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火星人》(又名《星際戰爭》)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的代表作,出版於1898年,最早的科幻小說之一。
小說講述了火星人降落倫敦,入侵地球,最終被細菌擊敗的故事。這部小說成書的時候,距離1903年「飛行者一號」試飛還有5年,作者沒見過飛行器,卻幻想出天外來客,可說是科幻小說的一大特點。
在人類還沒有發射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火星之前,人們只能憑想像認為火星是什麼樣子,19世紀之後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就多了起來,如《火星入侵之日》為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美國上映。
人類發射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是1961年前蘇聯連發射的,因為前蘇聯太空探索一開始是保密的,因而當時不知道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都看到了什麼?所以六十年代(包括六十年代初期)人類僅能夠憑想像描述火星,認為那是一顆有高等文明的星球。
為什麼人類會對火星特別感興趣?因為火星離地球比較近,同樣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人類只能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的時候,可以看見火星的山巒,和地球的地貌很接近,所以人類對火星一直很感興趣,在人類還沒有能力向火星發動探測器的時候,人類就對火星充滿了想像,出現了許多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
《異星戰場》影片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埃德加·賴斯·巴勒斯創作的小說回,原小說發答表於1912年。本片根據該系列小說的第一本改編而來,講述美國內戰時飽受創傷的前軍官John Carter(泰勒·克奇扮演)莫名其妙地被帶到了火星,由於引力不同,約翰成為了力大無窮、彈跳如飛的「超人」,隨後被迫捲入了當地居民間的一場空前衝突。
1962年美國開始實施「水手計劃」,在1964年先後向火星發射了兩枚探測器水手3號和水手4號。 水手3號於1964年11月5日發射升空,是美國發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因偏離軌道發射失敗。水手4號於1964年11月28日發射升空,於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過火星,向地球發回了21張照片。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枚成功到達火星並發回數據的探測器。
水手一號傳回的火星照片顯示火星是荒蕪的,從而打破了人類對火星的夢想,即使是這樣,美國人還是沒有放棄對火星的探索,既然火星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人類是否可以在火星上建立生態圈去定居呢?1991年9月,石油大亨埃德巴斯花了大約2.5億美元(約16億元人民幣)建造了一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將4名男子和4名女子密封在裡面進行實驗,以此驗證在火星建造人類永久棲息地的設想,實驗持續了2年時間。
讓我們來詳細介紹下這個早期的火星模擬生物圈:.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被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索諾蘭沙漠裡,非常乾旱、荒蕪,有點像令人毛骨悚然的火星環境。
火星模擬生物圈的外形像一個玻璃金字塔,高達24.4米。
.整個實驗區佔地243畝的,裡面除了建有一個火星模擬生物圈,還建有很多未來主義建築。
在1991年9月26日,第一批參與實驗的人員(4男、4女)穿過一個改裝的潛艇艙壁,進入了密封的火星模擬生態圈,開始長達2年的生存實驗。
在這個集約化的農業區,實驗人員每天大約花費12小時在田野和動物圈裡勞作,以獲得足夠的食物。
在頭兩年的實驗中,大約有20%的物種滅絕了,大部分是被蟑螂和螞蟻蠶食的昆蟲。到現在,原始物種僅有一小部分存活了下來。
最後火星生態圈以失敗告終。
火星是我們人類一直持續探測考察的行星,自從人類開始探測太陽系就沒停止過。目前已經了解火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但是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火星一樣擁有四季,但是每年常有塵暴發生。溫度從夏日白天的將近27度到冬季的負133度,表面平均溫度零下60度左右,類似於地球的極地。
當然零下60度也不是一個適於人類生存的溫度,但相比太陽系其他行星,已然好太多了。比如金星氣溫接近500度,氣壓是地球幾十倍,別說上人了,探測器都用不了幾天。這還是宜居帶行星,其他非宜居帶行星就更別提了,不是熱死就是冷死。至於人類在火星上生存的其他條件,在有充足的能量的條件下,還是有可能解決的。
低溫最好解決,用能量取暖就可以了;水或冰在火星上已有發現,支持大量人口不現實,小規模殖民地或研究設施還是夠用的;氧氣只要有能量可以就地製取,火星之所以是紅色的,主要原因是表面全是氧化鐵,氧氣可以從中提取。因此,正是看到了殖民火星的可能性,美國才開始大規模探測火星,為未來的火星移民作準備。
只要有合適的載人飛船就可以登陸火星進行考察。一旦人類能夠在火星建立基地,開發火星後,就能通過火星對土衛六等天體進行更加仔細的探測考察:
火星從某種意義上就像經歷了什麼毀滅性的災難意義,人類在對火星的探測時候發現,火星上曾經也有過河流和大海,但這些大海和河流卻不知道什麼原因全部消失了,而河流和大海的存在就讓人表示火星上很有可能在人類還未出的時候就已經存在文明了,但火星卻不知道經歷了什麼可怕的事情,導致了這些文明的消失,這也是在網絡上引起瘋狂爭議的一個問題,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文明?
美國在1946年11月到現在已經有了54年的時間,美國一共向火星發射了接近20次的火星探測器,不過20次中有一半都是失敗了的,這20次也能夠感覺出美國對於火星的痴迷程度,畢竟每次發射都耗資巨大。
在美國科學家中給出的報告得知,火星距離地球非常的近並且方便探索,而且火星在大約40億年前的時候,火星和地球的氣候特別相似,有著河流和大海,但火星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如果能夠了解其中的情況這對於保護地球是非常好的。報告中還提到了火星上有有一個臭氧層空洞,研究火星的話有助於了解地球臭氧層空洞消失對地球的影響。
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美國對於火星的研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火星上可能存在生物,要是能夠在火星找到生物化石的話,那麼就意味著生命在宇宙中其他星球上出現,只要這個星球的條件足夠那麼生物就可能出現。而且美國還向要火星上探索是否存在綠洲和其他生命,要知道火星現在表面上存在一些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靠著鹽水坑存活的,而表面上都發現了微生物,在火星地底還存在著水源,並且還有一篇液態水湖的存在,如果這些水源是互通的話,那麼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