枝繁葉茂。
毛主席囑咐航天人的那句不要驕傲,囑咐也是祝福,當年中國的航天成績只是天空中的兩千分之一,毛主席的願望,中國的航天事業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黨史博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