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5戰5捷後,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有新進展

2020-09-22 強國網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具備了探索宇宙奧秘的技術,現如今,人類已經向太空中發射了數以萬計的人造衛星。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發展較晚,但是,經過我國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航天強國,近日,中國航天又傳來了新的消息。

中國探月工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對外表示:我國的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在今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目前,我國的探月任務已經實現了「五戰五捷」,其中,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天問一號」第二次軌道修正圖

不僅如此,我國的「嫦娥六號」未來還要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資源詳查,預計完成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以及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任務。然而,就在國際網友對我國探月工程感到讚嘆的同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新進展。

據觀察者網報導:2020年9月20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的操作下,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了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120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

「天問一號」第二次軌道修正圖

在上個月8號的時候,我國對剛出發不久的「天問一號」完成了首次軌道修正,當時,3000牛推力的發動機同樣也工作了20秒,首次修正對於我國來說,非常重要,首先,它可以修正火箭入軌誤差和初始軌道偏差,對剛進入起步階段的「天問一號」來說這種措施非常重要,畢竟「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其次,它也能讓中國航天人對推進系統的性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能夠讓後續的修正和急動操作更加準確。那麼,「天文一號」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呢?

打個比方,如果把「天問一號」比作一輛正在行駛的車來看,它有一條預定的線路,這就叫做預定軌道,但是,這條線路並不完全是一條直線,所以,我們要微微挑動方向盤,讓他保持在車道中間行駛,所以,這是軌道修正。如果說,需要拐彎的時候,我們就要對它進行大幅度的轉動方向盤,這個就是深空機動。所以,不對它進行軌道修正和深空機動的話,那麼,「天問一號」很有可能會駛向其他地方,後果將無法預計。

「天問一號」軌道修正圖

不得不說,現如今,我國的深空探測水平越來越高,位於世界前列,現在可以說是雙管齊下,探月探火兩不誤,為此,有印度網友說道:中國勢不可擋。(曲奇)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家航天局,以及航天戰線的各位同仁,感謝大家對中國航天事業、對中國深空探測工程的關心與支持。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開啟,西電承包5項技術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
  •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火星探測一共是13個科學載荷,其中有5個載荷是需要進行數據壓縮的,我們參與了全部壓縮任務。」李雲松表示。這些探測設備,就是在深空中人類感知的極大延伸,充當人類在火星上的「眼耳鼻舌」,幫助我們更好更精準地認識火星。如何確保圖像和數據壓縮質量?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
  •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走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一線講述】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上世紀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測課題組」對此進行研究論證。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2004年,嫦娥一號工程立項實施,拉開中國深空探測的序幕。迄今為止,我國已執行5次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6次發射。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上世紀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測課題組」對此進行研究論證。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2004年,嫦娥一號工程立項實施,拉開中國深空探測的序幕。迄今為止,我國已執行5次月球探測任務,進行了6次發射。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說。「中國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15噸氦-3是我國一年的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全球競爭新賽道
    進入新世紀,國家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目前的通信、氣象、資源等應用衛星都是因為擁有高位置而發揮作用,月球比衛星更「高」,從那裡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而且沒有磁場。
  • 遠望5號船凱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
    來源:我們的太空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停靠碼頭後,遠望5號船將統籌組織人員休整、設備檢修、備品備件補充等工作,為包括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在內的多項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 54所著力提升深空測控能力,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保駕護航
    據悉,這是我國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衛星,也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火星探測工程是我國繼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後又一個重大空間探索項目,也是我國首次開展的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活動。本次發射,將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正式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