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索的那些眾所周知與鮮為人知

2020-08-10 鐵姆肯公司

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開啟了「奔火」之旅。

NASA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

按照計劃,「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自1997年登陸火星的「索傑娜」號到之後的「勇氣」號與「機遇」號,再到2012年以來一直在探索火星的「好奇」號,「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若著陸成功將成為NASA第五個登陸火星的火星車

「毅力」號本次造訪火星肩負著一系列被賦予極大期待的探測任務——搜尋古生命曾在這裡存在的「蛛絲馬跡」;記錄火星的氣候及地質特徵,收集火星巖石樣本;嘗試將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根據計劃,這些任務將持續至少一個「火星年」,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687天。

「毅力」號的探索任務軌跡

接過「好奇」號的衣缽,「毅力」號面向火星再出發有望實現幾個火星探索的「第一」,包括第一個收集巖石並最終返回地球的火星探測器。但除了以上人盡皆知的信息,這次火星之旅還有很多故事鮮為人知。


先進的裝備成為「毅力」號著陸火星的有力保障

整個計劃的成功將始於在火星的平穩著陸,然而這並非易事。當新一代火星車於2021年2月登陸這顆紅色星球時,它將在配備有Timken®軸承的降落制動器的幫助下,承受難以置信的高溫、振動和加速、太空極寒和真空,和以19312至20921公裡的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時所承受的壓力。

「毅力」號是由13歲的亞歷山大·馬瑟命名的

自「索傑娜」號以來,每一輛火星探測器都因學齡兒童提交的獲獎論文而得名。亞歷山大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不代表某個國家,而是代表全人類,對於探索我們永不放棄,將永遠堅持到未來!」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託馬斯·祖布欽說,亞歷山大的加入抓住了探索的精神。就像以前的每一次探險任務一樣,我們的火星車也將面臨挑戰,並且會有驚人的發現。它已經克服了許多障礙,使我們達到今天的發射階段。

「毅力」號是美國宇航局僅有的兩個沒有被COVID-19疫情推遲的項目之一。(另一個是NASA對2020年5月SpaceX發射的支持。)

當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克服了蔓延全球的疫情準備發射時,這個偶然的名字「毅力」有了新的含義。地球和火星每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運行到與太陽同側。這使得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由於行星的軌道路徑和速度不同,探測器的最佳發射窗口只有不到三周。

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如果我們不得不放棄毅力號的發射,把它放回儲藏室兩年,代價非常昂貴。這可能要花費5億美元,所以這是一個關係到很多方面的重要任務。我希望人們看到這一使命,並受到鼓舞,知道即使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期,我們也可以努力並取得成就。」

「毅力」號有望在火星探測器中取得幾項成就

雖然「毅力」號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火星地質和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但這艘新一代火星車肩負著額外的責任——搭載一架演示直升機前往火星,在稀薄、低重力的火星大氣中試飛。這架名為Ingenuity的直升機只有4磅重。它提供的數據將有助於為未來的月球車任務設計支援直升機。這也被認為是了解人類在遙遠的未來可能在火星上飛行的第一步。

火星探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縱觀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每一次無論失敗或成功的探索,都是下一次探索未知的註腳。人類的文明史,其實是一部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歷史。正是因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人類探索的腳步才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其實火星探測的意義可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戰略級的規劃,個人覺得火星探測有如下意義:1、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保持技術創新能力!航天探索一直是人類最先進科技和最複雜工程之一,特別是深空探索,通過航天項目的立項,可以促進很多相關技術的發展、創新!很多民用技術,都是從軍用或者航天轉化過來的。
  • 為節約成本,改變著陸火星的方式,卻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高潮
    眾所周知,火星探測任務是非常耗費財力的科學探索活動。馬克成功找到並修復了廢棄在火星上的探路者號,重新與地球取得了聯繫。影片中提到的探路者號,正是美國於1996年發射,1997年成功登陸火星的新一代火星探測器。之所以說是新一代,是因為此次探路者任務已經改變了以往的探索理念。
  • 火星,我們來了!我國將於7月啟動火星探索計劃,能成功嗎?
    從整體而言,無論是在質量還是體積方面,火星都只有地球的二分之一,而且前者的表面環境惡劣,溫差大,二氧化碳含量高,不滿足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時候,一則新消息報導,似乎給世人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國際權威雜誌《自然通訊》刊登了一份全新科學報導,主要內容為科學家在火星探索過程中有了重大發現,他們找到了生命的基石。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馬斯克這兩年被人民群眾廣為熟知主要是因為特斯拉電動車在街上越來越多,不過它另一個身份——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掌門人卻鮮為人知,在SpaceX 成立15年裡,有過多次為NASA及其他客戶的太空發射火箭的成功經驗,公司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獵鷹9號等運載火箭,其最大亮點就是可「回收復用」,這是過往軍方都沒有實現的
  • 喜歡火星嗎?推薦給那些喜歡太空探索玩家的遊戲
    《繁星路(Per Aspera)》是這周推出的一款新的PC遊戲,玩家將扮演一個人工智慧,負責將火星從一塊冰冷的、毫無生機的石頭星球,變成一個人類可以在草坪上遛狗,並在星球上舒適生存的地方。但是這款遊戲極具硬核,需要你探索一張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地理數據製成的地圖與地形,並利用符合現實生活中工程學和科學原理的技術創造出欣欣向榮的跨行星活動。這聽起來很無聊,並且具有一定的學識儲備,《繁星路》知道這一點,並且在一些方面做出了一些補償。首先這個遊戲有一個敘事模式!
  • 探索火星的挑戰
    火星到後面水消失了,變成了一個又冷又幹的星球。所以探索火星的氣候變化以及地質的演化,對於保護地球,拓展我們人類生存的疆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火星是我們整個深空探測領域,除月球以外的第二個重要研究的星球。科學家想要看火星的什麼?要從三個方面看:生命、氣候、地質。
  • 探索火星研究地心,揭開地球生命之謎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但是不論科學家還是普通人,都渴望對外界進行探索,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關於這一方面的發現,每一個消息都能引發來自全世界的關注,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國也逐步對這一領域進行探索,而且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火星探索人類發射了47次火星探測器,但只成功了24次,行星探索磕磕絆絆,火星徵途路漫漫。我們還知道由於大氣沙塵散射,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陽呈現出深邃的藍色,就如同掉落在沙地裡的一顆藍寶石一樣,這些別樣的景觀,都是50多年來人類對火星前赴後繼的探索寶貴知識,這些知識承載著我們對於火星的嚮往,一併存進了天問一號之中。
  • 春節前1周,第7屆火星探索會議召開,帶來一張罕見的北極壯美照片
    2000年,南極大陸發現一塊火星隕石,NASA聲稱在這塊隕石中發現了類似微生物體化石結構。儘管研究結果並未獲得業界一致認可,但人們對火星生命的期望依然不減。火星,無論是太空探索還是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期望的第二家園。而科學的嚴謹之處在於,要想成為人類新家園,首先要解決的是水資源問題。2003年,歐空局(ESA)發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
  • WWE終極戰士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早年練過健美,和斯汀是好友!
    WWE終極戰士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早年練過健美,和斯汀是好友!終極戰士的精神的確是留在大家心裡,下面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終極戰士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探索火星,是為了我們的地球
    【科技隨筆】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2020年恰逢火星探測窗口期,又被稱為「火星年」。她在信中問,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史都伯靈博士撰寫了一封真摯的回信,信中詳細地解釋了探索宇宙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它正在並將持續促進國與國之間團結互助、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學素養。火星探測作為宇宙探索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三大普適性的作用之外,還有它自身具有的短期意義和長期意義。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在人類還沒有發射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火星之前,人們只能憑想像認為火星是什麼樣子,19世紀之後有關火星的小說和電影就多了起來,如《火星入侵之日》為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於1963年2月14日美國上映。人類發射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是1961年前蘇聯連發射的,因為前蘇聯太空探索一開始是保密的,因而當時不知道前蘇聯的太空飛行器都看到了什麼?
  • 馬斯克的預言將成真,火星上疑出現低級生命體,多國想前往探索
    ,多國想前往探索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取名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的追求和對未知的渴望。此次「天問一號」計劃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有專業人士聲稱,這次火星探索任務將會使得中國躋身於航天強國行列。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火星便成了社會熱點話題,因為不少媒體將之宣稱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眾所周知,除了金星外,火星是太陽八大行星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其運行規律和運轉周期都與地球極為相似。
  • 那些年,困在火星的倒黴蛋——火星電影大集合
    探索與風險,犧牲與救援,不僅僅是在宇宙,在人類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這種精神都不會缺少。不過這裡我們想說說那些陷在火星上的倒黴蛋,也省得大家都說「馬特·達蒙,你怎麼又困住了要我們救啊?這要花多少錢啊?」。其實被困住的倒黴蛋前輩多了,馬達不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玩命的人,他很萌的你們不要總黑他。不信你們看這張誠懇忠厚的臉。
  •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葛雨帆   中新網9月28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日前再次放出公布「重磅消息」預報: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28日上午11點30分宣布有關火星探索的重要科學發現,解開火星部分之謎。
  • 人類探索火星之旅
    歐洲宇航局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於2003年6月2日搭乘俄羅斯「聯盟」中型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使火星這一地球的近鄰再度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火星快車」的使命主要是尋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證據以及對其大氣和土壤成分進行分析等,以探尋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痕跡。繼「火星快車」之後,美國宇航局也於6月11日發射了「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將於6月25日左右發射。而各國科學家之所以集中選擇這一段時間展開對火星的探索之旅,是因為火星將在8月到達與地球相對最近的距離,約5576萬公裡。
  • 「納米紙飛機」如何探索火星?
    火星上到底有什麼?未來,人類能不能移民火星呢?我們迫切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了早日得到答案,2020年,美國宇航局將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如果成功著陸火星,這將是火星地表上第四輛美國探測車。探測車是人類探索火星的先鋒,但是光靠它們是不夠的,以目前正探索火星的美國「好奇號」為例,它一天只能行駛20米,光靠這幾輛車,何時才能走遍火星呢?對此,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辦法。
  • 火星探索,光明啟程!品質對標,永無止境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為我國首次探測火星,於我國航天事業,有著重大的意義。
  • 人類探索火星的意義和中國探火攬月的真正原因
    2020年,繼阿聯、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後,NASA即將發射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毅力號」探火裝置,由俄歐合作研製的ExoMars號也將於2022年開展探火行動。人類探索外太空方興正艾。為什麼人類熱衷於探索地外行星呢?我想原因不外乎這幾點:一,離開地球,走向茫茫太空是人類天性使然。地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 「火星探索」專題:二、運河之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