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開啟了「奔火」之旅。
NASA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
按照計劃,「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自1997年登陸火星的「索傑娜」號到之後的「勇氣」號與「機遇」號,再到2012年以來一直在探索火星的「好奇」號,「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若著陸成功將成為NASA第五個登陸火星的火星車。
「毅力」號本次造訪火星肩負著一系列被賦予極大期待的探測任務——搜尋古生命曾在這裡存在的「蛛絲馬跡」;記錄火星的氣候及地質特徵,收集火星巖石樣本;嘗試將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根據計劃,這些任務將持續至少一個「火星年」,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687天。
「毅力」號的探索任務軌跡
接過「好奇」號的衣缽,「毅力」號面向火星再出發有望實現幾個火星探索的「第一」,包括第一個收集巖石並最終返回地球的火星探測器。但除了以上人盡皆知的信息,這次火星之旅還有很多故事鮮為人知。
先進的裝備成為「毅力」號著陸火星的有力保障
整個計劃的成功將始於在火星的平穩著陸,然而這並非易事。當新一代火星車於2021年2月登陸這顆紅色星球時,它將在配備有Timken®軸承的降落制動器的幫助下,承受難以置信的高溫、振動和加速、太空極寒和真空,和以19312至20921公裡的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時所承受的壓力。
「毅力」號是由13歲的亞歷山大·馬瑟命名的
自「索傑娜」號以來,每一輛火星探測器都因學齡兒童提交的獲獎論文而得名。亞歷山大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不代表某個國家,而是代表全人類,對於探索我們永不放棄,將永遠堅持到未來!」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託馬斯·祖布欽說,亞歷山大的加入抓住了探索的精神。就像以前的每一次探險任務一樣,我們的火星車也將面臨挑戰,並且會有驚人的發現。它已經克服了許多障礙,使我們達到今天的發射階段。
「毅力」號是美國宇航局僅有的兩個沒有被COVID-19疫情推遲的項目之一。(另一個是NASA對2020年5月SpaceX發射的支持。)
當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克服了蔓延全球的疫情準備發射時,這個偶然的名字「毅力」有了新的含義。地球和火星每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運行到與太陽同側。這使得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由於行星的軌道路徑和速度不同,探測器的最佳發射窗口只有不到三周。
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如果我們不得不放棄毅力號的發射,把它放回儲藏室兩年,代價非常昂貴。這可能要花費5億美元,所以這是一個關係到很多方面的重要任務。我希望人們看到這一使命,並受到鼓舞,知道即使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期,我們也可以努力並取得成就。」
「毅力」號有望在火星探測器中取得幾項成就
雖然「毅力」號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火星地質和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但這艘新一代火星車肩負著額外的責任——搭載一架演示直升機前往火星,在稀薄、低重力的火星大氣中試飛。這架名為Ingenuity的直升機只有4磅重。它提供的數據將有助於為未來的月球車任務設計支援直升機。這也被認為是了解人類在遙遠的未來可能在火星上飛行的第一步。
火星探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縱觀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每一次無論失敗或成功的探索,都是下一次探索未知的註腳。人類的文明史,其實是一部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歷史。正是因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人類探索的腳步才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